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

南国江山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广陵城外,两艘客船一前一后停泊在了码头上。

这两艘船中,前面一艘的样式看上去有些古怪,不过从其大小尺寸来看,不像是江里的船,倒像是在大海里航行的海船。

而后面一艘船就没有那么奇特了,不过是江面上一艘普通的船,只是里外装饰得比较豪华而已。

不久,从两艘船上先后走下来两批人。

其中后面一艘船里面下来的人,说着一口闵地方言,似乎是从福建来的。

而前一艘船中下来的人中,领头之人身着一身唐朝样式的文官服侍,但他身后的那些侍从们的衣着却很奇怪。

“公子,他们似乎是新罗人!”那群福建来人中,一位年老的管家模样的男子小声对他们领头的公子说着。

“新罗人?他们怎么跑这里来了?”那公子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一行人正是王审知派来广陵的使者,领头的公子便是王审知的长子王延翰,而那管家则是跟了王审知多年的老仆从,名叫王福。

“这个,或许他们与咱们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使来的吧?”王福有些不肯定的道。

“出使?难道淮南的声势,连这些海外蛮夷都听说了吗?”王延翰惊讶道。

前方,被王延翰称作“海外蛮夷”的崔宁正在心中感慨着:“果然是中土大国,这等繁华之处,在我泰封国可是看不到啊!即便是我们伟大的国都,与这座城池相比也差得远啊!”

不过,他转身便对侍从们道:“这座城池的确不错,不过比起我们国都来却差远了!”

“是啊是啊,怎么能与我国国都相比呢?”侍从们纷纷点头道。

“我在史书上看到过记载,这里原本都是百济的领土,可惜后来子孙不肖,将这些领土都丢了!”崔宁满脸遗憾的说着。

侍从们同样感到十分可惜,不过想到历史上他们的祖先还“占据”过这里,这些侍从们都有些兴奋。

是的,这群人就是来自后世的“宇宙第一强国”,或者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他们是从新罗来的使者。

不过此时的他们严格来说已经不能算是新罗人了,而是一个全新的国度——泰封国的使者。

当年唐高宗时期,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

之后不久,新罗趁着唐军主力被其他地方牵制住的时机,侵夺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属于唐朝后为高句丽夺取的汉朝乐浪郡、带方郡等故地。

这之后,新罗又向唐朝请罪并且称臣,唐朝因为其他地方战事吃紧,所以没有追究。

这样一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不过当大唐逐渐陷入衰落之时,立国已经九百余年的新罗王朝同样出现了王权衰落的危机。

八十多年前,曾经在唐朝当过将领的新罗人张保皋回到新罗后发动叛乱,沉重的打击了新罗的统治。

近二十年前,新罗第五十一代真圣女王即位,这时候新罗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就已经十分微弱了。

同大唐的衰落原因极其相似,以元宗、哀奴起义为开端,新罗各地农民暴动再掀起高峰。

同时各地地方豪族势力乘机纷纷自称将军、城主,凭武力据地设置独立的权力机构,新罗王室领地被不断的蚕食,最后只相当于以都城金城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而在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中,农民出身的甄萱与新罗王室私生子出身的弓裔二人脱颖而出,剪除了其他势力,与原本的新罗三分天下。

五年前,公元900年,甄萱称王,声称要复兴被新罗所灭的百济,定国号百济,这就是历史上的后百济。

次年,弓裔同样在开城称王,声称要复兴被新罗所灭的高句丽,所以定国号为高句丽,这就是历史上的后高句丽。

不过弓裔此人其实是新罗王室的私生子,与几百年前的高句丽其实半点关系都没有。

在这个时代的的新罗,那些身份低贱之人都是没有姓的,这些人一般都以“弓”字为姓,弓裔就是这种情况;而八十年前发动叛乱的那个张保皋,他原本的名字就是弓福,他也是新罗最低贱出身。

