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九十六章夺取辰州

南国江山 第三百九十六章夺取辰州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李神福的病逝无疑是吴国的一大损失,这位常胜将军,在原本的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气,但他的战绩,却是丝毫不比其他那些名将要差。

他是真正的常胜将军,是吴**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名将。

杨渥对李神福的死抱着极大的悲痛,他当即下令追封李神福为大将军,永年郡王,配飨太祖庙,陪葬于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宁。

以李神福长子李承鼎继承魏国公之爵位,并且以其父之功劳,特许将其职务提升为都指挥使,安西将军。

此外,杨渥还下令为李神福罢朝五日,以示哀悼。

在李神福病逝后不久,另外一名功勋老将,信国公张训,同样在金陵的府中病逝。

相比于李神福,张训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出色战绩,但他在杨行密时代对抗孙儒和清口之战这两场最重要的大战中,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尤其是清口之战,张训亲自率领麾下部众带头向梁军发起进攻,一举击破庞师古的营寨,为清口大战的胜利取得了头功。

之后,张训又长年镇守北方防线,先后击败过梁军名将康怀英,刘知俊等人的入侵,并且领兵夺取了海州。

他虽然为人低调,但功绩着实不小。

在张训病逝之后,杨渥下令追封他为大将军,东海郡王,同样配飨太祖庙,陪葬杨行密的兴陵,谥号武毅。

可惜的是,张训的后人中没有较为出色之人,几个儿子都能力平庸。

所以虽然张训的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但他并没有获得什么职务。

最后杨渥以下特旨的方式将他招入羽林军中作为李禅的副手,以示优渥。

李神福和张训这两个功勋老将的接连病逝,可以说是对吴军的重大打击。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两人之后,那些追随杨行密起兵征战的功勋老臣们同样都垂垂老矣。

高勖、刘威、陶雅等等,一个个都已经胡须发白,只怕也是时日不长了。

失去了这些功勋卓著,能力出众的老臣之后,新一辈的文武人才若是不能迅速成长起来,这对吴国来说,必然是一次重大考验。

好在,早在几年前杨渥就在有意的培养年轻一辈,这些年倒也发现了不少好苗子,若是将来能够培养得好,接过这些老将的班是没问题的。

在为张训罢朝三日之后,杨渥下令进封李承嗣为新的枢密使,加封武英殿大学士,并将其爵位提升为英国公。

这个任命着实震惊了不少人,尤其是之前已经是枢密副使的朱瑾。

此次李神福病逝之后,按理说应该是作为副使的朱瑾上位。

朱瑾的资历、威望等要担任枢密使其实同样足够了,这次杨渥却下令让李承嗣越过朱瑾直接成为新的枢密使,这自然是令人惊讶的事情。

至于另外一位副使严可求,因为他是文官的缘故,反而没有机会成为枢密使。

当然,任命李承嗣为枢密使倒也不是没有理由,至少李承嗣的资历威望等都不在朱瑾之下,再加上他向来为人公允,从不拉帮结派,所以众人对他得到任命同样感到放心。

至于朱瑾,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最初固然有些错愕和不甘心,但随之也是明白过来,杨渥依旧是对他曾经当过一方枭雄的经历有些不放心啊!

感受到了这一点之后,朱瑾反而更加谨慎小心起来,仿佛丝毫没有为自己未能成为枢密使而感到不满,每天该上朝就上朝,该提出建议就提出建议,一切都照常进行。

在张训病逝,李承嗣又被提拔为枢密使后,他们原本的两个都督之位也就空缺出来了。

可惜的是,杨渥的亲信中如今还没有人有资格升任都督,所以杨渥在那些老将之中选择了两个在杨行密时代不怎么受重用的将领,这就是柴再用和吕师周二人。

这两人虽说没多少名气,功劳和资历等也显得有些不够,都是在孙儒战败之后才加入淮南一方的降将。

不过杨渥却深知这两人的能力,绝对是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能够成为吴军中流砥柱的名将之选。

其中柴再用在历史上就是南吴时期的重要将领,功劳较多,而吕师周则投靠了马殷,在讨伐蛮族和攻略岭南的战事中立下大功。

杨渥早就想将这两人提拔起来了,不过这两人既没有足够的功劳和资历,又不是杨渥的亲信,所以才拖延到了现在。

而这两个将领在升官之后,他们留下的都指挥使职务,则分别由李承鼎和李禅二人接掌。

“打赢了今天这一仗,我等就能夺取辰州,彻底断绝辰州蛮人的根基之地。所以诸位务必全力奋战,有畏战不前者,杀无赦!”

