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与子

南国江山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与子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对于杨行密等人不声不响就给自己定了门亲事,杨渥感到哭笑不得,不过正如严可求他们想的那样,如今的局势与钟传联姻对淮南有好处,所以他也没有反对。

政治联姻嘛,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说是难以避免的,即便是与周梦洁的婚事,那也是因为周本乃是淮南大将,娶了他的闺女就是拉拢了周本,这何尝不是一种政治联姻?只不过恰好杨渥与她私下便有了感情而已。

所以他并不反对与钟传联姻,唯一让他感到担心的是,这个钟家的女儿出生高贵,又是钟传老来所得,备受看重,其成长的环境肯定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会不会是个性格刁蛮,任性胡为之人,将来搞得他后宅难以安宁?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往往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不说历史上唐太宗长孙皇后,朱元璋的马皇后等那些著名的皇后,便是如今朱全忠的妻子张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张氏为人贤明精悍,敢做敢言,动有法度,深受朱全忠的爱重;而朱全忠性格暴戾,喜怒无常,容易动辄杀人。每当朱全忠大动肝火要降罪于无辜人等时,只有张氏敢于进言规劝,挽救无辜之人。

这为后梁前期保持上下团结,减少内耗,一致对外,从而以汴州四战之地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

后来朱全忠到了晚年干出了不少荒唐之事,又肆意诛杀功臣,闹得后梁内部上下离心,动荡不安,后梁也随之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最后被后唐所灭。这虽然不能说完全是因为张氏病逝,失去了能够劝谏他的人导致的,但其中也大有关系。

杨渥虽然没有像朱全忠那样的性格缺陷,不过一个贤惠的妻子镇守后宅却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他已经准备娶回家的两个姑娘中,周梦洁性格温婉,不是难以相处之人;何依依更是有些天真烂漫。这两姑娘娶回家,肯定是他的福分。

但若是娶回一个不明事理,一味胡缠蛮搅的女子回家,那将来就有得受了。

“渥儿,你和周家姑娘的婚事,时间最好定在明年一月。当然,具体的时间还需要和周家的人商量。”后宅之中,杨行密笑呵呵的说着。

他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五十岁就是知天命的年纪;相比于其他人,如今的他贵为一方诸侯,又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将来继承他的家业,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到了如今的年纪还没有抱上孙子。如今杨渥作为他的长子,终于到了成家的时候,他当然感到欢喜。

“明年一月,那就是下个月了?怎么这么急?”杨渥有些惊讶的道。

按照这个时代的礼仪,结婚必须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六个流程,操办起来有些复杂。而且这还只是普通平民的,像杨渥这种身份的人,结婚起来更加复杂。

好在今年七月份的时候,六个流程已经走了一大半,如今只有后面请期、迎亲这两个流程。

其中请期,便是男方派使者去女方家中告知选择好的结婚曰期,在女方家长笑纳聘礼后便能定下婚期,然后女子正式待嫁闺中,等着新郎来亲迎。

“不着急不行啊,如今南方战事紧急,消灭钱镠已经到了关键之时,没有渥儿你亲自去盯着,孤也不放心啊!”杨行密笑道。

说实话,他也没想到杨渥能有如今这么出色的表现。他还记得去年杨渥第一次上战场时,正是随李神福征讨升州刺史冯弘铎。那时候,他倒不担心杨渥的安危,唯一让他感到忧虑的是,杨渥到了战场上会不会做出什么有**份的事情来,比如临阵逃跑等。

不过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一次次感到难以置信,同时也一次次感到惊喜。这一年来,一次接一次的胜利,已经让杨行密感觉到,自己的儿子在带兵打仗上的能力的确远超过他。

其实很早以前,就有将领反应说,淮南军队的指挥权分散,很多时候将领们都是各打各的,只有杨行密亲自出征的少数时候才有一个统一指挥。

对于这一点,杨行密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弊端,不过他本人并不怎么擅长统兵打仗,若是将指挥权集中起来,那肯定会出现某个将领独掌军权的可能,这是杨行密极力反对的。

不过如今出了杨渥这个能征善战的儿子,自然会将指挥权交到他的手中。

“一月就一月,反正这些事都是父亲你说了算,孩儿的意见不重要。”杨渥笑道。

“怎么,还在生气为父不告诉你就给你安排了一门婚事吗?”

“和钟传联姻倒是没什么,不过那位钟家姑娘到底性格如何,样貌如何,这些孩儿都不知道啊。怎么说也要打听清楚了再做决定不是!”

“放心好了,为父早就派人打听了,那姑娘虽然听说有些任性,不过却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搅得你的后宅不安的。再说了,这里是吴王府,不是他钟传的南平王府,还由不得他的女儿来此闹事!若是将来她真的闹得你后宅不宁,你便直接将她休了便是!”杨行密一脸轻松的道。

杨渥不由翻了个白眼,他不由想起杨行密当初的正妻朱夫人来,朱延寿被杀后,这位本来也没什么大过错的朱夫人便被杨行密直接休了。

不过让杨渥感到好笑的是,一般这种情况,休了妻子之后都会让她出家,或者在某个院子里让她独居,就像打入冷宫一般,杨行密却没有选择这两种方式,反而主动将朱夫人嫁给了原本的蕲州刺史石膳,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这时候,史夫人忽然走过来笑道:“这次娶亲,你那位小侍女也一并娶了吧,她和你从小一块长大,感情深厚,上次还是她帮你挡了一劫呢,怎么也要给人家一个名分。”

杨渥一愣,想起何依依那天真无邪的样子,连忙请求道:“父亲,说起依依,孩儿正想跟您提这个事。孩儿却想娶她为平妻,但依依她出身太低微,又是父母早亡,所以孩儿想让她认一个义父,给她一个出身,父亲觉得如何?”

