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

南国江山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消灭了这支两万人的福州军后,整个福建的生力军就差不多损失殆尽了。

接下来,张可宗命人分别去连江和古田两地传令,告诉当地守军福州已经失守和王延均等人已经被俘的消息。

得知这两个消息后,深感大势已去的两地守军同样迅速向吴军投降。

至此,福建最重要的福州和建州两地完全落入了吴国手中,剩下来的便是泉州、汀州和漳州三地。

这三地中,对吴国来说又以其中的泉州最为重要,是杨渥看中的重要港口,必须彻底纳入吴国的治理之下。

按照杨渥提前做出的指示,这三州刺史中汀州和漳州两地的刺史如果主动来降的话,可以暂时留用,其守军需要进行收编成厢军;但泉州刺史即便主动来降,也依旧要改用从吴国派来的文官,以保证对泉州的绝对掌控。

为了保证这个过程不出意外,李承鼎继续率领自己的麾下向泉州进发,几天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泉州。

与此同时,在吴国大军逼近的情况下,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剩下的汀州和漳州两地刺史同样先后派遣使者向吴军投降。

自此,从十一月中旬出兵,到现在十二月初,仅仅半个多月时间,福建五州之地就彻底落入了吴军的掌控之中。

这种惊人的进攻速度,比之当初梁军一月之内攻取赵匡凝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金陵城中。

收到福建平定的消息自然让杨渥大感满意。

在他看来,如今的福建完全就是一片混乱,军无战心,加上他们的实力本来就远远不如吴军,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还不能迅速攻占福建,那么他就要对领兵的几个将领的能力感到怀疑了。

平定福建之后,接下来首先一件事就是对王延均、王延禀等福州之变的发动者进行惩处。

“琅琊郡公,那王延均和王延禀二人,一个是你的亲生儿子,一个是你的养子,这两人却一同背叛了你,你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中极殿内,杨渥大声向王审知询问道。

这次福州之变,虽说最终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将其平定下去了,但却将杨渥原本的计划全部给毁了。

杨渥当初还指望用福建的投降来为以后各势力做一个示范,但现在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不仅如此,那些有意于投降吴国的势力,接下来只怕也会慎重考虑一下自己的手下人的想法。

王审知不顾手下反对坚持投降,结果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养子就起来造反;其他势力的人自然也会想着,若是自己坚持要投降,自己的部众是不是也会起来造反呢?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一次王延均二人实在是非杀不可的。

而此时杨渥之所以要向王审知询问他的处置意见,这不仅是在试探他,更是为了借此机会来进一步打压王审知的声望。

王审知不管如何都曾经统领过福建十多年,又素行节俭,勤于治理,宽以待人,在福建当地的声望是非常深厚的。

杨渥如今虽然平定了福建,但要想保证当地安安稳稳的不出乱子,自然也要想办法打压一下王审知的威望。

而打压一个人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是他的德行上动手。

以前的王审知,他的个人品行在这个时代诸多藩镇之中都算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当初王潮三兄弟相互推让的故事,使得的个人名声同样很好。

但这一次王家内乱,先是他的长子在福州的各种倒行逆施;接着又是王延钧和王延禀这两人联手起来,兄弟内讧,手足相残,这已经极大的削弱了王家的名声和在福建的影响力。

若是能进一步逼得王审知亲口说出王延均二人其罪当斩的话,这自然能进一步打压他的名望。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不管王延钧做了多少坏事,王审知做为父亲若是主张将其杀死的话,那都会有损于他过往敦厚长者的形象的。

自古以来,父子相残的,即便有再多的理由,都会受人诟病的。

此时,王审知听到杨渥的问话后当即便清楚杨渥的心思,不过他心中同样痛恨这两个儿子,为了夺取权利便将身在金陵的他的性命置之不顾,更是杀死了他的长子王延翰。

所以王审知对于将二人处死并没有任何异议。

他站出来向杨渥下拜后,咬牙切齿的说道:“启禀大王,这二人所为,不忠不孝,非臣之子。臣已经将二人革出王家。对于这二人,臣以为应当立即处死,以儆效尤!”

