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 第222章 纸币的流通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第222章 纸币的流通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5:50:48 来源:笔趣阁

小年过后的第二日,收到小额银票的商人们纷纷前往大明皇家银号去兑换现银。

可是他们到了银号门口,才发现银号门口排着长队,都是当兵的人在排队,这些商人们连排队的号都拿不上,被门口的锦衣卫告知:“今天没号了,明天再来吧。”

绝大多数的商人都没有江国茂那样的VIP,自然不可能受到特别接待,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像江国茂那样不用排队就能在VIP房间内办理业务,哪怕是秦淮河最大的青楼老鸨,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站在门口等待取号,取不到号的,那对不起了,请先回去。

就在商人们准备失望而归的时候,银号外面驶来了两辆马车,前面的一辆是乘人的客车,后面一辆是堆满了箱子的货车。

众人见到货车上悬挂的康山堂旗号,认出是盐商江国茂商号的车。于是众商人纷纷围了上来,围住了江国茂的马车。

江国茂下了车,一群商人围上来,手里拿着小额银票恳求道:“江掌柜的,您是大明皇商,同忠勇伯和皇爷关系好,又是银号的什么VIP客户,听说您不用排队的,您能不能帮咱们一个忙,把咱们手里的这些银票兑换成现银?”

“大家都是熟人了,若是不帮你们这个忙,情面上也过不去。但是拿了你们的银票进去兑换,又要结算两次,十分麻烦。这样吧,俺今日刚好是来存入银子的,这样吧,俺先帮你们问一下,能不能以小额银票存入银子,若是可以的话,俺直接和你们兑换了不就好了?各位也不用进去等候了,俺在这里就用自己的银子帮你们换了。”江国茂说道。

说完,江国茂走了进去。询问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之后,里面的人告诉他:“当然可以了,江掌柜的您手头的小额银票就是银子,当然可以存入咱们银号,换成大额银票了。”

“那这样吧,外面那么多人排队等候,其中有些是俺的老朋友了,俺拿现银给他们兑换了银票,再进来把小额银票给你们兑换成大额银票。”江国茂道。

“当然没问题,江掌柜的去和他们换吧。”工作人员道。

江国茂走到门口,下令商队的护卫把箱子打开,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银子。

“江掌柜,帮个忙,俺这里有八百两!”

“江掌柜,帮个忙,俺这里有三百五十两。”

人们纷纷涌了上来围住了江国茂,奋力递上手中的小额银票,从江国茂手中换回了白花花的现白银。不一会儿功夫,江国茂带来的五万两白银就全部换成了手中一叠叠的银票。

还有许多商人没能换到现银,看着江国茂已经被清空了的马车,也只能无奈的回家去了。

江国茂走进了银号内,因为他是VIP客户,不需要排队,直接就在VIP房间内,把手中五万两小额银票递了上去,不一会儿,银号的工作人员就给他填好了五万两的银票。

“两位官爷,这种小额银票能否直接向皇家农庄收货?”江国茂问道。

“当然可以了,江掌柜,小额银票就是银子啊,只要是银子,有什么买不到的东西?”工作人员回答道。

“那好吧,过了年俺要去进货,到时候兑换一些小额银票放在身上,重量轻,比带着沉甸甸的银子可是方便多了。”江国茂说道。

接下来的几日内,仍然有许多未兑换成现银的士兵和锦衣卫,拿着手中的小额银票到处消费,采购年货。而收到小额银票的商人们,也开始用小额银票进货,找零了。就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小额银票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了起来。

与此同时,江北的扬州、徐州等有大明皇家银号分号的城市,军队的军饷一律发了小额银票而不是现银,就这样,江北也开始流通起小额银票了。

又过去了几日,在大年夜之前,朝廷也开始发俸禄了,今年的俸禄和往年的不一样,发下来的都是小额银票,而不是现银。

朝廷官员们虽然更喜欢白花花的现银,而不是一张张的纸片,但朝廷发的是小额银票,他们再怎么不喜欢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朝廷官员的俸禄拿到的不是银子和铜板,而是无用之物,这在大明一直有这样的先例,大明朝廷喜欢万朝来拜的感觉,来大明的外国使节越多越高兴。

外国使节来大明朝贡,进贡的很多都是对大明朝廷来讲是无用之物,譬如说什么檀香、花椒、香料之类的物品,甚至还有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大明内库中堆满了这些会坏掉的,又一时间用不出去的东西,于是当年的弘治皇帝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些对国库来讲无用的东西都当成了俸禄,发给了朝廷的官员。

结果刘健、李东阳他们家里堆满了各种香料,可以说是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香料,就算他们拿着香料当饭吃都吃不完。

既然有这样的先例了,朝官们拿到了纸片当俸禄,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更何况,这些朝官们本来就不是依靠俸禄来生活的,倘若大明的官员都只依靠俸禄没有别的收入的话,每一名官员都要饿死了。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大明的大清官海刚峰,为官多年穷得连肉都吃不起,只能自己在家里种菜养鸡。一次海瑞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两斤肉,结果惊动了督师胡宗宪。

胡宗宪曾在开会的时候,与众多官僚玩笑,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听起来一名四品的知府年俸禄有二百八十八石大米,按照这时候的大明物价,折合银子也有七百多两了。可是大明的官员的衙役、师爷、轿夫、车夫都是知府自己掏腰包养活的,就那么点银子,又要养活衙门里的人,又要打点上面的,若是只有俸禄没有额外收入的话,想想都知道日子有多么不好过了。

所以说,这些大明的官员们根本就没指望这些俸禄能够用出去,拿到手头的纸片,又听说今年军饷都是发的这种东西,大头兵们排队把银号的门槛都给踩坏了,结果还是换不到现银,于是他们心中想着,罢了罢了,就当成今年没拿到俸禄吧,反正家里也不差这点钱。

但是这些官员们的俸禄怎么说也有几百两银子啊,就这样弃之不用岂不可惜?尤其是清水衙门翰林院,那些翰林们可是没有任何灰色收入的,全靠朝廷的俸禄生活,俸禄肯定是不够用的,就靠着家里补贴。

穷翰林们可舍不得把这些纸片当成废纸丢在家中弃之不用,而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拿着小额银票去银号兑换现银。

结果排在前面的官员们换回了白花花的现银,而后面的官员们排不上队,无法换回现银。后来听说这些小纸片可以直接购买年货商品,于是他们抱着试看看的态度,果然换回了年货。

“看来,这些不起眼的小纸片真的可以直接用啊!”买到了年货的翰林们喜极而泣。

其实这段时间下来,商人老板们早已习惯了这些小纸片了,毕竟每天都要去兑换十分麻烦,而且还不一定排上号。而这些纸片反正可以兑换真金白银,所以也能放心大胆的用。

当然有人担心,这些纸片会不会和当年的大明宝钞一样最后变成废纸。得到的回答是,不会和大明宝钞一样变成废纸,因为这不是宝钞,而是银票,可以直接兑换成真金白银的银票,十元钱的小额银票可以换到十两银子或者一两金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