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国江山 > 第十二章 合议

南国江山 第十二章 合议

作者:四国军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21:53:37 来源:笔趣阁

第十二章合议

当天晚上,杨渥没有回节度使府,而是在军营中住了下来。

毕竟是来军营的第一天,诸多事物繁杂,他一时忙得不可开交。光是安营扎寨、调拨粮草和监督队正们背诵军纪等事情就花了他很多时间,一直到亥时才安顿下来。

“古时候的天空就是比后世要干净啊!”杨渥轻轻的感叹道。

满天繁星点点,一颗一颗的闪烁着光华,一轮明月挂在天边,将大地照得有如白昼一般。席席的微风吹得人发颤,杨渥不禁紧了紧身上的披风,又向着篝火靠近了一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回想着三天前的他还生活在大都市里,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转眼间就流落到这个乱世之中,孤独一人了。

前世的父母,他们都还好吗,能承受自己离世的打击吗?同学朋友们听到自己出车祸的消息后会有几人伤心,几人落泪?

在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他带着兴奋的心情去体会这新奇的世界,带着出风头的想法吟诗作词,好不快意;第二天他在醉梦中度过了大半天,直到晚上和杨行密夜谈时,他感受到杨行密的舔犊之情,对杨行密这个“父亲”的角色开始接受了;今天是第三天,在忙碌中度过了一整天后,此刻独坐篝火旁,对着皎洁的月光,思念之情却是滚滚涌来,怎么也抑制不住。

“终究是回不去了!”许久之后,他才发出一声叹息。

“回不去哪里?”身后范思从不知道从哪里走出来,无意间听到了他的叹息。

“没什么,我是说回不去一个令人留恋的地方了。对了,士兵们都安顿下来了吗?对于我这个新的指挥他们有没有什么看法?”杨渥勉强打点精神问道,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也只能将心中的那份思念深藏起来。

“大家倒是没什么看法,只不过有些人对于您不让他们练习战阵,却去背诵军法,对此有些疑惑而已。”

“恐怕感到疑惑的是你自己吧?”杨渥笑着说道。

“这个,末将的确是有些疑惑。公子,您让大家都去背诵军纪,这到底有用吗?而且,如果到时候有很多人都不会背诵的话,您会怎么惩罚他们?”范思从跟上前来问道。

“这些人都是军中精锐,杀敌的本领根本无需我来教授。我要做的只是让他们服从军纪。现在让他们背诵军纪还只是第一步,目的是要让他们明确知道纪律所在,到时候如果他们真犯了错误,我就可以按照军纪予以处罚。这些士兵各个桀骜不驯,又都是些参军多年的老兵油子,难以管束,必须先晓明军法,再实行酷法才行。”杨渥一脸自信的说道。

其实在他内心对自己这样做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也是没有底的,只希望他许下的那些赏格能够激发他们好好背诵军纪。

“至于说到时候还有很多人不会背诵的问题,范遇,如果让你在三天内背诵完十七条五十四斩军纪,你能背诵完吗?”他冲着站在远处的侍卫喊道。

范遇就是以前的那十二个侍卫中的一个,在朱思勍调走后,杨渥任命他作为新的侍卫头领。

“如果尽心去背诵的话,小的半天内应该就能够背诵出来。”

“嗯,你们呢?”杨渥继续追问其他侍卫。

“小的们也能做到半天内背诵。”

这些侍卫也是普通士兵出身,没有几个识字的,脑子里除了打打杀杀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如果他们能够做到的话,其他普通士兵应该也能做到。

“看来三天时间还是足够的,只要认真背诵,就算是些死脑筋的人想来也是能做到。关键的是他们愿不愿意去背诵。范指挥,回头你要将我许下的赏格传达到每一个人,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只要在两天内全队的人都会背诵军纪,那么每人都有五贯钱的赏赐。”

“至于说三天后要真的还有很多人不会背诵的话,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对了,今天营中的粮草都还是从王茂章将军那里借调过来的,明天我就要回一趟节度使府,办理粮饷的事情。你们三个留下来,好好监督他们背诵军纪,万万不可懈怠。”

