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574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上)

六贼纨绔 第574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上)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顾琴娘知道“一屁股麻烦”是怎样的麻烦,大明岛再入江南并无多少意外,与摩尼教作乱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顺理成章,顺理成章的接手两浙十四州所有州县,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

她有些想不通,想不通两浙十四州为何连丁点反抗都无?直到亲眼看着无数百姓携儿带女逃入江南时,她才想了明白。

开封太惨了,无数捕快衙役、军卒走上街头,挨家挨户的砸开院门,挨家挨户搜刮每一户最后一文钱、一粒米……

百十年来,宋人从未经历过如此凄惨,而且还是自己的军卒、衙役捕快砸开自家院门,对于宋国百姓来说,这种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就在无数人恐慌绝望时,蔡鞗带着数万大军杀来了。

造反如同过家家,除了一些官吏扔下官印离职外,整个两浙十四州连稍微反抗一下都无,顺利的让人难以置信。

蔡鞗登基了,登基仪式简单的如同儿戏,可无数麻烦、争吵也摆在了他的案头……

顾琴娘知道他的烦躁,却又不知该如何缓解他的压力,只能起身来到他背后,默默为他轻捏着肩头……

“唉……”

蔡鞗再次叹气一声,又重重一拍桌案站起。

“啪!”

“不想了,爱咋滴咋滴!”

蔡鞗心下烦躁,刚走出书房,却又挠头不知前往哪里……

见他跟个撒气了的孩子似的,顾琴娘上前挽住他手臂,安慰道:“辽人权贵也好,底层百姓也罢,他们应该知道,若没有咱们保护,他们只是一群亡国奴罢了,想来是不会动乱了青州的,相公还是莫要太过担忧了。”

蔡鞗无奈点头,心下有了些后悔,后悔戳女直人的屁股,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一刀杀了?

扔海里喂鱼?

不管耶律延禧是怎么死的,他人都会将耶律延禧的死栽到蔡鞗头上,原本会动荡金国境内的大杀器,也会因为耶律延禧一死而凝聚,更别提会对青州境内辽人造成怎样的动荡不安。

两人默默走在阁廊下,刚刚转过月亮门踏入前院,距离前厅尚还有百十步呢,就听到震天争吵声传入耳中……

“唉……”

蔡鞗从未想过做皇帝会如此的累,在大明岛时,人丁就这么点,就算内阁一帮老头争吵,那也只能在茅草屋里吵的血头血脸,也还影响不到他,可现在不同了,他就是想躲起来做个鳖孙都不成。

两人带着百十亲随出现在厅堂外,原本震天吵嚷声瞬间消失一空,百十个头发花白老人也一一站起抱拳。

蔡鞗在前,冷脸走到主位,先是一一扫视了一干文武重臣后,这才肃然开口。

“都坐吧。”

一干老人齐齐抱拳。

“谢陛下!”

在一干人坐下后,蔡鞗看向左侧苏老大,正色道:“农田税赋一事可有了结果?”

苏老大犹豫了下,抱拳道:“回陛下,各州县百姓皆愿意十税一,只是……各地贫富不一,一些富户对佃租三成上限还有些异议……”

“有些异议……”

蔡鞗抬眼看向所有人,心下没由来的生起一股怒气。

“我想知道……是那些富户不满意三成佃租,还是诸位不满意与民以利之政?”

……

“整日吵的血头血脸,怎么?怎么都不说了——”

蔡鞗大怒,牛二蹭得站起,不顾一旁的孙六拉扯,指着一干宋人、辽人内阁、官吏大声说道:“回陛下,俺们大明岛愿意与民三成佃租,是他们,他们不愿意,说什么三成佃租不够养活牛马、自家老小!”

说罢,牛二又“砰”得坐下。郭涣正待站起,蔡鞗冷脸摆手,人也站起,再次将人一一看过……

“第一,开封的赋税收入中,田地赋税只占三成,盐铁酒茶丝……等等工商税收占七成,也就是说……诸位及背后家族日后的主要收入不是来自土地收入。”

“第二,诸位是我大明朝开国功臣,无论功劳大小,朕都会在南洋、海外给予诸位一块封地以酬其功,补足诸位因三成佃租的损失。”

“第三,汉高祖初时行十五税一田地税,之后又改为三十税一;唐朝一丁授田百亩,税粮两石、绢绫二丈、绵三两,或麻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而今时呢?朕不言今时田地税赋多少,诸位心下也是一清二楚。”

“汉唐之时有各种杂税,今时亦尤胜以往,朕取消各种杂税,朕将各种杂税并入田地税赋,朕放开除了事关百姓生计的盐巴外一切官府禁榷,朕将本属于朝廷的钱财拱手送与你们,送与无数百姓,朕想知道你们究竟还想要什么?是与开封一般无二的高赋税下的一兴一灭吗?”

“第四,朕绝对不会允许事关百姓的粮食被任何一人、一家垄断!”

“开封田地夏秋税赋占据总田产的三成,你们想要佃户为己耕种,佃租能有多少?五成?你们还不是只能收取到三成佃租——”

“昨日你们可以收取三成佃租,朕今日只收取一成赋税,让你们收取同样的三成佃租,怎么着?现在让你们收取三成佃租就不够养活耕种的牛马了?”

“混账——”

蔡鞗大怒,宋朝的赋税很高,高到了甭管是底层百姓,还是腰缠万贯的富户都紧绷着神经,汉唐官方赋税较低,百亩纳粮两石,即亩税两升粮食,虽然汉唐之时同样也有人头税,也有什么运粮消耗、鸟雀啄食消耗、晾晒消耗……强加在百姓头上,也同样有着“人头税”什么的,但总体上要比宋朝的赋税低了不少。

底层赋税较低,若不禁止上层地主的佃租,就会形成地主想方设法凭借着财力不断侵吞田地,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会逐渐形成一个难以节制的垄断集团,形成汉唐之时世家名门般的存在。

与汉唐利用官府权利打压世家名门不同,宋朝虽不禁止田地兼并,却利用过高税赋打压难以计数豪富者,夏秋税赋占据田地税赋的三成,佃户可以做工赚钱养家时,地主富户的佃租就不可能超过三成,一旦让佃户觉得两三成地产难以养活家小时,就会主动选择走入城市作坊内做工养家,一旦田地空置、荒废,就意味着地主不仅没有屁个收入,还要从自个腰包里向官府缴纳三成赋税。

三成田产赋税是极大的压力,稍有天灾**,不仅会让无数底层百姓破产,同样也会让拥有大量田地的地主富户破产,也就形成了蔡鞗嘴里的“一兴一灭”情形,甭管哪个人富裕天下,在官府重压下,不出三代,原本的富极一时的富户也会成了街上乞儿般存在。

虽然这话语确实有些夸张了些,事实就是如此,官府为了能够从富户手里拿到足够多的钱财,为了保证赋税征收的稳定,官府不仅不禁止田地兼并,甚至还大力支持地主富户吞并难以为继的农户田地。

虽不禁田地兼并,甚至大力支持相互吞并,却终宋一朝也未能形成汉唐之时影响天下的世家名门。

宋朝利用高赋税遏制住了世家名门般存在,但不代表蔡鞗就认同高赋税下的贫富差距,不代表他愿意无数百姓除了一张嘴外一无所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