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十二章 徐温的建议

南国江山 第三十二章 徐温的建议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杨行密安排完大小事务后,又向众人问道,“诸位将军还有没有什么建议,这时候不妨都说出来听听。”

将领们无人说话,这时,一位儒雅的将军起身站出来道,“大王,末将听闻军中一向都是用大船运载军粮,但现在正是六月天,雨水众多,运路又很久没有通行,芦苇堵塞,如果用大船运军粮肯定难以及时送达前线,所以末将以为不如改用小船运输。”

杨行密定睛一看,只见那人正是都知兵马使徐温,不由得心中感到惊讶。

原来徐温向来都是一个低调的人。他性格沉稳寡言,很少与人交朋友,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很有威严。

他年青的时候以贩盐为生,杨行密最早在庐州起兵的时候,他就去投靠了。那时候,杨行密手下有数万强军,被称为“黑云长剑”;而当时与他一同举事的陶雅、刘威等人,被称为“三十六英雄”。徐温也是这三十六英雄中的一个。

然而,这么多年下来,刘威、陶雅等人纷纷立下大功,现在都已经成了各州的刺史等高官;唯独徐温一人,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到现在还只是个都知兵马使,没多少实权,也不受杨行密的重用。

不过徐温之所以没有什么大功劳,这主要是因为他不擅长领兵作战。但此人却胸中有韬略,更难得的是为人有远见,擅长收买人心,更擅长知人用人。用一句话说就是,这个人是个天生当主君的人才,却不是个当大将的人才。

当年杨行密率军进入宣州时,他手下的众多将领纷纷率领士兵们四处抢劫财物。唯独徐温一人没有参与抢夺,他见到城内饥民遍地,于是率领手下去占领了当地的粮仓,将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赈济百姓。他这种做法让杨行密感到很惊异,但也非常赞同他。

前些日子,徐温的幕僚严可求对他说,最近雨水太多,军中常用大船运输粮草,可能会难以通行,不如改用小船。于是徐温便对杨行密提出了这个建议。

主位上,杨行密犹豫了一下,这些具体的事物他并不清楚,于是转而询问高勗,“高书记,徐将军的意见你怎么看?”

“这…”高勗也愣了,他没想到还有这种说法。

以往行军作战都是用大船运输军粮,毕竟大船的载重量要大的多,而且不易沉船,安全上比小船要强的多,所以他也从来没想过改用小船运输军粮。

但刚刚徐温这么一说,他便觉得的确有道理,从广陵到宿州前线的运河已经很多年没有疏通了,有些水浅的地方,大船难以航行,以往都是用人力在陆地上牵引;但这段时期雨水太多,大船运输实在不方便,反而是小船轻便,容易通行。

想了想后,高勗答道,“大王,属下以为徐将军的意见很有道理,不过军中向来都是用大船运输粮草,从来都没出过差错;如今突然改用小船,一时半会只怕找不到足够的小船来。”

若是大军能缓一缓出征那还好,但看杨行密的意思,只怕今天下午就要出发了,哪里来得及征募小船。

“既然徐将军的建议有道理,那就尽量收集小船吧,能征募到多少是多少,不够的还是用大船运输。总之,不管如何,今天下午大军必须出发,不能再耽搁了。”杨行密最后决定道。

果然,当天下午太阳快下山时,杨行密率领大军离开了广陵。而高勗最终征募到的小船也不够,只好多用大船负责运输大军的粮草。

******

杨渥此时还不知道徐温对杨行密提了这么一个建议。若是他知道的话,肯定要大惊失色,后悔不迭。

原来徐温这次提的建议非常有远见,后来杨行密的大军到了宿州前线,天降大雨,那些大船果然难以通行,反而是小船及时赶到,将军粮送到前线。但最终杨行密的大军还是因为粮草跟不上,只好草草撤军,结束这次行动。在这之后,杨行密觉得徐温很有远见,就逐渐开始和他商量军务起来。

很久以前,杨渥便知道徐温那时不受重用,一直到后来某次向杨行密提了一个重要建议后,才逐渐得到重用的。

可惜杨渥怎么也想不起来徐温到底是提了什么建议才得到重用的,更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和时间,因此连抢先截胡掉他的建议都没有机会。

他毕竟记忆力有限,虽然能记得一些历史大概,也能知道一些历史名人,但很多具体的细节他只有一些印象了,记得并不清楚。如果他听到徐温的建议,肯定就能想起来了。

此时他站在船头甲板上,望着滚滚长江,一时忍不住便高声吟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在后世广为流传,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基本都知道,乃明朝才子杨慎所作,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其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好词!公子这首词作的极好,只是可惜太过苍凉悲壮了。公子还年青,正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好时候,怎么能有‘是非成败转头空’的这种丧气之语呢?”一旁的陈彦谦站出来劝道。

他刚刚被任命为升州司马,这一次是去润州交接公务,同时将家人带来升州。因为前半段路程与杨渥同路,所以二人上了同一条船。

“陈司马放心便是,我不过是看着这滚滚长江,一时心有所感而已,不会有什么消极想法的。”杨渥笑着摇头,又道,“陈司马,前面就要到润州了,你我也要分开了。此去经年,下次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陈司马可要好好保重!”

陈彦谦道,“公子也要好好保重,尤其是公子将来肯定还会率军出征,到时候战场上刀剑无眼,公子一定要万分小心。”

杨渥笑道,“你放心就是,有范遇他们在,我的安全不用担心。”他想了想,又接着道,“可惜这次来润州没时间下船去见一见嫂夫人和侄女了,这些小物件,是我带给我那侄女的礼物,就由陈兄帮我带过去了。”说完,他让人取出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布偶,非常可爱。

陈彦谦一脸感动的接过来道,“属下代小女多谢公子了。”他的女儿今年才两岁,正是喜欢这些小玩意的时候,杨渥给她挑选这样的礼物,显然是花了点心思的,当下不由得感动万分。

杨渥笑着点点头,“好了,多余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总之一点,升州很重要,你要好好经营,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陈彦谦肃然答道,“公子放心,属下定当好好为公子打理好升州。”

他知道,杨渥看中了金陵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将来有一天他就还会将治所迁移到那里去。现在让自己在升州当司马,目的肯定是提前为他经营升州。

如果说最开始,他是因为杨渥与他交情不错,加上诚意相邀,所以他才追随杨的;那么这些天下来,他跟在杨渥身边,感受到了杨渥身上那股上位者的气质,尤其是任家庄一战时,那沉着应战,奇谋突出的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的正确。

这一次,杨渥将经营升州的重任交给他,他既感激于杨渥对他的信任,又觉得身上责任重大,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有负公子重托。

他以前只是一个八品司仓,从来没被重用过,虽然自认为有才能,但如今突然升为升州司马,掌管升州政务,心中还是难免有些忐忑,害怕自己难以胜任。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鞠躬尽瘁,以报公子知遇之恩。”陈彦谦暗自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