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计划

南国江山 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计划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罗绍威亲自赶到相州面见朱全忠,一番见礼问候后,他发现朱全忠的确是病得很重,而不是装病,以暗中图谋他的魏博六州,这让他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朱全忠虽然是真的病了,但让他老是停留在相州也不是个事,要是万一哪天朱全忠闲着无聊忽然看中了魏博六州,起了吞并之意,那就不妙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将朱全忠送回汴州去,或者找件真正的大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罗绍威当即对朱全忠说道:“大王东征西讨二十年,威震天下,如今虽然暂时大业不顺,但大王的威仪却没有受到影响。如今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凤翔李茂贞、卢龙刘仁恭等等,这些这些藩镇之所以屡次起兵与大王作对,是因为如今大唐尚存,天子尚在,这些人虽然肆意横行,却无不以复兴大唐为借口。大王不如废掉天子,自己登基为帝。如此一来,天下各路藩镇没有了讨伐大王的借口,自然就不会再兴兵了!”

朱全忠这次病倒,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是战事不利,心情郁结罢了。

这些天躺在病床上,除了为各方的战事而感到担忧外,还有另一件事情一直牵挂在他心中,这就是代唐称帝的事。

东汉末年的曹操,虽然被人骂了一辈子的汉贼,又迫于实际形势,不可能将权利再归还给汉献帝,不过他本人实际上应该是没有称帝的想法的。

但朱全忠却是不同,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登基做皇帝的想法。

在以前之所以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各地反对他的藩镇还有很多:李克用、李茂贞、杨行密等等,所以他想等到将这些藩镇剿灭了之后,或者至少也要将这些藩镇折服了之后再称帝。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理智的想法,所以他还能暂时克制住自己称帝的欲.望。

不过随着过去这一年时间各地战事的接连失利,被淮南军接连击败,晋王李克用的势力又死灰复燃,再加上他自己已经又老又病,到底还能活多久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称帝的野心就再也难以遏制。

此时听了罗绍威如此直白的劝进之语,朱全忠心中顿时有所意动,不过在明面上,他却是假意拒绝道:“邺王这是准备陷我于不义吗?孤昔年深受先帝大恩,这才得以洗脱从贼的罪名,不至于让祖上蒙羞;便是孤的名字都是先帝所赐。如今孤岂能做出对不起先帝的事情来呢?此事不可再提!”

罗绍威观看他的脸色,顿时知道了他的心意,当即劝说道:“先帝与大王固然有恩,却对天下人没有什么德行,这才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王威加海内,翦除各地不服从的藩镇,如今中原已经平定,百姓得以安生,这些都是大王的功劳,与天子可没有半分关系。大王若是建国称帝,乃是天意所归,还请大王不要推辞!”

……

朱全忠心中虽然早就有了篡位称帝的想法,不过必要的脸面却是要顾及的。

自从王莽从汉朝禅让得位后,先封大国,加九锡,并且授予“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殊荣,然后再接受禅让,就成了后世权臣篡位的“标准流程”,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是这么做的,后来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同样曾受过“九锡”之礼节。

而朝中有些大臣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结果却没想到引起了朱全忠的极大不满,以至于不少大臣人头落地。

如今朱全忠想要登位,自然没法再用过去的那套流程,不然就是自己打脸了。

过去的流程不能用,那就只能用新的流程,但登基称帝这种事情总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必须有人来请他登基,然后他再三推辞,最后才在众人的请求之下登基。

如此才能显示自己得位乃是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不是那些草头王自己封的天子。

朱全忠虽然心里急着称帝,但这一套基本的流程却是不能不顾。

所以他对罗绍威的劝进之言虽然一律拒绝了,但在最后却是点明了一句:“你劝孤登基称帝,但若是天下人都出来反对该怎么办?”

罗绍威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劝进的话已经被朱全忠听进心里去了,至于他说的各种拒绝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我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要你们一起来劝我当皇帝才行!

