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九十三章西进与称臣

南国江山 第三百九十三章西进与称臣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大王,向西发展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不过西边到底是蛮人横行之地,那些蛮夷之辈不服教化,即便占领了那些地盘也没多少用处啊!”

“是啊,还不如去攻取岭南,那刘隐的实力虽然不错,但他们连区区一个虔州都奈何不得,一直到现在韶州还被虔州人占领着。从这一点来看,要打下岭南难度应该不大!”

……

投降的念头渐渐熄灭之后,众人开始仔细考虑起马殷提出的向西发展的策略。

邵州以西的地盘,在这个时代还是标准的荒芜之地,当地的开发程度比起潭州等地来都差了很多,与中原相比那就差得更远。

而岭南那边虽然地处更南端,但岭南的开发程度其实是很高的。

早在在唐朝玄宗皇帝天宝年间,著名的十节度使之中就有岭南五府经略使,负责绥静夷僚,治广州,统辖经略军、清海军,下设兵一万五千四百人。

在整个唐朝时期,一旦有犯人需要流放,一般就是直接流放到岭南去。

所以岭南那边的开发程度其实并不低,比起如今还是一片荒芜的西南之地,自然要好了许多。

马殷听了不由得苦笑,他自然也更加想要夺取岭南的地盘以作为根基,可是到了此时,吴军随时都可能再次来攻的时候,他还有时间去攻取岭南吗?

刘隐的实力虽然不如他,但也差不了多少,马殷要想夺取岭南之地,必须使出全力才行,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让吴国这个渔翁得利的结果。

所以马殷不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再与刘隐开战,而刘隐同样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联合起来对付吴国,同样不会主动与马殷为敌。

而西南的蛮人,虽说他们倚仗深山老林的阻扰,一直与楚军对抗,楚军始终奈何不了他们,不过在正面交战时,楚军却能轻易击败那些蛮子建立的军队。

所以向西南方向发展的话,要想夺取那些州县却是没有多少难度。

将这些道理讲明白后,众人都有些皱眉,不过现在夺取岭南的确不是明智的选择,那么也只有夺取西南蛮夷之地,或许才能避开吴国的攻击,并且获得生存的空间。

“西南之地,虽说荒芜,但毕竟也有不少人口。当初我军在宣州城下战败,大家人心惶惶不知所归,最终一路流浪,总算是在潭州重新立下根基,这才打下了今日的基业。”

“如今诸位兄弟虽然有不少已经年老,但诸位都还有子孙在,孤也有子孙在!只要我等同心协力,何愁不能在西南蛮夷之地再造出一个潭州?”马殷大声说着。

众人不由得被他带起了一些激情热血,对于向西南发展的策略也逐渐有了接受的想法。

有不少人还在心中想着,当初他们怎么就没想起要向西边发展,而是一门心思的想着与吴国死扛,结果就出现了这一次的大败。

若是他们提早就集中力量向西,现在只怕早就已经打下一片足够大的地盘了。

当然,现在开始向西边发展也不迟,这一次吴军退去,至少要休整一段时间才能再一次发起进攻,而这段时间就是马殷用来向西边发展的最佳时机。

做不了楚王,到了西南一带做个土皇帝也不错。

……

当马殷决定改变发展策略,开始向西扩张地盘时,位于南方的另外两大势力,刘隐和王审知同样在为将来的出路作着谋划。

对于刘隐来说,他本来的目的也就是割据岭南,称雄一方而已,没有太大的野心。

这固然是因为岭南地方太过偏远的缘故,同样也是因为岭南的实力太弱所致。

刘隐这人喜好贤士,在天下大乱之时,中原士人有不少都逃到岭南来避乱;再加上唐朝时有些大臣因罪流放岭南者,这些人的后裔很多都没有反回中原;外还有地方官吏遭逢动乱而无法返回中原,只好客居岭南之人,刘隐便是依靠这三类人士,比如王定保、倪曙、刘濬、周杰、杨洞潜、赵光裔、李殷衡等人的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

