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五百九十三章议和

南国江山 第五百九十三章议和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09:36 来源:笔趣阁

回到临时行宫后,杨渥立即召来众将,商议接下来的安排。

到了此时,北方的战事基本上告一段落,接下来主要就是攻略岭南的事情,所以在商议完军情之后,杨渥当即就下了一道诏令,命岭南刘龑必须来金陵朝见。

这道诏令自然就是要找事了,众人都明白杨渥的目的,所以都没什么表示。

不过岭南除了刘龑之外,还有一些小势力同样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

这些小势力,若是在原本历史上,应该早就被刘龑消灭了才是;不过这一世,或许是对南方局势感到绝望,所以刘龑更多心思反而是用在如何享乐上,对于消灭那些割据小势力是半点兴趣都没有。

所以一直到现在,那些小势力依旧存在。

当然,这些小势力的人也不傻,自然能看出如今的局势,所以在两年多以前就开始派人来与吴国接触,试图获取吴国的承认。

对于这些要求,杨渥自然是不会答应,现在北方战事基本结束,他的目光重新投到岭南,第一个被他瞄上的自然就是这些小势力。

所以很快,第二份关于岭南的诏令就出现了,杨渥命驻守两浙的李承鼎与驻守湖南的吕师周二人各自领兵从北面和东面分别攻入岭南,消灭那些小势力,同时向刘龑施加压力,迫使其投降。

当然,若是刘龑拒绝投降的话,杨渥也不介意让李承鼎二人直接动兵将其消灭。

……

杨渥在金陵停留了五天,然后就准备启程返回金陵。

不过在他离开徐州之前,却突然有梁国使者前来,说是请求议和。

“什么?议和?”杨渥感到有些意外,不过随即就反应过来,以梁国如今的局势,不议和又能怎样?

所以杨渥不应该感到惊讶才是,反而是应该疑惑为什么梁国直到现在才想起来要议和。

“看来朱友贞经过徐州一战后终于认清了局势啊!”

是的,几天前,当杨渥马不停蹄的开始安排攻略岭南时,开封城中,梁国众臣也在商议着与吴国议和之事。

当牛存节大军被吴军突袭,最终大败的消息传回开封后,顿时引得朝中上下一片哗然。

牛存节的大军对于如今的梁国来说乃是至关重要的,如今梁国主力集中在三个地区,一个是河中地区,一个是河北地区,剩下的就是牛存节的大军。

河北的梁军虽然是主力,同时也是兵力最多,战力最强的一部分,不过这部分兵力实际上是掌握在杨师厚手中,并不能算梁国嫡系力量。

河中那边的梁军实力有限,而且还被晋军牵制住,难以担当重任。

唯独牛存节手中的这支大军才是梁军真正能够完全掌控的精锐,结果却被吴军的一千骑兵给打得大败。

这个消息刚传来时,朝中不少人甚至都在喊“杀牛存节以谢天下”的口号,还好朱友贞等人都没有昏头,所以被制止了。

不过南北两面受敌的困境却随着这一战的结果而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梁国必亡。

所以在这场大战结束之后,敬翔、李振、牛存节、刘鄩等众多文武大臣纷纷上书,请求与吴国和谈。

面对这股和谈风暴,朱友贞虽然心中不情愿,但也只能勉强同意下来。

与吴国议和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朝中大臣们,而在于朱友贞本人。

虽然朱友贞继位的时候,梁国的时局已经江河日下,大不如从前,但不管怎么说,梁国依旧统治着中原,依旧有着正统的名份。

所以在朱友贞心中,他依旧将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吴国等势力都视作割据地方的“贼子逆臣”,自然不屑于与他们和谈。

不仅如此,朱友贞毕竟年轻气盛,看不清局势,刚上台的时候大有睥睨天下的想法,还想着能够击败吴军,恢复梁国的霸业。

所以当徐州落入吴国之手时,即便许多人都上书劝朱友贞撤军回来,但他还是坚持要牛存节统领大军进击,意图夺回徐州。

等到晋军消灭燕国后重新南下的时候,他这才开始慌了,连忙下令牛存节撤军,但这时候撤军显然已经迟了一些。

等到徐州之战的最后结果出来后,即便朱友贞再怎么自大,他也被这一战的结果打醒了。

他终于意识到,南北两面受敌,这是梁国如今面临的困境;以梁国的实力,不可能同时扛得住吴国和晋国的夹击。

与其中一家议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另一家,这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而以梁国面临的局势来看,显然只有先与吴国议和才是最现实的。