明白了朱全忠的心意后,罗绍威不再劝言,告辞离去。

不久之后,罗绍威在魏州向天子进言,请求天子禅让给梁王朱全忠,以顺应万民之心。

在罗绍威向天子进言之后,朝中百官同时醒悟过来,纷纷向天子上书,请求天子禅让。

如今的唐朝天子尚未成年,不过是朱全忠所立的一个傀儡罢了,手中半点权利都没有,此时见众人开始劝他退位,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此时的他除了乖乖听从朱全忠的安排,以求保住性命外,其他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十二月初,朱全忠病情好转,立即启程南下,返回汴州。

不久,天子派遣御史大夫薛贻矩至汴州向朱全忠询问病情并且加以慰问。

当薛贻矩面见朱全忠时,他主动请求用臣子见君主的大礼进行拜见,并献上禅代的具体筹谋。

对于薛贻矩的这一番作为果然获得了朱全忠的欢心,他提出的禅代之谋也获得了朱全忠的首肯。

等到薛贻矩返回洛阳复命时,他又向天子表明梁王朱全忠有受禅之意。天子随即便下诏,定于明年正月正式举行禅让之礼。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各地藩镇纷纷震动,开始为这个重大变故商定各自的选择。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自然不用说,这次禅让之谋本来就是由他首先发起的,如今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朱全忠的注意力都被登基称帝这件大事所吸引,暂时没有了夺取魏博的想法。

“大唐立国二百八十多年,早就腐朽不堪了,各地藩镇也没有谁还把天子当回事。所以这大唐是继续存在还是就此终结,又与孤何干?孤只要能继续做我的魏博节度使就是了!”

与罗绍威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成德节度使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

事实上,不管是魏博,还是成德、义武,这三个藩镇都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便与唐朝朝廷闹翻了的藩镇,它们名义上属于唐朝,但早就自立一方了,可以说唐朝藩镇之祸,这几个节度使就是罪首。

所以他们对于唐朝自然没有丝毫忠义之心,再加上他们也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至于是谁来做天子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在罗绍威带头劝进之后,王镕和王处直二人也随之跟进,各自上书劝进。

此外,远在湖南的武安节度使马殷和割据岭南的清海节度使在得知各地开始劝朱全忠登基后,同样向朝廷上书劝天子禅让。

不过除了这些实力相对弱一些的藩镇外,其余强大藩镇对于朱全忠的篡位举动却是一片谴责之声。

不过除了谴责之外,却是什么具体的行动都没有,似乎是默许了朱全忠的篡位行为。

广陵城中。

此时,淮南的大小事务依旧像往常一样进行着,丝毫没有因为朱全忠即将篡位而有什么变化。

对于杨渥来说,朱全忠篡位其实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毕竟唐朝不亡的话,以大唐忠臣自居的他就不能建国称尊,许多事情也要受到掣肘而不能实行。

所以朱全忠的篡位对他来说应该是件好事才对,或许其他藩镇如李克用、王建等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都默许了朱全忠篡位的举动。

事实上,唐朝早在几十年前黄巢造反的时候本来就应该灭亡了,不过众多藩镇出于共同利益的缘故,一起出兵,这才扑灭了黄巢的义军。

在那个时代,各个藩镇的实力相对比较均衡,并没有特别强大的势力,所以各大藩镇需要一个共主来作为各藩镇间的缓冲。

但到了如今,像李克用、杨渥等藩镇已经足够强大了,而且唐朝朝廷如今威望尽失,已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默许朱全忠的行为。

当然,别看这些藩镇如今都是暗自默许了朱全忠篡位,等到他将来将唐朝灭掉,自己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各大藩镇肯定会以此为理由对付他,如今不过是先利用利用他而已。

“既然朱全忠还是像历史上那样准备篡位自立了,那么我之前为江西做出的计划如今也可以开始实施了!”

杨渥心里早就准备了一个大计划,用来对付南方诸多藩镇的,不过要实施起来却要有合适的机会,而朱全忠的篡位就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

(今天是七七事变八十周年,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