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

南国江山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七月底,杨渥正式宣布实行军政分离,并且发布一系列人事调整。

其中,处于淮南内部的升州,常州,润州,和州,滁州,庐州等八个州全部改为文官担任,其中升州刺史为陈彦谦,润州刺史王令谋,这两人都是以前在地方上担任长史的,而其他六个刺史则是从节度使府的属官里面选拔的,比如淮南巡官沈颜,主簿卢枢等,都是在节度使府做过多年文职的官吏,才能不错,又有一定威望,这才得到提拔。

歙州刺史陶雅升为淮北巡抚,负责监管光州,寿州,濠州三州军政民政;庐州刺史刘威转为涟水巡抚,负责泗州,楚州,海州等地的军政民政。

而其他几个边境州的刺史虽然还是以武将担任,但都做了一些调整。只有滁州刺史刘金没有调动。

倒不是说杨渥不想动他,而是他父亲考虑到刘金如今身染重病,随时可能病死,在这个时候他不想节外生枝,所以暂时不动。

而杨渥考虑到光州极有可能出乱子的情况,也想尽量先稳住濠州,所以就同意了。

至于光州,光州地方势力太强,刺史柴再用根本没法掌控,不过这一次杨渥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所以直接将柴再用转为统兵将领,刺史之位改由原本的常州刺史李遇担任,同时调兵五千人随同他去上任。

这样一来,虽然在边境地区的刺史依旧是武将担任的,但许多刺史都调离了经营多年的地方,前往新的地方上任。这样一来,至少在短期内不用担心他们的势力太大。

而且,剩下来继续担任刺史的武将,也都是一些在治理地方上做的较好的,比如李遇,这些人实际上已经完全转为文官了,只是他们的武将出身使得他们比那些真正的文官更懂军事,在边境地区担任刺史是个很好的选择。

杨渥觉得,这么一批既懂得军事,又懂得治理地方的人,实在是担任边境刺史的最好人选。将来随着淮南地盘的扩大,这些人或许就是担任巡抚的最佳选择。

除了对刺史的调整外,杨渥同时还宣布了对各军统兵将领的人选安排。

按照前往各地选拔士兵的工作基本完成,共计有十万士兵通过了选拔标准,可以进去新的禁军中,考虑到唐朝如今还在,所以禁军的名字自然不能用,只好按照原来的称呼还是分为牙外军和外镇兵。

当然,杨行密的亲军本来就是从军中选拔的精锐士兵,加上人数较少,这一次没有进行筛选。而王茂章和李神福二人的部下还在战争之中,暂时也没有进行选拔。杨渥估计,等这两部进行选拔后,最终能通过的应该与他预料的差不多,在十二万人左右,可以组成六个军。

至于六个军的都督人选也公布了,其中李承嗣,李神福和台濛,杨渥这四个人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唯独对周本和王茂章二人的任命让人有些质疑。

周本乃是原宣州刺史赵煌的部将,杨行密第一次被孙儒赶出扬州退守庐州时,在袁袭的建议下攻破宣州,周本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杨行密帐下的,资历并不算高,至于功劳,除了去年攻破苏州外,也没有什么重要功劳。

而王茂章虽然很早就在杨行密帐下担任侍卫,但他的情况有些类似杨渥的侍卫刁彦能,虽然是杨行密的亲信,不过当初打下淮南时,王茂章年龄还小,所以没有什么功劳,只是因为杨行密见他作战勇敢,这才极力提拔的。

相比于这两人,许多人觉得像老将张训,王绾,刘信等才更有资格担任都督,结果这几人却都只担任了副都督兼师都指挥使。

不过考虑到周本与杨渥的关系,以及王茂章与杨行密的关系,再加上这两人也的确有真本事,又长期留在广陵担任牙外军将领,比起长期镇守在外的张训等人自然更适合一些,毕竟新军将来肯定还是会分为驻守广陵的和镇守地方的两种。

所以这点质疑仅仅过了两天就没有了,唯一让人们争议不休的是各师都指挥使的人选。

六个军十二个师,就有十二个都指挥使,其中张训,王绾,刘信就占了三个,秦裴和朱思勍又占了两个,剩下的七人分别是原湖州刺史李简,原舒州刺史刘存,台濛的部下米志诚,李神福的部将吕师造,黑云都的指挥使吕师周,原光州刺史柴再用,以及王茂章的部将朱虔佑。

说起来,淮南的都指挥使有很多,最终当选的却只有这么几个人,大家不服的自然很多。

不过杨渥却拿出了强硬手段,将那些不服都一力压制了下去,加上还在庐州的杨行密大力支持,最终这个安排还是被接受了。

在都指挥使之外,杨渥又设立了副都指挥使,算是对部分有资历,有功劳,又有能力,但没能成为担任都指挥使的人一个安排,比如黑云都的另一个指挥使李厚,王茂章的另一个重要部将张崇等,再加上对这些将领在别的地方进行了补偿,比如加封一些类似检校工部侍郎的荣誉职衔,算是安抚住了他们。

至于剩下的一大批人则被安排进了新成立的统兵司和枢密院任职。

这其中,统兵司负责军队日常的训练管理,战时负责后勤供应,这一职务由暂时闲下来的高勖掌管。

高勖以前做过淮南的掌书记,对于这些事物非常熟悉,所以让他来担任这个职位比较合适。

而负责军令的枢密使则由杨渥亲自担任,而他的副手枢密副使则由朱瑾担任。

虽然同样是外来将领,但朱瑾曾经作为泰宁军节度使,与朱全忠争锋了十年之久,这样一位猛人杨渥自然不敢相信他,军队是半个也不敢给他的,不过让他在枢密院当个参谋出出主意却是无妨。

除了朱瑾外,严可求也被授予枢密副使的职位。

严可求虽然是文士,但他在军事上也颇有谋略,再加上杨渥以后肯定有亲自率军出征的情况,不留个人制衡朱瑾他怎么放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