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 第215章 军饷货币流通

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第215章 军饷货币流通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5:50:48 来源:笔趣阁

也就在南京新军和锦衣卫发了军饷,银元和金币开始进入市场流通的时候,黄得功和高杰的江北两镇(本来的江北四镇,刘良佐已经被杀了,刘泽清叛逃去投靠了大清)也发下军饷,同南京新军和锦衣卫的军饷一样,都是发的银元和金币。

派遣去同左良玉谈判军饷事宜的陈子龙已经到了武昌,

听说是朝廷派来同自己商议军饷事宜的,左良玉也不敢怠慢,举行了比较隆重的接待仪式。

陈子龙见到了左良玉,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把左良玉开出的两百万两银子的军饷给压低到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一百二十万两?”听到陈子龙回报的军饷数字,朱慈烺愤怒的说道,“左贼坐拥湖广富庶之地,原本楚王的肥沃田地都归他所有了,

湖广赋税基本上被他截留了,还有脸向朕要那么多银子?依朕看,十二万两银子给他都嫌多了!”

“陛下!”边上的赵鹏劝道,“一百二十万两还是给左贼吧,此乃缓兵之计,今年给他军饷,明年咱们兵也练成了,还用再给他吗?陛下,如今我大军尚未练成,还是先忍忍吧。更何况,咱们也刚好利用飞左良玉发军饷的机会,把咱们的钱币推送道湖广一带,让湖广士绅军民百姓都知道咱大明皇家银号的银元和金币,这岂不是利用左良玉帮咱们打了广告?”

“广告?什么意思?”朱慈烺不解道。

“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因为目前湖广一带知道咱大明银号的人不多,咱们就借助这个机会,

向湖广一带的广大百姓告知这件事,这样就刚好把咱们的金币银币在湖广打开了销路。而左贼手下的士兵用上咱们给的军饷之后,

必然会那种钱币去消费,也就让咱们的钱币在湖广进入流通。”赵鹏向朱慈烺做了一番解释。

“虽然钱币是咱们自己的银号铸造的,可是毕竟都是真金白银啊,朕拿出去喂左贼,心中实在是不甘啊!”朱慈烺感慨道。

赵鹏笑道:“陛下,只要咱们大明银号的钱币在市场上大量的流通开来,在暗度陈仓以发行小额银票的方式发行纸币,那样咱们要多少银子就有多少银子了,还在乎这一百二十万两?依臣看,这一百二十万两暂时稳住左贼,给咱们争取到一年时间还是很划算的。”

最终朱慈烺还是答应给左良玉拨发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军饷,三日之后,这批军饷装上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驶往武昌。

船队中,除了一艘是给左良玉运送军饷的运银船之外,另有十多艘船只是运送火炮、鸟铳、冷兵器、铠甲等武器的船只,那些船只是开往襄阳同李自成贸易的船只。

运输军火的船只还有许多空舱位,这些船只抵达武昌之后,将会就地购买粮食,装船之后随着军火一起送到襄阳,

连粮食和军火一起卖给李自成。

等那些同李自成贸易的船只返回南京的时候,船上将会装满黄金白银,这些黄金白银送达南京,又会进入内库,然后交给造币厂铸造成金币银币再流通到市面上。

果然不出赵鹏所料,这批银元金币给左良玉的士兵发放下去之后,立即被左军士兵拿去花销,于是这些钱币就流入了湖广的市场上。

金币银币在湖广的市场上,口碑和江南市场上一样,做工精美、用料十足、使用方便的钱币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逐渐的人们就习惯了使用这种不需要鉴定和称重的钱币,这样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讲,都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事。

当然了,随着钱币在市场上的大量流通,不少铸造假币的不法分子也出现了,这些不法分子以少量白银内掺入铅和铁来假冒银元,以少量黄金内掺入铅和铜来假冒金币,以此牟取巨额利润。当假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锦衣卫很快就盯上了这件事。

多地出现的假币案接连宣布告破,各地衙门的捕快纷纷出动,大批铸造假币的不法分子被逮捕,随后送入大牢中。

铸造假币在历朝历代都是重罪,这些不法分子被逮捕之后,地方官员立即对假币案进行审理,那些铸造假币的家伙被没收家产,送上了断头台。

市场上流通的钱币是活的,不久之后,不仅大明的控制区内大量流通大明皇家银号铸造的钱币,就连李自成的控制区、张献忠的控制区、大清控制区,甚至是朝鲜和日本,也开始大量的出现了大明皇家商号铸造的货币。

大明皇家银号所在的大院外面,一座牌匾上写着“拍卖所”的店铺开业了,另外一座建筑物上的牌匾揭开之后,牌匾上写着“聚宝楼”几个字。除了这两座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之外,还有一座不是很起眼的小店面上,挂上了“大明日报社”的牌匾。

店面虽然不大,但是“大明日报社”几个字却显得这家小店铺来头不小。

凌晨寅时,也就是相当于凌晨三点,大明日报社开业了,日报社门面店后面的院子内,有一排小房子,房子内坐着一排排工人,工人们把一个个铅活字按照顺序排入版面之中,然后覆盖上一张蜡纸,再用一个特殊的机械压紧了蜡纸和活字,这样蜡纸上就刻出了字。

随后蜡纸被铺在一台手摇式印刷机的滚筒上,工人摇动手摇式印刷机,随着纸张一张张的送入手摇式印刷机内,出来了之后就变成了一张张印刷有“大明日报”几个大字的报纸。

卯时,早晨五点,报社外面已经挤满了北方下来的流民儿童。

大院的门开了,孩童们纷纷涌入了大院内。

一名锦衣卫拉开嗓门对这些孩童说:“各位把自己的路引或户籍证明押在报社内,然后一个人拿上一百份报纸去卖,一份报纸售价两个铜板,卖出两份报纸,可以拿到一个铜板的抽成。傍晚酉时,带上没有卖完的报纸和卖报所得的铜板回报社交差,再取回你们的路引或户籍证明。”

孩童们排着队,有人给他们一个人发了一叠报纸,然后让他们去走街串巷的叫卖报纸去了。

“大明日报!今日发行,内容众多,您可以知道南北方发生的事情,可以知道北方闯贼和建奴的交战情况!还有连载小说。”报童们走街串巷,开始卖力的叫卖报纸。

这年头,识字的平民百姓并不多。但是在南京京城,识字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购买报纸的对象多半是士绅和读书人,还有酒楼、茶馆的老板们,也是购买报纸的客户。尤其是茶馆的老板们,他们买到了报纸,可以交给说书先生,由说书先生把报纸上的内容说给不识字的老百姓听。

南京国子监前,郑森和几名监生听到外面的吆喝声,连忙走了出来。

“报纸多少钱一份?”郑森问道。

“两个铜板一份。”报童怯生生地回道。

“给我来一份。”郑森递上两个铜板。

接过报纸,郑森一下就被报纸上各地生丝、茶叶、陶瓷价格给吸引住了。这些商品的价格,对于郑家海商来讲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