弓裔建立高句丽后,在去年便改国号为摩震,又在今年改国号为“泰封”。

而眼前这群人,正是弓裔派来的出使的淮南的。

事实上,他们原本的出使对象其实是越王钱镠,而不是淮南。

早在近十年前,弓裔就曾派出使者与那时还只是浙东节度使的钱镠取得了联系,当时唐朝天子还有一定的威严,所以钱镠就代表天子与弓裔进行来往。

四年前弓裔建立高句丽时,他再次派遣使者渡海前往觐见钱镠,这一次钱镠直接以天子的名义对他进行了册封。

所以今年,弓裔改国号为泰封后,便准备再次派遣使者向钱镠请封,谁知道使者抵达苏州后才发现,如今的越王钱镠早在去年时就已经被吴王杨行密消灭了。

这下有些傻眼的使者们不知道应该返回国内还是应该改道前往广陵。

最后众人一番商量后,还是决定直接去广陵觐见吴王杨行密,毕竟钱镠是不是被消灭了与他们又没有关系。

崔宁作为弓裔的使者,他只关心的是有没有人代表唐朝天子对他们进行册封,至于这个人到底是越王钱镠,还是吴王杨行密,那就不重要了。

甚至,既然吴王杨行密能够消灭越王钱镠,那就说明吴王的实力更在越王之上,那么他的册封就更加有说服力了。

所以崔宁等人临时将写给越王钱镠的奏表改成给吴王杨行密的后,又更改了其他一些需要更正的地方,然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出使淮南的泰封国使节。

此时,崔宁等人都是用的他们本国的方言说的,所以王延翰等都听不懂,不过既然猜到这些人的使者身份,同样是使者的王延翰便有些好奇的上去打招呼。

“诸位可是新罗来的使者吗?在下王延翰,从福建而来!”

……

且不说王延翰与崔宁二人的交谈,吴王府中,今日难得有空闲亲自处理政务的杨行密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宿州城已经落入淮南手中了!

“哈哈,孤有此佳儿,夫复何求!”杨行密大喜过望,显得十分激动。

宿州这座城池他曾经多次领兵攻打,却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如今终于落入淮南手中,他自然感到高兴。

“世子的大军如今打到哪里了?是不是在继续北伐?朱全忠那老小子有没有急得跳脚?”杨行密满脸笑容向严可求等人问道。

一旁,严可求却是带着忧虑的道:“大王,此时北伐,时机尚不成熟啊!属下觉得,以我军的实力此时与朱全忠正面碰撞,即便能够取胜,最终也会便宜其他藩镇。所以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见好就收,趁着大胜之威,撤军回来,先平定南方才是上策!”

与郭崇韬一样,严可求也不赞同此时进行北伐,所以当初杨渥渡过淮河时他便上了奏章说明了自己的意见,不过却被杨渥否决了。

劝说杨渥不成,严可求便想转而劝说杨行密,希望通过杨行密来影响杨渥。

可惜的是,相比于杨渥,杨行密对于北伐更加热衷,要不是他身体的确不好,此时只怕他已经重新出山,亲自上前线领兵去了。

所以想要劝动杨行密自然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怎么?你还想劝孤让我儿停止北伐吗?”杨行密笑着不以为然的道:“我儿足智多谋,足以对付朱全忠,如今不是已经打下了宿州吗?”

严可求不由苦笑,他并不知道杨渥的打算,对于前线的局势也不怎么了解,所以他的担心比郭崇韬更多。

好在,目前从北方传来的都是好消息,而且杨渥自从领兵出征以来的确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或许他坚持北伐,是因为有把握击败梁军呢?

这时候,有侍卫进来禀报:“大王,外面来了两个使者,其中一人乃是福建琅琊王的长子,名为王延翰;而另一人则自称来自泰封国!”

“王审知?泰封国?”杨行密大感惊讶。

那王审知的使者倒也罢了,大家都知道他是福建之主;但这泰封国,大家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好在,侍卫随即便将二人的出使表文呈递了上来,杨行密接过来一看后,这才明白过来。

将奏表转给其他几人看过后,杨行密询问道:“对这两方使者,诸位怎么看?”

王延翰的出使目的,主要还是与淮南建立关系,并且表达交好之意,这个比较好处理,不过那个泰封国的崔宁嘛,杨行密坐上吴王之位后却还是第一次有真正的外国使者前来求册封的,所以一时间还拿不准该怎么处理。

这时候,殷文圭突然说道:“大王,属下似乎听说过,这个泰封国原本便是高句丽,其国主名为弓裔,曾在四年前向越王钱镠派出过使者请求册封。所以大王不妨将钱镠的旧部召来问问,或许他们知道当初钱镠是如何处置这件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