杨渥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么你觉得,这两人应该是凌迟处死呢?还是应该腰斩于市?”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眼角一抽,王延均不管如何说都是他的亲生儿子,将其处死他还能接受,但要将其凌迟处死,他的心却没有那么硬。

就在他犹豫着该怎么回答时,杨渥却突然哈哈一笑道:“罢了,却是孤有些思虑不周,你身为这两人的父亲,孤怎么能让你来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王审知听了不由得松了口气,只听杨渥接着道:“既然琅琊郡公都觉得王延钧和王延禀二人其罪当诛,那么传令下去,这两人不必押来金陵,直接在福州腰斩于市!”

一句话定下了二人生死后,杨渥接着又下令,将跟随二人作乱的几十个叛将,一并腰斩,以震慑世人。

刘侃、张志这两个王延钧的心腹,虽然声称自己乃是主动投降的,但并没有得到吴军的承认,他们投降的时候吴军已经攻入了他们的营地,所以这一次二人依旧被列入了腰斩的名单之中。

此外还有一大批人,因为为虎作伥,但罪行又够不上死刑的,最终都被判处流放夷州。

杨渥下令由福建五州,加上新设立的夷州,一同组成新的福建行省,而这个福建行省的巡抚,则由原本的苏州刺史徐温来担任。

在原本的历史上,徐温此时早就保持了淮南的军政大权,成了江淮二十多个州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在这一世,因为杨渥的缘故,徐温自然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那番机遇;不仅如此,他虽然在吴国资历较高,乃是杨行密的麾下老臣,当初太祖三十六英雄之一,不过因为缺少战功,再加上杨渥有意为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在苏州刺史的任上已经待了七年多了。

到了此时,杨渥自然不会再去忌惮他这么一个既没有兵权,又缺少名望的地方刺史,所以这一次福建巡抚的职务就由他来担任了。

……

当杨渥在朝堂之上对于福建之事做出安排时,邵州城中,楚王马殷正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聆听着梁国皇帝朱温下达的圣旨。

“……特加封为天策上将,开府仪同三司,许置百官,钦此!”

听着朱温下达的旨意,马殷心中无喜无悲。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马殷趁着吴国的注意力完全被福建吸引的时机,迅速向西南发展势力。

九月份的时候,马殷亲自领兵讨伐敛州蛮。

敛州蛮的实力更在辰州蛮之上,各路蛮人部族组成联军,依托险要地势试图阻挡楚军的进攻。

马殷于是以姚彦章为将,领兵五千人,让他绕道攻袭敛州蛮的后方,他自己则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来吸引敌军注意。

姚彦章出兵之后,不负重托,他一路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而行,最终成功的绕到了敛州蛮的后方,与正面的马殷相互配合,前后夹击,一举攻破他们的营寨,杀死蛮人数千,降者更是多达数万人。

至此,马殷终于消除了对他有重大威胁的敛州蛮,在西南之地初步立足下来。

有了新的根基之地后,马殷面临的压力顿时大大减少,终于不再满足于以楚王的身份统领部属。

他深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正式脱离后梁开国称王,所以他最后采用的办法就是向朱温寻求册封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这个称号,最初起源于李世民的封号,地位更在一般王爵和大将军之上,并且能置百官。

获得了这个封号后,马殷一方面依旧可以作为后梁名义上的臣子,另一方面又能够自行封官,这与正式建国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而朱温在与杨渥达成了默契后,这两年集中力量想要打压晋王李存勖,可惜取得的效果却是不好。

对于马殷的请求,朱温本来就没多少能力干涉,自然是欣然从其所请,册封马殷为天策上将。

至此,楚国才算是正式成为一个国家,而不再是之前的藩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