“是,公子放心好了。”朱思勍三人一起应诺。

第二天一大早,杨渥带上身边的十一个侍卫回到广陵城内的节度使府。

今天还是杨渥第一次来到前厅的议事厅,以前的他只进入过前厅的书房,对于这个淮南节度使的议事厅却是从来没进入过。

刚进门,就见宽敞的堂上按次序设立十几个座位,除了最上首中间坐着的杨行密外,下面依次坐着淮南的诸多将领。

此刻,议事厅的中央正有一人在侃侃而谈。

“…所以说,大王现在内部有不安分的人,外部又有宣武节度使朱温在北方虎视眈眈,西边的叛将杜洪您也还没将他扫灭,是为内忧外患;而我家彭城王内部也有一些奸险小人存在,所以也不愿意与大王交兵。如果此次大王准许末将回去得话,末将愿意作为两家交好的使者,劝说彭城王与大王友善。”

这人样貌奇特,居然蓄着短发,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独特。原来他就是两浙名将顾全武。

顾全武是彭城王钱镠的身边亲信将领。他本来是和尚出身,后来当了大将也习惯留着短发。

当初他屡次率兵与杨行密的军队作战,曾经连续攻破淮南军的十八座大营,俘获淮南将士三千人,杀死田頵手下千余人等。第二年又击败了杨行密的大将周本,并且领攻陷了苏州,杨行密任命的苏州刺史台濛被迫逃走,大将秦裴更是被他俘虏。

那时候,杨行密的主力都被北方的朱全忠给牵制了,直到去年,他才腾出手来,派手下第一名将李神福率军去征讨顾全武。

李神福率军到达苏州后,见顾全武军阵严整,难以强攻,于是采用诱敌之计,在青山设下伏兵,引诱顾全武来攻,终于大败顾全武,并且将他活捉了。

如今杨行密有意放顾全武回去,以此来和钱镠交好,今日便是共议此事。

“嗯,顾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我们两家的确不应该相互攻伐了。不过此事关系重大,孤也要与麾下的众人商议一二,顾将军还是先下去休息一下吧。”

在示意顾全武先下去休息后,杨行密注意到长子的到来,“渥儿,你来此所为何事?”

“孩儿来此是为了粮草军饷的事情。”接着他将昨天到王茂章军中接收部众的情况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这个王茂章,还是这么吝啬啊。”杨行密笑着说道。

他知道王茂章并不是真的吝啬,只不过他对自己的军队看的太紧了,不是他自己直属的军队,即便是一点粮草他也不愿意出。

“本来我给他的军令是让他一并负责你部粮饷的调拨的,不过既然他让你找到这里来了,那就以后都由节度使府出吧。高书记,渥儿所部的粮饷就由你负责了,以后他有什么要求你都要尽量满足他。”

“是,大王。”掌书记高勗应道。

“你既然来了,不如也在一旁听着。”杨行密点点头,又向其他将领问道,“诸位将军以为,孤是不是该放顾全武回去换两家交好呢?”

“末将以为,不当放顾全武回去。末将听说,当初孙儒兵败后,其部众有的逃往浙西,被钱镠收编为武勇都。那武勇都的人素来毫无忠义,其左右指挥使徐绾、许再思两人更是野心勃勃,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起兵谋反。所以末将觉得应该修整兵甲,等钱镠内部叛乱后,再一举发兵将其攻灭。”李神福首先说着自己的意见。

“不错,末将也以为,钱镠不过是盐贩子出身,虽然如今据有两浙,但论起根基来远远不如我淮南,手下的名将也只有顾全武一人。去年李将军击败了顾和尚后,钱镠已经没有什么名将了。此时正是一鼓作气将他彻底消灭的好时机,万万不可中途放弃。”大将周本显然也不同意放顾全武回去。他曾经被顾全武击败过,心中很是不服。