朱友贞都点头同意议和后,议和的行动自然进行的极快,毕竟大家也担心吴国会不会立即出兵北伐,所以还是迅速搞定议和之事才行。

就这样,仅仅几天时间,梁国的议和使者,御史大夫刘显就抵达了徐州。

而杨渥得知消息时,已经将留守徐州的事务都安排妥当,正准备乘船返回金陵。

“嗯,梁国人这么急着与孤议和,看来他们是担心孤立即北伐啊!”想到这杨渥不由得笑了起来。

他原本并不打算与梁国议和,毕竟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有没有议和都没多大的关系,反而可能约束到吴国的行动。

不过既然梁国都已经派使者前来了,那么杨渥也不介意派人与其谈一谈。

当然,这条件自然就要往大了提了,狮子大开口是免不了的,至于最终能不能达成协议,或者能得到多少好处,那就要看最后的局势演变了。

而且为了配合和谈,杨渥还决定在合适的时候让王绾和康怀贞出兵对梁国控制的沂州发起一次进攻,以壮大声势,威胁一下梁国。

杨渥心中谋划已定,当即笑着对身旁的冯道说道:“议和之事,就由礼部侍郎皮光业负责。不过在此之前,你先拟定一个议和的条文来,让孤看看。”

“是。”冯道连忙答道,同时问道:“那在此之前大王要不要见一见梁使?”

“有什么好见的?暂时别理他,告诉他,就说孤已经返回金陵了,让他要议和就去金陵吧!”杨渥一口拒绝。

他已经安排好了行程,连回金陵的船队都已经准备好了,虽然他是君主,能随时改变自己的行程,但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梁国使者就变换行程。

再说了,将梁国使者多晾几天,这也能表明吴国的态度,让其更加心急,从而在日后的议和之中不敢多提条件。

计议定下后,杨渥还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南下金陵。

与此同时,冯道等人也迅速拟定了一个议和的文书,呈递给杨渥过目。

“嗯?这就是你们拟定的条文?”回金陵的御舟上,杨渥有些不满意的看着冯道等人递上来的文书。

“两国在现在控制的区域为分界,相互之间保持和平,梁国每年向吴国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购买至少五十万贯的食盐、茶等物资……”

看着这份几乎是当年淮南第一次与朱温议和时的条文的翻版,杨渥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些读书人果然都不是谈判的料,若是在势弱的时候还知道该如何据理力争,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但一旦势强,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提条件了。”

当年杨渥统领淮南军第一次北伐,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而朱温则因为北方战局糜烂,尤其是魏博各州造反,急需要抽兵去平定,所以朱温派人与杨渥和谈。

那时候淮南一方一来战争持续已久,没有足够实力继续北伐;二来杨行密恰好在那时候病重,所以杨渥最终和朱温达成了一个和约。

当时按照和约,虽然朱温需要向淮南赔付一笔钱粮,并且需要以较高的价格向淮南购买食盐,不过当杨行密病逝的消息传到北方后,朱温立即就翻脸,拒不执行和约。

如今冯道不知为何将当年的那份和约找了出来,稍微修改后就呈递上来,让杨渥感到十分失望。

“大王,臣以为此时议和与否,对我国来说作用并不大,但和约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住梁国,让梁国能放心去与晋国交战,以达到让他们两败俱伤的效果。”

“所以臣以为和约的条款不必定得太苛刻,以尽量达成和约为上。”冯道显然也感觉到了杨渥的失望,所以立即解释道。

“你是这么考虑的吗?”杨渥脸色这才好了一些,同时对冯道的能力也有了初步的认知。

的确,和谈对吴国并没有什么用处,毕竟现在的局势,只有吴军攻打梁国的,而不是反过来。

但和谈对于梁国却意义重大,别的不说,就说前些天徐州之战结束后,梁军兵败的消息传到中原各州后,立即引起了极大的恐慌,靠近吴国的各州军民甚至出现了大举逃亡的迹象。

若是不能与吴国达成和谈的话,梁国不仅需要防备晋军,还要时刻防备吴军北伐,在这种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让他们与晋国两败俱伤的目的显然也不能达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