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后

南国江山 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后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天佑二年的八月。

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面,杨渥虽然开始执掌淮南军政,但他却一改当初比较激进的做法,转而变得非常沉稳起来。

除了建立忠烈祠,率领淮南上下官员举行盛大典仪进行共同祭拜,以提振将士的士气外,这一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动作,一切都以维持稳定为主。

对他来说,虽然他有足够信心保证淮南的稳定,但一来他毕竟是刚刚上位,如果现在就急匆匆的对杨行密的诸多政策进行改变的话,未免会招来非议。

二来之前进行的诸多改制实施的时间还是太短,加上两浙刚刚攻占,此时不宜进行大的变动。

当然,杨渥这一年时间里面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在对外方面,这一年时间里关系到淮南的最大的战事就是朗州的雷彦恭被湖南马殷消灭了。

随着杭州围城的结束,之前用来对付钱镠的大批军队被解放出来,所以杨渥在第一时间就向鄂州增兵,使得鄂州的驻军除了五千州兵外,还保持两万精锐的外镇兵,依旧是由刘存率领。

随着这些军队的抵达,鄂州的防守也变得固若金汤,所以马殷很明智的放弃了进攻鄂州的打算。

不过马殷虽然暂时不打鄂州的主意了,却把注意力转到了朗州雷彦恭的身上。

这个雷彦恭以及其父雷满,其兄雷彦威,占据朗州数十年,说是朝廷委任的一方节度使,但实际上却与打家劫舍的土匪差不多。他们父子三人经常率领麾下四处打劫,南来北往的商队他都不放过,向来是荆湖之患。

两年前,成汭率军东进与李神福争锋的时候,雷彦恭就曾经与马殷一同起兵打劫江陵,不过因为他打家劫舍的习性太重了,所以最后一把火将江陵烧了,结果他虽然占领了江陵也最终无法守住。

就在去年十二月,他更是作出了一番大事,他把梁王朱全忠派去联络马殷的使者都给打劫了,结果终于惹怒了朱全忠和马殷,两家于是在今年初共同出兵攻打雷彦恭。

雷彦恭本来就只有两州之地,又是土匪习性深重,军队战斗力不佳,往日里打家劫舍还可以,但与湖南和梁军交战就显得不足了。

所以仅仅两个月时间他就坚持不住,派遣使者向淮南求援。

雷彦恭虽然没什么出息,而且实力较弱,但毕竟是依附淮南的势力,他被朱全忠和马殷攻打,淮南自然不好坐视。

那时候鄂州的外镇兵还只有一万人,杨渥便派刘存率领这一万人去接应雷彦恭,命他若能击退敌军守住朗州更好,若是不能也不必强求,以保全军队为首要任务。

杨渥却没想到这个刘存还真的像严可求当初说的那样,知耻而后勇,仅仅率领一万军队便大败朱全忠任命的荆南留后贺瑰率领的三万大军。

不过因为在这之前雷彦恭就已经丢了朗州,仅凭他们这点人想收复朗州根本不可能,而且也没多少意义,所以刘存接应到雷彦恭后便撤军回了鄂州。

之后,因为杨渥正式执掌淮南,加上李神福年纪已大,身体不好,所以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由李神福担任,而李神福的都督职务则由刘存担任。

同时,鄂州的守军兵力也进一步增加到了一个军两万人。

而在对内方面,杨渥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亲军进行调整。

当初淮南进行军队整编的时候,调整的主要是外镇兵和牙外军,驻守广陵牙城之内的亲军却基本没有动过,那些亲军将领都是杨行密的心腹。

不过随着杨渥的接位,他自然要将这些亲军将领逐渐改为他自己的人。

所以在这一年时间里,他采用各种办法,逐渐将亲军将领调往外镇军任职,同时以自己的心腹加以取代。

到目前为止,整个亲军共有五千人,分属五个指挥使,由已经从新军“毕业”的刁彦能、李禅、李承鼎、狄元以及钟离五人担任。

其中李禅和李承鼎分别是李承嗣和李神福的儿子,这两人都是性情沉稳,没什么野心之人,加上与杨渥有姻亲关系,这才得以入选。

而狄元和钟离二人则是当初从杨渥自己的亲军里面选出来的十人中的两个,虽然没什么大的本领,但胜在忠心。毕竟作为亲军的指挥使,忠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力稍弱一点倒也没什么。