“末将倒是觉得应该与钱镠交好,毕竟大王您的主要敌人是宣武朱温,交好钱镠可以稳固后方,集中兵力对付北方的强敌。”朱瑾抱拳说道。

……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渥儿,你在一旁旁听,可有自己的看法?”这时候高坐上首的杨行密突然问道。

众位将领也顿时安静下来,看向杨渥,心中暗暗思忖道,“看来大王是真的打算培养长子了。”

以杨渥的官职,本来是没有资格加入讨论的,如今杨行密亲自问起,显然是要给他一个好好表现的机会。这样的时机杨渥当然不会错过。

“父亲,小子以为,诸位将军说的都有各有道理。但小子以为,是不是要交好钱镠还需要再议,但顾全武却必须要放他回去。”杨渥立场鲜明的说道。

“哦,你倒是说说看,为何要必须要放顾全武回去?”杨行密不置可否的问道。

“小子听说,当初秦裴将军兵困昆山城中,坚决抵抗。后来昆山城池被顾全武引水灌城,城中的粮食也尽了,秦将军手下只剩下几百士兵,为了手下士兵的性命,秦将军才不得已投降。后来钱镠问他,他说,‘我只是粮食消耗殆尽了,这才投降的,并不是我本意想投降’。秦裴将军流落在吴越如今已经四年了,却始终不曾投靠钱镠,说明他的心中还是向着我们淮南的。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此忠诚于父亲的将领,怎么能让他留在吴越为囚呢?所以小子觉得不要说是放顾全武回去,就算更多的要求也要答应,只要能换秦将军归来,这一切都值得。”杨渥对着众人侃侃而谈。

“好!长公子说得好。末将也以为应当用顾全武交换秦裴将军回来!”

“不错,秦将军在吴越四年,始终忠诚于大王,大王应该让他回来!”

“末将附议!”

……

杨渥这番话一出,立即让大家动容了,纷纷出言支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是少之又少。

刚才众人讨论的时候,考虑的更多是各种利益上的得失,却没人想到还被囚禁在吴越的秦裴。如今杨渥这么一说,众人自然连连点头。

所谓胜败兵家常事,谁都可能有落难被俘的一天,若主君今天能用顾全武来换回秦裴,那么将来万一自己落难被俘了,主君也一定会想尽办法营救自己。

这么一想,众人看向杨渥的目光也不同了。

最开始在他们看来,杨渥仅仅只是吴王的长子而已,没什么真本领;前两天他当众展现诗才后,众人见了他心中都会赞赏一句,“看不出来这小子还有这本领”,不过也仅仅如此了。诗才那东西,不过是闲着没事的时候附庸风雅的,既不能用来治国,也不能用来领兵。

但如今他这一番话,却让大家头一次在心中有了这么一个想法:“或许让这小子将来继承大王的基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对杨渥来说,是不是要放回顾全武根本不重要,但这却是一个卖好于在场众多将军的机会。一方面向大家表明了自己重视手下忠臣良将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让大家眼前一亮,觉得杨渥这个长公子还是有独到看法的。

“你说的有道理,我意已决,顾全武必须尽快放回去,换秦将军回来。”杨行密当场作出了决定,此刻他看向杨渥的目光也充满着赞赏。

“渥儿终于长大了,知道收买人心了。”他在心中暗自感叹。

曾经,他看着长子从一个幼小孩童渐渐长成如今翩翩少年,心中喜悦不已;后来,他看着杨渥整日不务正业,他心中焦虑,自己一天天老去,其他儿子还年幼,唯一年长的儿子却是如此顽劣,将来谁能继承自己的基业呢?

而近几天,他见到长子有了极大的改变,各方面都成熟了许多。他的心中也欣慰多了。

在他的部将中,节度判官周隐就认为他的诸多儿子,难堪大任,希望让他的老兄弟庐州刺史刘威来做节度留后;还有寿州刺史朱延寿,更是想着自己来做节度留后。

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老兄弟和小舅子再怎么亲近,那也比不过自己的亲生儿子亲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