“让她认个义父?”杨行密顿时严肃起来,认义父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何依依毕竟只是个侍女,若是贸然提出,别人愿不愿意接纳都不知道。

不过,自家儿子这么郑重的提出来,他也不愿直接拒绝,于是问道:“你准备让她认谁为义父?”

“李承嗣将军如何?”杨渥道。

“李承嗣?”杨行密皱眉,心中却盘算开了。

让何依依人李承嗣为义父,然后作为平妻娶回家,这样一来可以对何依依有个交代,二来也能拉拢李承嗣,倒也是个好办法。

李承嗣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更是六个都督中的一个,统领两万大军,掌握军权。而且如今的淮南六个都督之中,除了杨渥以外,李神福、台濛,这两个都是杨行密的老兄弟,王茂章是他的侍卫出身,周本如今成了姻亲,唯独李承嗣,虽然对杨行密忠心,但若是没有其他关系羁绊,他的心中总不是那么放心。

本来若是李承嗣有个女儿,杨渥直接娶回家是最好的,可惜的是他没有。杨渥如今提出的想法却是另一种思路。

想到这,杨行密道:“让那丫头认李承嗣为义父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李承嗣会答应吗?还有那丫头是个什么想法?”

杨渥喜道:“父亲放心,依依那边肯定没有问题,至于李承嗣将军那边,就要父亲去和他说了。”

杨行密笑了笑,道:“为父还以为你都和李承嗣说好了,也罢,为父便找个机会帮你去问问就是。”

这时候,史夫人又道:“那么另一个丫头呢?听说你正在撮合她与你麾下一个将领,现在如何了?”

“母亲说叶翠翠啊,她和朱思勍的婚事差不多也可以定下来了。对了,父亲,要不你也将叶翠翠认为义女吧,她本来就是在节度使府养大的。”

这个时代认义子义女的事情本来就很普遍,尤其是义子,在这个乱世中,认义子也是各方藩镇用来拉拢手下的重要手段。

比如著名的“十三太保”,其中除了二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李克用的养子。

朱全忠也非常喜欢收义子,比如朱友文,他多才多艺,而且年长,深得朱全忠的宠爱,朱全忠甚至想立朱友文为嗣君,结果引发他的亲子朱友珪的不满,朱友珪发动政变,将朱全忠与朱友文一并杀死。

传位给自己的义子,除了像朱友文这种失败的情况外,也有成功的,比较著名的,比如历史上的徐知诰和柴荣,都是以义子的身份继承的。

此外,还有李克用的义子“十三太保”中的大太保李嗣源,后来也成了后唐明宗。

所以对于杨渥提出让何依依和叶翠翠两人分别认一个义父,杨行密并不感到惊讶。

“你是想借此进一步拉拢朱思勍吧?那朱思勍的确是个不错的将领,这次随李神福西征可是立下大功了。你拉拢他倒也有必要,不过你要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只信任一个人,对其他将领你也必须尽力拉拢,不可怠慢了。”

“是,孩儿知道。”杨渥点头应道。

“至于叶翠翠,为父就如你所愿,认她为义女就是。”杨行密笑道,接着又拍了拍杨渥的肩膀:“好了,这些事情就不多说了。这次让你回广陵,主要就是你成婚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主要都是为父操办,你不必操心,这段时间你就先做好科举的事情吧。”

“科举?已经确定了时间吗?”杨渥有些惊讶,上次他和杨行密已经提到了要开科举,不过后来因为三大藩镇一起来攻的事情,加上那时候广陵内部的诸多事物,这科举之事就被暂时停下了。

“不错,已经确定了,时间就在明年三月,先由各州进行一次粗步选拔,再到广陵来由节度使府直接出面进行进一步的选拔。”杨行密道:“之前还不觉得,这一次南征,王茂章在几个月之内便打下了四州之地,都需要治理,如今我淮南堪用之人却不多,不尽快培养怎么能行?”

杨渥道:“是要尽快培养了,孩儿估计,若是一切顺利,应该要不了几年就能彻底消灭钱镠,到时候江南许多地方都直接转为内部州,需要大量的文官去治理,若是如今不尽快培养,将来就要继续用武将担任刺史了。”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能理解当年杨行密为何会大量使用武将担任刺史了,没办法,四周都是敌人,不用武将担任刺史,根本难以让人放心。

比如如今打下来的四州,睦州、婺州直接面对钱镠,将来说不定还会受到钱镠的反扑;而处州和温州的局势更差,东边是目前还在钱镠手中的台州、明州,西边则是盘踞福建的王审知。

如今淮南与王审知之间倒是没有仇怨,不过随着淮南势力的大举扩张,王审知肯定会感受到严重的威胁,此时有王茂章大军驻扎还好说,将来一旦王茂章撤离了,很难说王审知会不会趁机出兵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任命武将为刺史才能让人放心。不过,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一旦各地平定,如果继续使用武将担任刺史,很难保证这些武将中不会有人在偏远地方仗着天高皇帝远而搞割据。

所以等南方平定之后,使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刺史还是必要的。

“你这次需要注意的事情,一个是确定这次科举的题目,第二是确认考官人选,第三则是为我淮南的科举制定一套制度。”杨行密继续道。

“是,孩儿定会将此次科举办好的。”

这时候,有侍女前来告知,午餐已经准备妥当,询问什么时候开始午宴。

“好了,咱们父子俩也有很久没有单独在一起了,今天中午就好好喝一杯!”杨行密满脸笑意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