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九十六章谋划虔州

南国江山 第四百九十六章谋划虔州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历史上的朱温最后是被其儿子朱友珪所杀,而朱友珪之所以杀朱温,其根源还是在于争夺皇位。

朱温的长子朱友裕在几年前领兵征讨岐王李茂贞时得病而死,失去了最合适的继承人后,朱温开始在剩下的几个儿子和义子中选择新的继承人。

而众多儿子之中,最被朱温看好的却不是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义子博王朱友文,同时也是朱温众多儿子和义子中排在第二的次子,如今负责镇守东都开封。

而郢王朱友珪则是朱温的第三子,至于朱温的第四个儿子均王朱友贞,也就是历史上的后梁末帝。

这个时代因为天下大乱,各方豪雄往往都喜欢收一些义子,比如李克用的义子就有不少,而王建的义子更是多达上百个。

朱温同样收了一些义子。

义子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不过义子一般能力都较为出众,反而是亲生儿子往往是愚笨无能的多。

比如王建的诸多义子,基本上都是他长年征战的过程中,将一些有能力的将领收为义子;而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因为养尊处优,没得到任何锻炼,所以能力平庸。

对于这些枭雄来说,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力太差,实在是不堪造就,甚至若是强行扶持上位还有可能造成日后身死族灭的话,那么这时候或许就会选择传位给自己的义子。

再怎么说,传位给义子至少能保证家族传承下去,至少比传位给自己那些无能的亲生儿子,最后让人灭了族的强。

朱温就是出于这种考虑,觉得自己的亲生儿子太过无能,不能担当起执掌梁国与晋国对抗的重任,所以决定传位给自己的义子朱友文。

可惜的是,他原本就是个极为好色之徒,平时在宫中经常将自己的儿媳妇招进宫中来宠幸,其中就包括了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和朱友珪的妻子张氏。

结果朱温做事不密,他打算传位给朱友文的意图被张氏给听到了。

从张氏那里得知消息的朱友珪最终联合亲军将领韩勍一同发动兵变,将朱温杀了。

当然,如今的历史变动极大,朱温是不是还会像历史上那样被自己儿子所杀,便是杨渥也不能确定。

若是朱温成功传位给自己的义子博王朱友文,那么历史又将如何发展呢?

杨渥皱眉在心中沉思,对于众臣的问题自然就回答得慢了一些。

一旁的程勋见他似乎有些走神,当即小声提醒道:“大王!”

杨渥当即醒悟过来,他见众臣都在望着他,当即笑道:“不过是一种感觉罢了,至于到底燕国能撑多久,咱们且看着就是。若是刘守光撑得越久,岂不是对咱们越有利吗?”

陈彦谦同样点头笑道:“大王所言极是,北方的局势僵持得越久越好,最好是一直就这样僵持下去!”

到了如今,当初杨渥预言的局面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梁国在晋国的进攻下已然落于下风,再加上朱温和李存勖二人的年龄对于,以及朱温的几个子嗣都没什么杰出才能等情况来看,将来只怕晋国会越来越强,终究会成为吴国最大的敌人。

不管怎么说,迫降了马殷之后,吴国面临的压力已经进一步减小,统一南方的趋势更加明显。

接下来只要再夺取岭南以及荆襄两地,就可以好好休整,积蓄粮草,训练军队,等待北伐时机的到来。

刘守光称帝的事情毕竟距离遥远,与吴国关系不大,需要操心的乃是李存勖、朱温等人,而不是杨渥他们。

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值得杨渥重点关注,这就是虔州刺史卢光稠在不久前终于病死了。

这个老头子活了七十多岁,在去年年底就被杨渥派去的御医认定为活不过半年时间,结果没想到如今都大半年时间了才咽气。

总的来说,卢光稠为人豁达,心胸开阔,又对百姓较为宽仁,在他的治理下,虔州百姓在这乱世之中难得的享受到了安宁,为虔州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得当地的民心。