不过过分的重视文治,也使得岭南的武将遭到打压,军队的战斗力相应的就有些低下。

在正面交战之中,岭南的军队甚至连虔州卢光稠的军队都打不过,当初有一次刘隐亲自领兵作战,都被谭全播给打得差点全军覆没,连韶州至今都还在卢光稠的手中。

至于与马殷、王审知等势力交战,岭南军队更加样难以占到上风;唯一值得称道的,或许就是岭南的文治做的不错,军队将领专权的情况较少吧。

如今吴国在南方一家独大,在接连吞并了两浙和江西之后,如今又进一步重创了湖南的势力,这就使得吴国的声威进一步增大,其他势力更加难以抵挡。

“三弟,如今吴国势大,有横扫南方之势,各方势力联手起来都不是对手;而中原大梁的军队又被北方的晋王等势力拖住了手脚,无力南下支援我等;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要不了几年我等就会看到王审知、马殷等一个个势力被吴王消灭,到时候我等岭南虽然偏远,只怕也难以抵挡吴国的进攻。”

“若是为兄趁着现在吴军还没有打过来就向吴王请降,你说这样能不能保住我等的富贵?”清海军节度使府中,刘隐向他的弟弟刘龑询问着、

刘隐的父亲刘谦本来是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拥兵万余,经营封州近二十年,死后留下三子,其中刘隐便是长子,次子刘台,能力较为平庸,三子刘龑,颇有远见,刘隐经常向这个三弟询问一些政务,极受他的重视。

“向吴王请降?”刘龑脸色一变,他当然也知道吴军势大难以抵挡,但如今吴军不是还没打过来吗?

“兄长要想向吴王请降,这只怕不怎么妥当吧?自古以来都是以中原为正统,我等现在所侍奉的也是占据了中原的大梁皇帝,而吴王据金陵自立,不过是一方伪朝而已,有何资格让兄长请降?”

“恩,这么说你的意思是不能投降吴王,而要继续与他作对了?只是将来吴军若是前来讨伐,我等又该如何抵挡呢?”刘隐皱了皱眉道。

他何尝甘心于现在就投降,从他父亲经营封州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么大一份基业,怎能一仗不打就轻易的交给别人?

“兄长此言差矣,以小弟之见,兄长可以向吴王请降,不过不是真降,而是像虔州的卢光稠一般,仅仅获得一个名义而已。”刘龑笑道。

“仅仅获得一个名义?这只怕难以让吴王满足吧?那吴王的野心,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据说当初他对江西下手时,可是公开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话。若是将来其他势力都被消灭了,即便为兄已经向吴王请降了,到时候只怕他也不会放过我岭南,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会出兵的!”

“兄长说的不错!”刘龑叹道:“不过如今我等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兄长向吴王称臣,然后静观时局变化,若是将来吴王真能横扫其他势力,将福建和湖南都一一吞并了,而中原大梁又不能腾出手来支援南方,那么兄长就真的向吴王纳土归降便是。”

“若是这中间吴王的事业出了什么变故,比如吴国突然发生内乱等,使得吴国统一南方的步伐被打断,那么兄长即便向吴王称臣过,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刘龑劝道。

此时的刘龑一来没有执掌岭南大权,二来吴国实力强大,给岭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才使得他不仅没有半点自立为帝的狂妄和野心,反而非常务实的向自家兄长提着建议。

在他看来,天下之事不到最后一步,都难以说必然;尤其是像统一天下这种大事业,自古以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那些能够做到的,不仅需要杰出的才能,优秀的臣子,强大的军队等等,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或者说“天命”。

比如当年淝水之战前,前秦苻坚的势力何等强大?麾下百万大军讨伐东晋,世人都以为天下一统就在眼前,结果却在淝水一战中被八万北府军打得大败而逃,前秦帝国也因此陷入崩溃。

如今吴国看着声势浩大,能不能统一天下还不好说,但席卷南方的势头却是很足;不过谁又能保证将来不出现变数呢、比如如今看上去年纪轻轻却又满怀雄心的杨渥突然就病死了,结果吴国陷入分裂之中,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刘龑都不认为完全投靠吴王杨渥是最好的选择,先在名义上向杨渥臣服,然后观望时机,这或许才是岭南最好的选择。

“三弟,你的提议不错,那么为兄就把出使吴国,向吴王请降的重任交给你了!若是吴王愿意接受孤的请降,那么梁帝册封的大彭王之位,孤自然愿意放弃,具体的,你看着办吧!”刘隐最后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