至于刁彦能更是杨渥一手培养出来的,对他自然忠心可靠。

除了将亲军将领逐渐替换为自己人外,亲军的将士也逐渐改成那些阵亡将士的孤儿,而下层军官则逐渐改为杨渥最初的那支五百人老亲军中的将士。

这些老亲军的将士经过这三年的培养,还活着的一般至少都能担任队长乃至营指挥的职务;他们都是杨渥一手训练出来的,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记得,所以这些人也是对杨渥最为忠心的。

经过这般调整,如今的亲军可以说才是杨渥自己的亲军,才能做到完全掌控,不必担心出乱子。

当然,对亲军的调整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进行的,直到前一段时间才彻底完成。不仅在军队中基本没有引起动荡,甚至许多将领到了现在都没感觉到亲军发生的变化。

除了对亲军进行调整外,杨渥还在严可求等人的建议下开了一次“恩科”,主要针对的是两浙的士子,以收拢两浙的民心。

去年科举的时候虽然两浙已经基本被淮南攻占了,不过那时候毕竟大局未定,许多士子都还在观望,所以前来参加淮南科举的并不多。

不过今年再次科举参加的人数就多了很多,而且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考生做的准备也要充足许多,他们考试的成绩总体上比去年的强,不过却没有什么能力特别突出的,而且最后录取的人数依然只有五十人。

这五十个新录取的进士,除了前三名留在节度使府观政外,其余人和去年的科举一样,也是外放的地方担任县令等职务。

不过与此同时,杨渥也宣布了,以后每过两年就会进行一次科举,录取的人数也会大幅度提升,不过录取的进士除了前十名直接担任县令级别的官职外,其他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的都必须从九品官开始做起。

为了防止有考中的士子觉得自己的排名不高,不愿去地方担任九品小官,想重复参加科举以考出好的名次,杨渥进一步规定,凡是已经录取之人,不得重复参加科举。而且在考生的年龄上也作出限定,凡是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禁止参加科举。

这几项规定一出来,便在淮南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不过如今走科举之途入仕的毕竟还是少数人,他们在淮南也没什么话语权,而那些武将们更是对此漠不关心,甚至暗地里还支持杨渥的做法。

对那些武将来说,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才能得到高位,凭什么那些科举之人只要在家读点书,然后一朝考中了就能一步登天?

有这些人的支持,再加上杨渥的强硬表态,以及杨行密的出面支持,这些规定最终还是得以通过。

除了调整亲军和开恩科以外,在其他方面杨渥基本没做什么调整,便是明州、台州等已经成为内地各州的刺史如今也依旧是用武将在担任。

没办法,一来去年科举取士的那些人担任县令才一年时间,提拔得太快不好;二来那些地方当初王茂章攻占的时候因为要赶时间,所以他采用了许多粗暴的办法,结果到现在那几州的盗匪都很多,不用武将镇守着,难保不出问题。

总之,一切都以稳定为主,尽快让淮南上下习惯自己的统治才是最主要的。

这天,广陵城中,天气十分炎热,节度使府也变得十分热闹起来,因为今晚这里会进行一场大宴。

这次大宴的主要目的是庆贺杨渥的长子的出生。

去年十月份,他的妻子周梦洁终于怀上了,把杨渥给喜得整天乐呵呵的。那时候李珣还在广陵,他亲自把脉后说怀的应该是个男孩,这下杨渥倒是不怎么在意,但杨行密的喜色就要更浓厚了。

果然,十月怀胎后,半个月前周梦洁安然产下一子。

这个儿子既是杨渥的长子,又是他的嫡子,一出生便成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核心焦点。

而在此之前,杨渥的母亲史夫人也产下一子,另外杨行密的妾室王氏又产下一女,到如今,杨家在杨渥这一代已经有了杨渥、杨隆演、杨濛、杨溥、杨浔,以及刚刚出生不久,还没取名字的老六这六个儿子,女儿除了已经出嫁的三个外,还有三个,不过都还年幼。

再加上杨渥刚出生的这个儿子,杨家总算是三代齐全,人口不再像过去那么稀少了。

而今天举行宴席的目的除了庆贺杨家长孙的出生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最近出生还没有取名字的三个小家伙取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