所以他的子嗣虽然无能,但当地百姓依旧拥护他的长子卢延昌继任。

至于谭全播,据说在卢光稠死之前再一次准备将虔州交给他,但谭全播依旧拒绝,并且拥护卢延昌继任。

这样一来卢延昌在明面上也就继承了虔州刺史之位。

当然,接下来他还需要得到杨渥的正式任命才行。

此外,卢延昌又任命其心腹部将廖爽为韶州刺史,这个任命同样需要得到杨渥的认可才行。

而如今杨渥等人需要商议的,就是要不要默认卢延昌继承虔州刺史。

“当初象牙潭一战,周本将军率领我军一举击溃危全讽统领的江西联军,使得我军得以迅速占领江西。”杨渥转了话题,向众人轻声说着。

“不过那时候虔州军队却没有参加危全讽的联军,所以得以逃过一劫。战后卢光稠向孤请降,考虑到那时南方各大藩镇都没有扫平,再加上卢光稠年纪已老,所以孤接受了他的请降。”

“不过这种请降,诸位也知道,不过是名义上的请降罢了,实际上虔州依旧在卢光稠的掌控之中。”

“如今四年时间过去,孤已经扫平了福建王审知和湖南马殷,南方各地还没有彻底臣服的也就只有虔州、韶州,以及岭南诸州罢了!”

说到这里,杨渥脸上明显有些得意之色。

也不怪他如此,历史上的马殷和王审知,都是横行一时的枭雄,尤其是马殷建立的楚国,更是南吴的心腹大患。

吴军屡次发起进攻,最后都被击败了。

而如今,仅仅四年时间,这两个枭雄就先后被迫纳土归降。

而在地盘上,四年前的吴国不过是占领了江西部分地区,两浙,以及淮南原本的地盘;而如今四年时间过去,吴国的地盘几乎翻了一倍。

相比之下,其他势力之中,晋国的地盘虽然有所增加,却不算明显;梁国的地盘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萎缩;其他岐国、蜀国、燕国、赵国等势力,地盘基本上没有变动。

光是这一点,就说明吴国实力增加的速度之快。

而在这个时代,地盘就意味着人口,就意味着国力,军力,财力!

而杨渥身为吴国之主,心中有些小小的得意也就正常了。

当然,得意归得意,他的头脑却依旧清醒,并没有因此就变得自大起来。

毕竟如今的吴国对付的都是南方的小势力,而真正的大敌却尚未触及。

等到将来和梁国、晋国等强大势力交战起来,自然就没有现在这么轻松了。

他停下心中的感慨,向众人接着道:“湖南、福建已经平定,而虔州卢光稠又恰好在此时病逝。孤准备拒绝承认卢延昌对虔州的继承,并且派兵护送孤所任命的新刺史前去上任,诸位以为如何?”

陈彦谦皱了皱眉,轻声道:“大王,当初卢光稠请降之时,曾经提出虔州刺史之位将会由卢家的人继承,您那时也同意了,如今贸然反悔,只怕传出去有些不好听吧?”

杨渥不以为意的道:“诸位难道不知,那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至于名声,相比于迅速夺取虔州,孤的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何况,当初孤是同意过让卢家的人来继承虔州刺史之位,但那不过是口头上的协定而已,那卢光稠甚至都没有来金陵觐见过,孤的承诺又为何一定要遵守?”

他其实已经算是很注重自己的名声了,这也是从他父亲杨行密那里学到的。

杨行密作为能在乱世中开创淮南基业,并且能让那么多能臣猛将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怎么可能完全是靠宽厚二字就做到的?在暗地里他自然也使用了不少手段。

不过杨行密虽然使用手段,但他在世人心中的名声却一向很好,这就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维护自己的名声的缘故。

而杨渥同样如此,在使用手段的同时又不忘维护自己的名声。

不过该使用手段时,他自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名声。

严可求道:“大王宁愿损及名声,也要以大局为重,臣深感敬佩。不过以臣之见,大王倒是不必心急。”

“哦,严卿可是有什么见解?”杨渥笑问道。

“大王还记得那个黎求吗?就是那个虔州的牙军指挥使,曾经暗中与大王的使者沟通,希望大王能助他夺取虔州的那人?”

“黎求?孤当然记得!怎么?严卿的意思是等此人发动兵变之后再对虔州下手?”杨渥疑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