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三十章 条件

南国江山 第三百三十章 条件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朱全忠提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用十倍的价格来赔偿当初扣押的淮南茶叶,从这一点来看,朱全忠求和的诚意还是足够的。

其实这也很正常,避免两面受敌,这是每一方势力都需要注意的事情。

事实上,朱全忠当初还很弱小时,在外交方面就做得很好,他总是采用拉拢一方,打压另外一方的手段,这才使得他能够以汴州这块四战之地奇迹般的崛起。

然而等到他的势力逐渐强盛了之后,过去的这个外交手法却渐渐被他抛弃。

因为缺乏一个稳定有效的战略方针的缘故,这几年里朱全忠一直都在东征西讨,李克用、李茂贞、杨行密、王师范、赵匡凝等等。

看似朱全忠取得辉煌的胜利,夺取了大片的地盘,但同时也得罪了不少势力,而且依旧处在四面受敌的状态。

如今除了南方马殷、王审知等距离较远的藩镇,以及王镕、王处直这两个墙头草外,其他藩镇基本都与他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朱全忠之前还能凭借一系列的胜利来震慑住诸多藩镇,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这次对淮南的战争的连续失败,却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困境。

不过朱全忠毕竟不是傻子,既然像之前那样四面为敌的策略不能维持了,那就重新捡起当年的手段吧!

所以便有了这次派使者与淮南接触的举动。

在向淮南提出了第一个求和条件后,唐令回又代表朱全忠提出了第二个条件:他愿意每年以三十万贯的价格向淮南采购三百万斤食盐。

严格来说这个条件更像是一场交易,不过朱全忠给的价格却比较高。

当初唐朝时期的产盐区从海州一直到海陵的江淮盐场,完全被淮南占领,不过朱全忠的地盘上同样有不少产盐区,再加上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所以朱全忠的食盐差不多是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即便有缺口也可以通过私盐得到弥补。

所以与淮南交恶以后,朱全忠就没有购买过淮南的盐了。

而这一次朱全忠主动提出向淮南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食盐,显然是向淮南示好的举动。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拖延时间的目的:在淮南的盐没有运输到达之前,如果朱全忠就解除了北方的威胁,那么他自然能够拒绝执行这个条件。

至于说每年都按照这个价格购买,那就更是纸上画饼,让淮南眼馋一番罢了。

以朱全忠那狡诈性格,这么吃亏的条件怎么可能一直遵守下去?杨渥若是相信他才是脑子有病了。

当然,即便是不可能长久执行下去,但若是能够执行一年,那也能多赚不少钱,所以这一条一说出来,张训等人对于和谈就更加意动了。

接下来唐令回又提出了第三条和第四条,不过相比于前面两个条件,这两条给淮南带来的好处就不怎么多。

其中第三条是以唐朝天子的名义给杨渥的母亲、夫人、儿子等人进行加封,同时淮南的诸多将领也得到了加封。

可以说,这一条完全就是口头上的,如今唐朝衰败如此,而且完全被朱全忠所控制,甚至他立的那个皇帝如今都还没有被淮南等藩镇承认,自然这一条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

更何况,如今的淮南早就开始自行封官加爵了,若是真要给众人加封,又何必朱全忠控制下的那个傀儡皇帝出手呢?

至于第四条,双方以如今占领的地盘为界限,各自罢兵,保持和平。这算是朱全忠承认了淮南对宿州的占领。

总共四条,除了前面两条可以给淮南带来一定的实利外,其他两条基本没什么好处。

当然,以朱全忠的性格,以及如今梁军依旧是天下最强藩镇的地位来看,朱全忠能够提出这四个条件也很不错了,毕竟若是和谈能够达成的话,光是直接获利就能达到四十万贯,这对淮南来说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对于朱全忠来说同样如此。

对于朱全忠提出的条件,张训等人并没有什么意见,而杨渥同样没有反对,毕竟如今的淮南军本来就已经做好了撤兵回去的准备,而朱全忠也远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另外,若是增加条件,且不说朱全忠会不会答应,便是他答应了只怕也难以实际保证条件的实行。

