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51章 兵甲道与术

六贼纨绔 第51章 兵甲道与术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但是!”

蔡鞗跳下绿桃小书桌,重新回到讲台桌案上,神情严肃。

“你们需要知道一件事情,春秋战国之时无义战!是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以争胜为王的时代,所以才以‘智’为‘‘智、信、仁、勇、严’’将之五才之首!”

“横渠先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此为圣人之仁,武将亦应有此大仁大志。”

……

“何为武将之智?”

“智者,知之。是精通领兵作战,争胜之智?还是知晓国之存亡?春秋战国之时,精通领兵作战之人何其之多,为了荣华富贵者,转身投靠敌国,转身灭亡故国才智者何其之多。”

“横渠先生为武将指明了道路,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爱人悯弱之心,我等为其立心,怜悯孤苦无依弱者,动荡之时,百姓流离失所,无寸土可安身立命,身为武将就要奋勇厮杀,御敌守国,用命护佑一方百姓国泰民安,一代代传承武将保家护国职责,守护这片天空下的文明,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守护着一切我们认为美好的东西。”

蔡鞗说道:“历朝历代皆有无数才智聪慧者,坏天下之根基者,亦是才智卓越之人!”

“荆轲刺秦王,信人否?”

“信人。”

“对友人之信,于天下之稳定又有何益?”

蔡鞗一一将人看过。

“勇严者,武将之本,身为武将,首要之德之才,仁也,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间无愧于心,无愧于民,以天下安宁祥和为己任者,此乃天下之将,以智谋、忠勇者为要之将,乃人臣之将,乃一人之将,非万民之将。”

“一人之将,将亦随人而行善恶,与天下之将者自有天地之别,我希望你们皆是天下之将,手恶而心慈,以天下万民安稳为重!”

蔡鞗拍了拍几个月翻看的《武经总要》,说道:“兵家道与术,一个是全局,一个是根枝末节,以史为镜,前朝武人为祸天下,方有今日文人监军、节制武将之为,以《武经总要》之言,此书所言者皆是‘术’,而非武略之‘道’,有前朝之乱因,便有今朝之果,但你们要牢记,文人可以执道而令,武人可以执术而行,心下却不可弃道于旁,盖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守土护国乃武人之天职,绝不可执术而弃道于不顾,绝不可弃武人之天职而不顾。”

大宋朝从混乱厮杀中崛起,看到了武人为祸天下的惨状,也就成了如今的文人“执道”而令、武人“执术”而行的局面,但在蔡鞗看来,这是极为危险的,文人或许熟读兵法、军阵,但文人毕竟是文人,与整日厮杀、演练军阵的武人不同,战争也绝不是一拍脑袋的想当然。

蔡鞗转身,踩着木凳,用着炭木在木板上写下“军略”两字。

“何为一军,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所谓‘略’就是目的,是用强大的军队,或厮杀击败敌人,或逼迫敌人低头服软,用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这个‘军’就是术,而‘略’则是道,战争是个极为复杂的工程,比如我要修建这个学堂,首先要考虑学堂所处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足够安静让你们不受其他人影响,道路是否便于采购日常所需,学堂所授之学是否有利于天下安稳……等等,确定了目的,决定了要开办讲武小学堂后,才是招募匠人对学堂进行修葺,才是聘请先生教授、招募童子就学。”

“决定置办学堂就是‘略’,匠人修葺屋舍,先生教授你们,他们所执行的便是‘术’,‘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群职业军卒或军将,是为了保家护国,这便是最终目的,有了目的,能不能实现,这就需要教授先生能否教授出合格的学生,是否能教授出强大的足以支撑‘略’的‘军’来。”

“所以,军与略是相辅相成,没有强大的‘军’来支撑,‘略’的目的无法实现,‘略’的目的太过脱离现实,比如蔡府没有足够钱财,蔡府顶不住文人士子的鄙视不屑……等等,‘略’太过脱离现实,纵然拥有强大的‘军’也无法达到想要的目的,而且可能会让强大的军队成了疲军、溃军。”

蔡鞗又一次拍了拍桌案上有些陈旧的《武经总要》,说道:“《孙子兵法》开篇便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警戒之语,又有‘道、天、地、将、法’五事,而咱们今后主要所学者则是《武经总要》所言之术,之所以今日所言兵家之略、之道,便是告诉诸位,兵者,凶器,生死存亡之器,不可一日或忘。”

蔡鞗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心下有些不满大宋朝的文人士子,心下也隐隐察觉,或许今后的悲剧也是因为文人在“略”上面出现重大失误的缘故,既然要置办了讲武小学堂,就不能不提起“战略”目的来。

《武经总要》在格局上天然比《孙子兵法》低了一头,尽管《武经总要》一些细节更加详尽,但也只定格在“术”一字上,只是总结了历代先贤以及现有的大宋朝兵制上进行编写,与《孙子兵法》所培养的统帅将领相比,《武经总要》也只能培养些战阵之将。

蔡鞗可以理解曾公亮为何会如此,或许若不如此,这本著作也不能出现在大宋朝,文人是不允许武人“执道”而令,讲武小学堂会走到哪一步,是否会因为他这番话语而被取缔,是否直接触发了老蔡太师的不满?