辰溪县外,满脸疲倦之色的马殷大声对部将下着命令。

自从做出了向西南发展的策略后,马殷没有耽搁时间,很快就做好了西征的准备。

对他来说,吴军刚刚退去不久,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他必须尽早的打下足够的地盘。

这一次出征,对于马殷来说极有可能是一次关系到他们将来出路的重要行动,所以马殷不顾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坚持自己亲自领兵,以许德勋留守潭州,秦彦辉留守邵州,以姚彦章领兵随他一起出征。

在西南之地,主要的蛮人势力集中在辰州和敛州两地。

其中辰州蛮的首领名叫宋邺,在唐僖宗年间趁着天下大乱占据了辰州,从那以后便一直割据一方,为湖南之患。

刘建峰、马殷夺取湖南之后,宋邺同样没有停止对湖南的侵扰。

若是论正面交战的能力,这些缺乏训练并且装备落后的蛮兵自然不是楚军的对手。

不过蛮兵虽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们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正面和楚军交战,而是仗着道路艰险的地利优势,不断的袭扰楚军,给楚军巨大的杀伤。

面对这种情形,马殷自然不甘心于被动挨打,在几年前曾经派遣大军对辰州蛮的根基之地辰州发起进攻,准备彻底拔出他们的老巢。

可惜的是,那时候马殷的重心还放在与淮南交战上,对于辰州蛮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那次楚军只出动了七千余人,在经历了一路上被蛮兵不断袭扰之后,还没有赶到辰州城下,楚军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为了防止进一步导致大败,那次西征只好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马殷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向西边发展,对于宋邺这种蛮人酋长自然是要大力清剿,出动的军队也远不是上次能比。

在经过一路上的跋涉之后,蛮兵见各种袭扰都不能阻止楚军的进军,当即也只能改变策略,集中兵力驻守辰溪,想要在这里挡住楚军的进攻步伐。

马殷见蛮兵终于肯正面与他们交战了,顿时大喜过望。

即便对方是依托城池坚守,但至少敌军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供他们进攻,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神出鬼没,这样就给了楚军尽量发挥的余地。

辰溪说是一个县城,但实际上这座城池的城墙高度比起中原地区的县城来要低了很多,城池的长度同样要短了不少。

这一方面固然使得蛮兵守城的密度更高,但另一方面较低的城墙也降低了楚军攻城的难度。

不到一丈高的城墙,根本不需要修筑什么大型攻城器械,直接架上梯子就能发起攻城。

受到马殷的激励之后,再加上这段时间各种被动挨打的所积累起来的怨气,使得开战之后楚军将士一个个像是吃了药一般,嗷嗷大叫着向城墙冲去。

仅仅半个时辰之后,蛮兵就抵挡不住楚军的猛烈攻势,纷纷开始溃退。

楚军将士见此士气进一步高涨,对城池的冲击力度更加的大。

终于,又过了一刻钟后,蛮兵最终无力抵挡,只好打开没有受到包围的北城城门,准备突围而去。

不过马殷既然将北城放过,那自然是为了围三缺一,引诱敌军突围的。

当突围出去的蛮兵以为自己能够逃过一劫时,提前埋伏下来的楚军却突然杀出来,将他们彻底包围起来。

“将这些俘虏的蛮兵悉数坑杀,再留下几个,让他们回去告诉宋邺,立即归降于孤,孤还能饶他一命,否则,的话,攻破城池,老少不留!”

取得最终胜利之后,马殷杀气腾腾的下达命令。

几天之后,马殷率领得胜的楚军继续进军,最终包围了辰州。

辰州蛮的首领宋邺迫于形势,最终向马殷请降。

至此,困扰马殷多年的辰州蛮终于暂时平定下来,同时马殷也成功的迈出了向西南方向扩张的第一步。

而接下来,马殷将要面临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夺取敛州之地。

相比于辰州是宋邺一人独大的局面,敛州那边的局势更加复杂,各路蛮人的势力也更加强大。

马殷虽然已经夺取了辰州,但他要想进一步夺取敛州,所要花的力气可就要大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