毕竟朱全忠的目的肯定只是为了度过目前的难关,一旦他面临的局势缓和了,撕毁合约就是必然的事情。

换言之,合约能够维持的时间不会太长,那些指望长久获利的条件即便提出了也没有多少意义。

而短期获利的条件,以朱全忠的实力来看,暂时能够拿出四十万贯出来保证前两个条件的实施就不错了,再提条件也没多少意义。

毕竟如今朱全忠各方战事激烈,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想来能够用来“收买”淮南的也不多了。

所以杨渥决定见好就收,直接答应了朱全忠的求和条件,不过却拒绝了其中的第三条——因为淮南如今还没有承认朱全忠所立的那个傀儡皇帝。

合约达成后,双方约定先行把补偿淮南的十万贯茶钱支付了,之后淮南军主力就要开始撤离宿州。

而与淮南的食盐交易,则分三次进行,每次交易一百万斤。

这种大宗货物的交易,显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光是淮南准备三百万斤食盐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好在,以杨渥的估计,朱全忠要摆平北方的乱局,尤其是平定魏博五州的叛乱,至少也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而四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完成今年的食盐交易了。

至于来年,那就不是现在需要管的了。

达成了和谈条件后,唐令回又表示,朱全忠提出愿意以每个士兵十贯钱的价格从淮南那里赎回一批被俘的梁军,至于军官的价格则视其官职给予相应的价格。

对于这个条件,刚提出来就被包括杨渥在内的所有人给否决了。

虽说这些战俘因为家人都在朱全忠的领地上的缘故,很难被淮南收编利用,他们到了淮南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粮食将他们养着,但他们如今在为升州城墙的营造以及捍海堰的修筑充当免费劳动力,若是少了他们,这两项工程的进度肯定会大大减慢。

此外,如果允许朱全忠将这些被俘的将士赎回去,那么他的实力岂不是瞬间就恢复了?那么淮南这几次大战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不仅张训等人反对,便是杨渥也同样反对。

当然,杨渥虽然不同意在这个时候让朱全忠将俘虏赎回去,却同意在将来某个时候达成这个条件。

在杨渥看来,当朱全忠被李存勖的大军打得损兵折将时,那些被淮南军俘虏的梁军就可以还给朱全忠了,不仅能迅速恢复梁军的实力,同时,到那时候升州城墙和捍海堰这两大工程估计也差不多完成了,继续留着这些俘虏也没多大意义。

确定了双方的和约之后,杨渥又命人直接去了一趟汴州去面见朱全忠,当场和他确认了和约的各项细节条件。

等到这一切都完成后,已经是三月中旬了,杨渥命张训为主将,继续统领大军与梁军对峙,自己则在控鹤军的护卫下迅速返回广陵。

此时的吴王府中,杨行密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可惜当初为他治病的蜀中名医李珣,在完成了出使任务后便回去了。

如今淮南的这些医者,在医术上虽然也算非常高明的,其中有一个甚至还当过唐朝皇室供奉的御医,不过与李珣这种名医相比,其医术依旧差了一筹。

崔先生等人在看了杨行密的病症后都纷纷脸色难看,显然没有什么好办法。

刚出了杨行密的卧室,几个医者便被以高勖、李神福二人为首的淮南众官围了起来。

“大王的病情现在如何?可有比之前变得好些?”

崔先生等人相视一眼,满脸忧虑的摇了摇头。

见此,高勖等人纷纷脸色一沉,都有了不好的预感。

自从杨行密再次病重以来,高勖等人便天天前来问疾,可惜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如此。

如今十多天过去,杨行密的病情依旧没有丝毫好转,众人自然感到忧虑。

好在如今的杨渥已经完全能够独自支撑起淮南,即便杨行密不在了,淮南也不会发生内乱。

更何况,这段时间从北方不断传来的胜利消息,更是让每一个淮南官民神情振奋。

胜利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方式,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不断的胜利已经让杨渥的声望极大提高,便是与杨行密相比也丝毫不差。

然而,不管杨渥的表现如何优秀,却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在个人魅力上和与淮南众官员的感情上,杨渥依旧远远比不上杨行密。

无论是高勖、李神福等老将,还是王茂章、秦裴等新将领,这些人无不是对于杨行密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与对杨渥的忠心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层次。

杨行密既没有过人的勇力,又没有出众的智谋,指挥打仗的本领也只是一般,却能够得到这么一大批能臣猛将真心的效忠,光是这一点杨渥就不如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