不知道!

但他知道,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有些话语也必须说了出来,大字不识的武人不可以执道而令,心性不良者不可以执道而行,那么一群自幼熟稔武略的文人呢?

蔡鞗不知道,他知道,蔡京还会再位一些年。

第一堂课,没有什么鼓励,台下一干看着与石头没区别的少年也不需要,有的只是期盼,期望他们不会成为文人手里的工具,期望他们可以支撑武人的脊梁,可看着石头一般的冷漠少年,站在讲台上的蔡鞗又怀疑起自己是不是错了。

“今后或许会有些改变吧……”

蔡鞗对没有多少灵性的学生有些失望,只能期盼着随着时间,慢慢的会淡化之前遭受的影响,一边讲解着《选将》篇,同时还要翻看自己的笔记,解释着《武经总要》里每一句话语的来处。

曾公亮不是武将,也非将门世家,总结和整理出来的书,教授时,自也需要翻阅其他兵家典籍,仅做这些教案就用了很多时间。

每一句话都要翻阅典籍,相应的增加些蔡鞗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酷爱军事的他也曾通过互联网专门搜寻过资料,有些观点与这个时代有着很大的不同,门外的苏眉看着儿子认真模样,听着他对每一句话语进行诠释,听着他说着各种典故,莫名的担忧起屋内的儿子。

苏眉最后看了眼与儿子争论的老人,心下叹息,默默转身离开……

刚刚走出院墙,冬梅突然开口道:“小姐,少爷好像真的懂些兵法谋略,只是……少爷以往也未有接触过兵法啊?”

脚步站定,苏眉没有回头看向红衫绿裙的冬梅,眉头不可察皱了下。

“鞗儿……”

“今后不许过问鞗儿任何事情。”

苏眉像是想到了什么,语气也冷淡了些,冬梅不敢再言,低头退到一旁,春花有些犹豫,说道:“若少爷话语传入老爷耳中,老爷会不会怪罪了少爷?”

想着儿子嘴里的“道与术”话语,苏眉心下没由来一阵担忧,她只是个女人,平日里也只打理粮食、锦帛生意,也知道文人绝对不会允许武人碰触兵家之道。

“春花你是不是太过担忧了?”秋月突然开口,说道:“少爷将‘仁’放在将之五才之首,学堂所出学子皆以‘仁’为先,与曾公的‘智’将自是不同,况且他们也只是些书童。”

秋月开口,苏眉提起的心也稍微放了下来,可不是么,一群娃娃而已,就算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朝廷若是不喜,不用也就是了。

“行了,你们都莫要说了,鞗儿也未说朝廷执兵家之道有何过错,所授的不还是曾公所著《武经总要》?”

春花、夏荷、秋月、冬梅四女心下担忧,看着苏眉皱眉,纷纷点头称是,也不在开口提起学堂事情。

大宋朝很开放,除了税赋外,并不禁止商贾经商和置办学堂,除了以科考为主的学堂外,也存在着杂学之类学堂,只是少了些,也多是私下里教授,多是为家族培养的技术工匠。

科考可以入仕为官,百工杂学可以赚钱养家,讲武小学堂算什么?

蔡鞗不知道天下间还有没有此类学堂,心下却知,正儿八经的良家子是绝对不会前来就学的,即使是他那个时代,军校的入学分值也低于同等级院校,更何况每每还要在脸上烙下印记的年代。

蔡鞗很是厌恶“配字军”三字,战场上,激烈厮杀时,即使刀子砍在身上,或许都不会觉得如何疼痛、害怕,可若进入军营时,亲眼看着通红烙铁按在脸上,别人不知道,蔡鞗自己都过不了这一关,比打针还让人畏惧,如此之兵,若非真的没法子,谁愿意做军卒?

大宋朝与汉唐不同,只有汉唐之时的半壁江山,西夏虽强却偏居一处,还不至于直接威胁到了大宋国,辽国却不同,寒冬腊月河水冰封之时,旦夕间可直接杀到汴京城下,如此之情形,宋国兵马又岂能少了?

大宋国需要足够的兵卒,高赋税之下,正常家庭是不愿意让家中男丁入伍的,少了个男丁,就意味着少了个挣钱养家的青壮劳力,也因此,大宋国每每需要从灾民当中挑选军卒,每每将灾民、罪人编入厢军,强行在脸上盖上大印,用以维持庞大的军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