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464章 怪物一般的江南商会

六贼纨绔 第464章 怪物一般的江南商会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唉……”

蔡鞗很是苦笑叹息,拉着苏眉手臂走入府内……

“两浙本就杂事诸多,娘亲在大雪封路时还来陪孩儿过年,孩儿不仅未能第一时间迎接,刚一见面就又这般,着实有些不孝。”

“早在数年前就有杭州诸老打理江南商会,田地虽多了些,依照往日章程照做也不是太过麻烦,至于军中杂事……有三位阁老在,娘亲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苏眉微笑说着轻松,蔡鞗却知道并非如此,早些年就有江南商会,是佃户与商贾共同组建的理事会,如同后世一级级议会,由各村管事、佃户组建的村级理事会,继而到各县、各州,最后才是杭州总理事会,一级级汇总,最后归入杭州总理事会,年底进行总结以及商讨来年所有事宜。

江南商会有无蔡府都无大碍,佃户与商贾是天然的“敌人”,商贾与商贾之间因为田地产出分配之事,相互之间又有着各自之间的战争,为了获得更多话语权,即使蔡府不安排一个人去管理、监督,他们也会竭力、抢先安排人手,也会睁大着眼睛盯着对方,蔡府确定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只需年底盖上蔡府大印即可。

初时总是有些摩擦、混乱,蔡鞗却不怎么过问,任由杭州各家去督理,越是不管不问,各家越是小心谨慎,唯恐不按常理出牌的小五衙内更改了江南商会的规则,摩擦、混乱反而少了许多。

但他知道,这只是因为杭州各家初时心下疑虑、谨慎,过了一两年后,各家间的战争、摩擦会越来越激烈,随着各家胜负决出后,会进入长时间的平稳期。

蔡鞗并不是太过在意各家的争斗,只要各家的争斗、厮杀不影响直接耕种田地的佃户,不影响采茶、养蚕农户,各家愿意如何就如何。

五十万顷田地是多了些,有各家争着抢着往各州县送入子嗣充当管事治理,蔡府顶多在理事会下弄出个“巡察组”四处巡察不法即可,军队方面反而更为简单些,二师、三师都在杭州城外军营内,除了每日“一二一”的操练影响了他人休息外,其余的也没多少事情,就算有也是军营内的事情,有郭涣、阿侬、刘一刀看管着虎子、王禀,军营中并不会闹出什么浪花来。

可这不代表苏眉阿娘就真的成了闲散之人,仅两浙十四州的官吏就是个大麻烦。

土地无数,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个江南商会议事会分会,这些分会几乎独立于世,看着是各州县管辖之下,但是无以计数的议事会只向上一级议事会负责,一级一级负责,如同截取了各州县的管辖权。

原本即便有理事会这般特殊存在时,两浙十四州官府也有法子插手其中,最大的一个手段就是煕宁时确定下来的保甲军制度,十户一保,将天下所有百姓全都并入“保甲”之中,即便有理事会这般异类存在,名下佃户、百姓也还隶属于保甲军一员,可蔡鞗取消了保甲军、义勇军等乡军后,各州县官吏竟没了法子插手江南商会名下理事会、议事会。

商会名下佃户、百姓有了争执、不法,不去官府告状了,全跑到理事会指鼻子骂娘,村寨理事会的管事大多是商贾们下派的,可理事全成员都是当地名望长者,哪里还需要官府审理、打板子,一通拍桌子骂娘就把事情解决了。

有了争执不去官府告状,交税也由各州县理事会直接缴纳,由蔡府直接交付赋税,连派个官吏到村子里捞油水的机会都没了。

蔡府一副要尽收江南田地架势,没了田地,没了田地上耕种百姓治理,那还要官府做什么?

不满!

两浙十四州官吏不满!

不满就要跑到杭州打官司,至于为何不去江宁或开封打官司……

有用吗?跑到江宁有用吗?长江都又被蔡府抢占了,蔡大驸马都把应天抢了也没见开封百万大军围剿,跑去江宁、开封有用吗?

不是南京的杭州,在蔡鞗跑去应天后,杭州也成了事实上的江南首府,两浙十四州官吏,甚至福广、两湖官吏也跑到杭州打官司,蔡鞗知道,仅与这些头脑精明又奸猾无比的官吏打官司,苏眉就不可能真正轻松得了。

听着娘亲毫不在意说着江南纷乱杂事,蔡鞗心下却感慨不已……

“五十万顷田地是极为庞大的数字,官府若是能仁德些,若能够与咱们竞争还利于民还罢,若还是苛捐杂税颇多,估计整个江南的田地都会流入江南商会之中,即便咱们不购买,也会有无数百姓倒贴挂在江南商会名下。”

苏眉点头轻叹道:“咱家是一刀切,是将所有杂七杂八税种全都归于一处,即便是一成赋税,相比朝廷诸多杂税也要少了些,如同百姓主动投入有功名士人名下一般无二,未来肯定也会有无数百姓投入到咱们名下。”

蔡鞗点头赞同,百姓又不是傻瓜,自己会计算出利弊,有了好处,自然会设法成为江南商会中一员。

朝廷的赋税很重,夏税征银,征收的是茶桑麻经济作物的赋税,与之相应的还有人头税,两相加持下,手里没有足够铜钱的百姓只能用茶丝麻来代替铜钱,如此之下,缴纳的赋税可就没法子计算了,有良心的官吏会多拿到赋税的五成,稍微黑心的会赚取倍数或数倍赋税。

百姓手里没足够铜钱,不代表百姓手里没钱,不代表百姓手里没盐钞,关键是税吏并不承认盐钞充当铜钱缴纳赋税。

盐钞的价值是与盐巴挂钩的,是与每人一斤或半斤盐巴挂钩的,照理来说是有价值的,自然也是可以充当纸钞来使用,但对于朝廷来说,这些盐钞是每年卖出的盐巴,如果回到了朝廷手里,岂不是说盐巴卖不出去了?那自然是不成的,朝廷卖盐就是为了赚钱。

盐钞是个特殊存在,在民间因与盐巴挂钩而充当纸钞流通,正如蔡鞗发行的黄金债券与金银矿山挂钩,是有价值的,自然可以替代纸钞流通,但朝廷税赋却不承认盐钞充当货币的地位,除了每年买扑盐场盐巴外,朝廷税赋并不回收盐钞。

但不管怎样,百姓没足够铜钱时,就只能用实物缴纳赋税,一旦用了实物缴纳,税吏就有了可以操作空间,而此时商贾们为了拿到最廉价基础物品,也会配合官府在此时打压价格。

夏税如此,秋税亦是如此,不仅有小斗大斗什么的,还有官方的运粮费、粮储存放费、晒粮损耗、鸟雀老鼠啃食损耗、制造弓箭的牛筋牛角费……杂七杂八许多杂税。

对于百姓来说,缴纳银钱最是合适,该多少是多少,缴纳实物损失的太多,甚至数倍赋税也不稀奇,而这一切都因百姓手里铜钱不足造成的损失,而现在蔡府提供了解决方案,所有的赋税皆由蔡府直接向朝廷缴纳,他们只需要向蔡府付出一成田产赋税和一成佃租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