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 第389章 周培公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第389章 周培公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5:50:48 来源:笔趣阁

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布木布泰同苏麻喇姑从充当行宫的原平西王府内走了出来,走到大街上。

此时的兰州城已经是一座巨大的军营内,一群绿营兵正在大街上吃饭。铺着青石板的大街上点燃了一堆堆篝火,火上放着大锅,士兵们正从大锅中捞粥喝。

“太后娘娘!”见到大玉儿,清兵纷纷跪下。

“你们为何喧哗?”布木布泰问道。

一名绿营兵道:“太后娘娘,咱们弟兄们半饥半饱的走了大半年,以为到了兰州就好起来了,谁知道来到这里,还是这样。”

布木布泰看着那些士兵碗里的粥,只见几乎就是一晚米汤。她走到一口锅跟前,打开锅盖,只见满满一大锅的米汤。她用勺子在米汤里面搅拌了几下,只见里面几乎看不到几粒米,扣除了刚刚被士兵们妖走的外,估计十几个人吃的那么一大锅,也就放入一两米熬粥。

大清朝廷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好容易到了兰州,来到兰州的大清文武官员有两千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汉官,满蒙汉八旗兵三万余人,绿营兵八万,朝鲜兵六万,旗人二十万,汉人十五万,蒙古人十二万,共计六十四万人口。

看着原本已经拥有了北方四千万人口的大清,如今只剩下六十二万人口了,布木布泰心中感到一阵悲凉。可是就仅剩的六十二万人,还缺衣少食,缺少兵器,就按照这样的状态,还如何西征?兰州可是大明暂时借给大清一年的地盘,若是一年后大清再不西征的话,大明就要联合蒙古来赶人了。

就目前的状态,还如何西征?现在去打叶尔羌,那是无异于自杀。

吴三桂虽然在兰州留下了粮食,可是留下的粮食不多,每天大清军民们只能喝粥。

可是喝粥,却还只能喝这样的粥。

“管事的人在哪里?”布木布泰大声喝问道。

“回太后娘娘,管事的人是个二十岁出头,乳臭未乾的小毛孩。”一名太监说道。

“还不快把那家伙叫过来!”布木布泰大吼道。

“喳!”太监跪在地上打了个千退下。

不一会儿,小太监就带着一名大约二十岁出头,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来到布木布泰的跟前。那书生一见到布木布泰,立即跪在地上打了个千:“生员周昌见过太后娘娘!”

“周昌?不过一区区生员,是谁让你来管那么多人的粮饷?”布木布泰问道。

“回太后的话,是索尼让学生来管此事的。”周昌回道。

布木布泰转头喝道:“传索尼!”

不一会儿,索尼就赶过来了,他跪在地上打了个千:“奴才向太后娘娘请安!”

布木布泰问道:“索尼,你为何任命一名乳臭未乾且只有生员身份的小毛孩为军粮官?此人有何过人之处?”

索尼回道:“周培公虽然年少,但此人却是一位难得的奇才,故奴才破格录用了他。”

“额,哀家倒是想看看这个周培公有何过人之处。”布木布泰冷笑一声。

索尼连忙给周培公递了个眼色,周培公会意的开口道来:“太后娘娘,我大清来到兰州,尚有六十四万人口,可是吴三桂留下的粮食仅有五千石,也就是六十万斤粮食。安亲王出使大明,能讨得粮食也需得半年后了。我六十四万人口,平均分配下来一个人不到一斤粮食,要支撑半年之久,算下来一个人一天也就不到一钱粮食。”

“一人一日一钱粮食?”布木布泰愣了下,“这样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人就会垮了。”

“太后娘娘,现在是寒冬腊月,山上也挖不到什么东西,等开春后,学生可以带上人去山上挖野菜、挖一些块茎来食用,就能解决问题了。但现在粮食实在太少了,到开春还得两个月,只能节省点用。过几日,平南王和靖南王的大军到来,若是他们有粮食还好,若他们没有粮食,那么他们的十多万人马再来,又给我朝廷增添了负担。”周培公道。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没想到年轻人你如此心细如发,确实是个人才啊!”

“谢太后娘娘夸奖!”周培公连忙跪在地上感恩戴德的连连磕头。

“哀家这就封你为户部仓科给事中!”布木布泰道。

虽然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只是一个正七品的芝麻官,但毕竟是正式官员了。原本想要成为一名七品官也不简单,名义上,只要有了举人功名就能当官,可是事实上,当一名七品官都需要进士。而周培公不过是一名生员,就当上了七品官了,这绝对是破格录用了。

后来的周培公在大清征西的时候,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康熙年间成为了提督。不过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一个月后,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仲明也到了兰州,两万共有十万大军,其中八旗汉军一万余人,其余的都是绿营兵。加上家眷,共有二十五万人。这两王携带的粮食也不多,二十五万人只带了两千石粮食过来。

本来兰州城内的五千石粮食,经过这一个月来,六十四万人消耗了一千石左右,现在尚可喜和耿仲明又带了两千石过来,加起来有七千石粮食了,但是兰州城内外的人口也从六十四万增加到了接近九十万人了,九十万人要依靠这七千石粮食支撑至少五个月,可以说是非常紧张。

出使大明的岳乐从兰州出发之后,只用了七日便到了燕京。到了燕京,岳乐被鸿胪寺的官员丢在番馆五日,才见到了大明绍武帝朱慈烺。

岳乐见到了朱慈烺,但这时候朱慈烺手里也没有粮食啊,北方本来粮食就没有南方多,而且北方又是经过多年战乱,朱慈烺迁都回燕京之后,粮食都是依靠漕运从南方运来的。于是朱慈烺下了一道圣旨给南方的赵鹏,然后让岳乐带上他的圣旨去南方找赵鹏讨要粮食。

大清安亲王岳乐带上一名绍武帝派给他们的太监,那位太监手里拿着大明皇帝许给他们粮食和武器弹药的圣旨,乘船沿着运河南下,六日后抵达了南京。

赵鹏正在造船厂忙碌的时候,有锦衣卫来报:“国公爷,建奴使臣岳乐来见您了。岳乐好像带着一位小公公来的,小公公拿着咱们陛下的圣旨,马上就要来了。”

“好,你们先让南京鸿胪寺的人把岳乐安排在南京番馆内,本国公忙完手头这些活,马上就赶去番馆找他。你回去告诉他们,再等我一个时辰就到。”赵鹏道。

锦衣卫退下后,立即去找了鸿胪寺官员,把岳乐等人安排到番馆内。虽然鸿胪寺官员都不喜欢这些大清使者,但是有皇帝陛下的圣旨,又有宋国公赵鹏的交代,他们也不能不给面子,于是给岳乐等人安排了两间上等房间和四间中等房间,再告诉他们去什么地方可以吃饭。

岳乐等人住下来后,便上街去找饭馆吃饭去了。

根据明清条约的规定,大清国所有的军民都必须剪掉辫子。从兰州出发,在燕京用了七日,到了燕京被撂在那五日,又进宫见皇帝面谈耗费了一日,再用了六日抵达南京,前后半个月过去了,原本头上的大光头长出了一点青茬。

但是岳乐他们担心,现在这个样子走在街上,恐怕会引起大明百姓的不满,于是他们换下了大清国的官服,穿上了汉人衣服,还戴上假发和帽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