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议

南国江山 第四百三十五章商议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打断这种大势?”高季昌连忙问道:“敢问前辈,不知该如何打断?”

当年战国末年时,秦国就形成了这种统一天下的大势,六国难以与之对抗,即便是六国中最强的赵国也在长平之战中被打得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之争雄。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的局势已经完全失衡了。

这与如今吴国在南方的局势有些相似,各国都难以与吴国抗衡,只能各自想办法寻求生存之道。

而战国时期,六国为了赢得喘息的时间,同样做了不少事情来延缓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这其中比较出名的或许就是郑国渠的修建和荆轲刺秦了。

郑国渠修建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转移秦国的注意力,消耗他们的财力物力,让他们暂时集中力量去整顿内部,使得六国有喘息的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计谋成功了,秦国为了修筑这道郑国渠,前后花费了十年时间,这的确是达到了这个计策的初始目的。

然而从本质上来看,郑国渠的修建却使得秦国更加强大了,其修成以后,关中之地沃野千里,年年丰收,从长远来看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至于荆轲刺秦,更是指望以刺客去刺杀秦王的手段来阻止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不过这个计划的最终结果更是世人皆知。

如今吴国同样势大难制,同样有席卷南方之势;天下间能够与之对抗的梁国又在北方被晋王李存勖所牵制,无力南顾。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各势力想要以普通手段,在战场上遏制吴国的进攻已经很难;若是寄希望于吴国自身出现内乱或者其他动荡,这显然也是不靠谱的。

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以非常规的手段去给吴国找麻烦,让他们无暇西顾。

只听梁震分析道:“节帅,要打断吴国统一南方的大势,必须从吴国内部着手才行。首先一点,派刺客去行刺吴王杨渥。如今的杨氏,除了吴王这么一个成年人外,其他诸多杨氏子弟都还年幼,难以让诸臣信服。若是能将杨渥刺杀掉,那么吴国必然出现内乱,自然就不能成为节帅之患!这是上上之策!”

“行刺?”高季昌有些惊讶。

如今的吴国,之所以能够变得如此强大,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就是因为吴国有杨渥这个贤明的君主。

在杨渥执掌淮南以来,他最大的贡献,其实并不在于带领淮南军夺取了多少地盘,而在于他彻底改变了吴国的内部结构,将吴国的力量全部集中起来了。

在杨行密的时代,淮南已经是南方最强大的势力,但那时候的淮南的实力却被分散在一个个节度使或者地方刺史的手中,难以集中起来对付外部的敌人。

再加上那时候朱温的实力正处于全盛时期,极大的牵制了吴国的力量。

这样一来,在与钱镠等势力交战时,吴国所能动用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与敌军相比兵力并不占优,所能依靠的也就是更加优秀的将领和更加强悍的将士。

但这些都不能保证淮南军的绝对优势,所以那时候淮南对外扩张进行得非常的艰难,经常出现被敌军击败的情况。

而杨渥开始执掌淮南之后,经过他的大力改革,吴国的力量被大幅度集中,使得吴王府能够掌握更多的力量去对付敌人。

再加上那时候恰好是朱温势力由盛转衰的时期,杨渥带领淮南军在那几年里大肆扩张,每次都以绝对的实力去碾压对手;出动兵力最多的时候甚至都能在正面战场上与朱温一较高低。

从那时候起,淮南乃至后面的吴国才算是形成了统一南方的大势,才具备了横扫南方的绝对实力。

当然,吴国如今虽然大势已成,但其弱点同样非常明显,这个弱点就是杨家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还年幼,都不足以担负起执掌吴国的重任。

“前辈所言极是,行刺吴王杨渥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要想成功行刺吴王,这谈何容易?更何况此人之前就经历过多次行刺,如今只有更加谨慎的;再加上他现在长期呆在金陵王宫之中,想要行刺就更加困难了!”高季昌听了后,先是眼神一亮,但随即又有些失望的说道。

