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 第398章 轮战驻守大沽口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第398章 轮战驻守大沽口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5:50:48 来源:笔趣阁

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明军在大沽口堡垒驻扎的这段时间来,清军发动了十多次进攻,规模一次不如一次,最后干脆不再发动步兵的进攻了,而是以红夷大炮远远地轰击明军城堡。

但是清军的炮击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往往是清军用红夷大炮轰击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明军派遣辅兵进行简单的修复,又给复原了,等于清军这一整天的炮击全部白搭。

一个半月下来,大沽口的防线也稳固下来了。驻守大沽口的明军,无论是辅兵还是战兵,都采取了轮换的办法,三个月后,轮换的辅兵和战兵乘船来到大沽口,替换了之前驻守的部分明军。

驻守大沽口堡垒的兵力为一万新军和五万辅兵,每三个月,来五千新军和两万五千辅兵替换下一半兵力,再过三个月后,再来五千新军和两万五千辅兵,再替换一半兵力。新来的新兵入驻之后,由留下的老兵带着他们打仗,等到下一批替换的人来了,把那些老兵替换下去,原本的新兵也在战火中成长为老兵,就能再带新兵了。

轮换驻防的办法,是赵鹏从后世老山轮战中得到的启发,让没有见过血的新兵来替换之前打过仗的老兵,这样就用实践对新兵进行训练,只要见过血,他们就成长为老兵了。而替换回来的老兵,一方面回去修整,同时也可以当教官训练新兵。

而辅兵的替换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这些辅兵都是半耕半兵的民兵,回去之后就能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就不会影响来年的粮食收成了。

当然也有不少阵亡的辅兵,这就给农庄的生产带来了缺口。为了弥补这个缺口,赵鹏让驻扎山东等地的明军招募流民,把他们送到南方,送进皇庄变成了民兵。

轮换驻扎的新兵来了后,赵鹏便带着替换下来的老兵,登上船返回南京了。

赵鹏回到南京后,先进宫向绍武帝朱慈烺禀报了新军已经在天津站稳了脚跟的事情。

“建奴已经抽调部分原本用以进攻湖广的兵力,似乎是回援京师了。”朱慈烺递上了一封由堵胤锡上奏的奏章。

赵鹏接过奏章,打开来一看,只见堵胤锡在上面写的大致意思是:忠贞营屡立大功,在从九江到南昌,从武昌到岳州的战线上多次击败清军,但清军不断增兵,湖广一线压力极大。但是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清军大兵压境之际,却反而停止了进攻,转入守势。

朱慈烺笑道:“朕已经给堵爱卿回复了,说是赵爱卿率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迫使清军回访。朕令堵爱卿以守为攻,稳住湖广防线,可以伺机行事,若有机会便收复失地。”

接着朱慈烺又递上四川陈子龙送来的奏章:“这是四川战报,原西贼李定国接受招安后,同孙可望意见相左,导致建奴攻入四川。孙可望南逃,逃窜到云南去了。李定国率军抗击建奴,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还斩杀了建奴大将尼堪。”

赵鹏点了点头:“陛下,李定国此人确实是个人才。咱们大明真诚待他,他自然也会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朱慈烺道:“既是忠臣,为何当初却要从贼?”

赵鹏道:“陛下,此人年幼时家中贫穷,差点饿死在路边,所幸得张献忠所救,才能活到今日。陛下您想一下,张献忠对他的活命之恩,难道不是再生父母?此人一家原本都是老实的农户,为何被逼成贼人?还不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士绅干的好事?如今北方士绅都已经投了建奴,可是那些当初被咱们称之为贼的贼军,却同大明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建奴。”

朱慈烺点了点头:“确实是当年那些北方士绅太过于穷凶极恶了,这才导致百姓造反啊。”

赵鹏又道:“陛下,若是将来有一日我大明王师北伐中原,臣相信,对抗咱们大明王师态度最强硬,反抗最激烈的,必然是那些北方士绅!当初他们把先帝出卖给了闯贼,建奴入京之后,他们又投靠了建奴,从建奴哪里获得利益。若是我大明王师北伐中原,他们必然会拼死对抗。”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朕相信那些读书人的无耻!”

离开皇宫后,赵鹏回到了自己的都督府衙门。如今原本的锦衣卫衙门已经改成了都督府衙门了。因为赵鹏不仅仅是锦衣卫指挥使,而且是大明的三军总参谋长,大明的三军总司令自然是绍武帝朱慈烺,兵权在皇帝陛下手中,但是具体的调兵遣将,兵力布置,作战计划,都是赵鹏制定的。

朱慈烺对赵鹏是绝对的信任,毕竟赵鹏是他的妹夫,而且两人的利益现在是一致的,倘若朱慈烺垮台了,赵鹏也没有好下场;若是赵鹏倒下了,朱慈烺也抵挡不住内外敌人的夹击。

都督府衙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情报第一时间就先送到这里,之后再送入皇宫奏报给朱慈烺。通过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情报,赵鹏大致上可以了解如今天下的局面。

由于南京新军在大沽口安插下了这枚钉子,原本向大明发动全面进攻的清军,被迫收缩了一部分的兵力。再加上清军向四川和湖广两个方向的进攻受挫,清军被迫转入防御。

为了应对大沽口这颗钉入大清心脏边缘的钉子,大清大量征兵,不仅在占领的北方汉人区域大量招募绿营,而且大量招募外藩蒙古兵。

与此同时,大清在北方草原上的统治并不是那么稳固,首先是漠北蒙古并不是那么服大清;其次是大西北的卫拉特蒙古虽然表面上臣服大清,但事实上对大清并不服,而且卫拉特蒙古人大有准备独立的架势。

卫拉特蒙古人同当地的突厥人连年征战,蒙古人得到了罗刹人的帮助,从罗刹国获得了大批先进的火器,大有一举消灭叶尔羌汗国的趋势。

一旦卫拉特蒙古吞并了叶尔羌汗国,那么在大清的西面将会出现一个强敌,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就更没有力量南下征战南明了。

此时的卫拉特蒙古,已经不是原来以骑射为主的蒙古骑兵了,而是大量装备火器的骆驼兵,蒙古人骑着骆驼,手持罗刹重型火绳枪,甚至在骆驼的背上架起轻型火炮,以火器为主的卫拉特蒙古人,纵横大西北,突厥人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