事实上,自古至今一方势力的君主真正被敌对势力行刺的并不多,比较出名的也就孙策而已;至于其他死于非命的君主,基本都是死于内部人的斗争。

而如今的吴国内部极为稳定,没什么人能威胁到杨渥;再加上杨渥的谨慎小心,所以行刺这种办法,即便是吴国内部人都难以做到。

高季昌作为一个外人,在金陵什么势力都没有,他即便派刺客前去,只怕连杨渥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对他行刺了。

“节帅所言甚是,行刺之法虽然能够一劳永逸,但的确难以成功,所以必须想别的办法才行。”梁震叹道。

“节帅,杨渥此人年少之时就名动天下,如今更是执掌吴国,为天下人所敬服。不过他这十几年来过得太顺利了,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就取得了如今的地位。”梁震继续道。

这话用来说杨渥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像李存勖,继位的时候内部有他的叔叔阴谋夺权,外部有梁军大举围攻潞州,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而杨渥呢?他的弟弟年纪都很小,所以他早早的就被确定为唯一的继承人。

而杨行密更是在生前就对他大力培养,使得他到接位之时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麻烦就彻底掌控了局势。

而在对外方面,杨渥统领淮南军东征西讨,更是连战连胜,没有遇到一次兵败的情况,甚至与朱温正面交手时都占了一些便宜。

可以说杨渥这些年的日子的确是过得太顺利了,在外人看来他几乎就是天命之子,没有遇到任何挫折。

“前辈说的是,那吴王杨渥的确是很仿佛有天命在身一般。不过这与如今的局势有何关系?”高季昌有些疑惑的问道。

“自然有关系!一般过得太顺利的人难免都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节帅若是能设法让他变得骄傲自大,或许能让他开始变得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又或者让他自视甚高,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不是像现在一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统一南方!”梁震道。

“让他骄傲自满?前辈的意思本帅能够理解,不过杨渥此人虽然不像他父亲杨行密一般生性节俭,但也算不上骄奢淫逸之人,甚至连他后宫的女人都只有寥寥数人。要让他骄傲自满,谈何容易?”高季昌叹道。

在他看来,这个杨渥的确像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一般,不仅能征善战,更是勤于治理内政,擅长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臣,远离小人,再加上他没有什么安逸享乐之心,性格又是较为宽容的那种,这几乎就是每个臣子心中最贤明的君主了。

若不是高季昌如今处于他的敌对面,而且放不下手中已有的权利,只怕他也会主动投入杨渥的手下去做个为王前驱的臣子。

想要让这么一个明主变得骄奢淫逸起来,这在高季昌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节帅说的,老夫何尝不明白,不过凡事只有做了才会知道能不能做成!不做,就永远不能成!”

“嗯,本帅明白了!不过前辈,此法能不能成还不好说,更何况见效还慢,有没有能很快就能见效之法?”高季昌接着问道。

如今吴国消灭了福建的王审知之后,现在又休整了大半年时间,接下来他们到底是准备进攻楚王马殷,还是岭南刘隐,甚至是直接向他的荆南发起进攻,这些都不好说。

所以高季昌急需要能够迅速见效的办法来延缓吴国咄咄逼人的攻势。

“节帅想要用很快就能见效的办法,老夫倒也有一个,那就是挑起吴国的内乱!”梁震沉声道。

“挑起内乱?但如今的吴国内部极为稳定,加上吴国如今正是大举扩张的时期,其内部凝聚力还是很强的,如何才能挑起他们内乱呢?”

“节帅,吴国内部安定是不假,不过要说他们内部就完全没有矛盾,所有人都对吴王杨渥忠心耿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节帅若是能够找到那些对吴王暗自不满的人,自然就有希望挑起吴国的内乱了!”梁震笑道。

“前辈的意思是,刘威和陶雅二人?”高季昌眼神一亮。

杨渥对这两人的猜忌,当初在广陵就有不少流言,后来吴国立国之后,这种流言虽然少了很多,但那些有心人只要刻意去寻找,还是能够得到这方面的消息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威和陶雅二人如今都被杨渥册封为国公,又是朝中六部尚书之一,这已经是极为优待他们了,再加上他们都是当年追随了杨行密的老臣,对杨氏定然极为忠心,要说动他们起来反对杨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