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3章 入学艰难

六贼纨绔 第3章 入学艰难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蔡鞗不知道苏氏送去汴京一封书信,在他躺在床上三个月时,大致就已知晓这副身体的虚弱。

虚幻也好,梦境也罢,面对无奈残酷现实,他也只能俯身低头,胃口大开,没几日也就可以下地走动,自己强迫着自己恢复些体能训练,较大的后院也成了跑步场地,见他雷打不动每日一个时辰跑步,苏氏对此很是满意。

每日里,蔡鞗只在府里跑跑步、读读书,从不踏出府门一步,有绿桃小婢女的陪伴,日子过得也还算逍遥自在。

看着儿子上进,苏氏犹豫再三,还是提着礼物来到苏家拜访,苏臻苏老太爷亲自带着儿孙在厅堂接见,双方见礼后,一一按照主次坐下。

苏臻捋须笑道:“听闻鞗儿身体已是大好,眉娘提起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了下来,可喜可贺啊~~”

苏氏拉着老人手臂,笑道:“老祖说的是,鞗儿有惊无险,老爷昨日还来了信件,很是高兴呢!说是想要将鞗儿接入汴京,可眉娘觉得,鞗儿身子骨太弱了些,禁不起舟马劳顿,就想着暂时留在杭州,等身子骨结实了些再回京城。”

苏氏话语说完,堂上几人本还满面笑容,下一刻又成了眉头微皱,很是怪异。

苏仁礼皱眉说道:“眉娘担忧鞗儿身子骨是人之常情,但杭州终究是比不得汴京的,有太师照拂岂不是更好?”

苏氏笑容不变,说道:“二叔说的是,汴京各方面都要好上杭州不少,鞗儿从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眉娘也不敢再让鞗儿劳累,暂时也只能留在杭州修养。”

说着,苏氏又看向头发雪白,身着青衣大裳的苏臻,笑道:“鞗儿今时已是蒙学年岁,蔡府上下也皆是举人、进士门第,眉娘不敢耽搁了鞗儿学业,还望老祖怜悯,可让鞗儿在苏氏学堂就学几日……”

“眉娘,鞗儿今时身子尚虚,入学是不是早了些?”

“是早了些……眉娘你也知,我苏家学堂不同于其他学堂,所授也较严,恐鞗儿回京后,难以适应蔡氏学堂所学,五叔觉得,不若鞗儿在家修养,待鞗儿身子骨健实后,由太师亲自教导方才稳妥。”

三叔苏仁寿、五叔苏仁嗣开口,堂上一干中、老男子纷纷点头,苏氏眉头微皱,苏臻一阵沉默……

“蔡太师所学非常人,蔡家登榜进士便有五人,鞗儿大病初愈,正当修养身子骨之时,入学之事还需谨慎才是。”

苏臻如此言,苏氏心下一阵感慨,知道苏家因何不愿自己孩儿入苏家学堂,知道苏家更愿意蔡家远离杭州,脸上略带笑容点头,心下却五味杂陈。

利益是利益,随着蔡京提出“丰、亨、豫、大”理念,铸造“当五、当十”大钱、开了“花石纲”后,民间百姓深恨蔡京,杭州上下也竭力避免与蔡府有些牵连,唯恐自家生意被百姓抵制。

苏家没有明言开口,苏氏却已知晓,苏家学堂已经在她面前关上了大门。

离开了苏府,心有不甘的苏氏又前往王家、孙家、赵家……

蔡鞗听着绿桃的不满愤恨,心下也不知是何种滋味,看着面无异色的苏氏,毫不在意笑道:“山不就我,我就山。他人学堂不愿孩儿入学,我蔡家在杭州置办个学堂就是了。”

“少爷,办学堂是需要先生、山长的,而且……而且总不能只教少爷一人……”绿桃声音越来越低。

绿桃倒是不客气,苏氏脸上浮现一丝不自然,蔡鞗却不甚在意,笑容依旧道:“蒙学而已,用不着什么大儒来充当先生、山长,大家族子女不愿入蔡家学堂,杭州城普通百姓子女不愿,偏远乡下农人子女呢?街道上流浪儿呢?军中子女呢?”

“一日三餐提供饭食,月末给些银钱资助,军中子女入学,将来考取功名,不再与父辈一般是个配字军,孩儿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苏氏一阵犹豫,说道:“我儿终究是要回汴京的,不如为我儿请个先生,府上也清净些。”

蔡鞗挠了挠脑袋,说道:“一人独乐,众人共乐,孰优孰劣,娘亲想来是明白的。爹的根基是汴京官家,蔡家根基是官家喜怒,娘的根基是什么?孩儿觉得……看似是爹的太师官位,实则还是杭州城的产业。”

苏氏神色郑重看着只有大腿高的儿子,许久才微微点头。

“我儿说的是,娘让人去寻些合适先生、山长……”

“娘,不若让孩儿来做学堂山长兼童生吧?”

蔡鞗一脸笑意,苏氏、绿桃、春花、夏荷、秋月、冬梅全一脸怪异看着他。

“娘的初衷,还是为孩儿请先生教导一二,虽大兄他们成了登榜进士,想来娘亲也是知晓缘由根结的,孩儿相信,只要爹在官家面前依然受宠,孩儿就算才识不够,将来也一定会成为登榜进士,所以呢,是不是学识高深先生教导孩儿也无太大关系,办个学堂也花费不了多少钱财,娘亲忙里忙外也甚是劳累,不若随孩儿瞎整胡闹一番。”

苏氏不由一笑,倾斜着身子微点他额头。

“未战先思败,娘是不是认为,娘的钱财已经扔进水里了?”

“听娘话语,娘是答应了孩儿?”

“一病后,鞗儿竟成了小机灵!”

苏氏玩笑,蔡鞗挠头,心下却不知该如何解释,两个不同的人,日夕相伴,他不相信眼前妇人会察觉不出些许差异,但他至始至终都躺在她面前,察觉有些不同,也只能往“开光”上去靠。

童学学堂花费不了多少银钱,各大家族往往都有这种私设学堂,好一些的,学员可以超过百人,差一些的也只家族内一二十个童子。

苏氏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让冬梅给他送了千贯银钱,府院东一处偏僻院落也变成了蔡鞗的私人院落,墙外就是三十余间的“育才学堂”校区。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各大族拒绝了蔡鞗入学“申请”,各大族都在忐忑观望,不愿意蔡家影响了各自名望,却不代表他们不需要蔡京的瞎整胡闹。

官家与之前官家不同,是个会折腾的主,蔡京因此提出“丰、亨、豫、大”理念,说白了,就是朝廷可着劲花钱,往渐渐运转不动的经济河流注入源流,也因此产生了“当五钱、当十钱”、“花石纲”一事。

蔡鞗对“丰、亨、豫、大”花钱理论不可置否,“当五钱”起初流行于陕甘,初时是为了弥补陕甘货币不足情况,铸大钱,一大钱可当五钱使用,后来又在全天下流通,铸大钱当十钱使用。

大宋朝铜钱不足,一大钱含铜量不足以充当五钱、十钱,流言一起,势必会因此贬值,百姓无论贫穷、富贵纷纷可着劲花掉手里的“大钱”,因此商贾获利颇丰,百姓兜里却空空如也,因此,百姓不满,文人弹劾,蔡京这才被罢职不用。

百姓可着劲花掉手里大钱,极大刺激到了经济发展,至少各商贾获利颇丰,因民情激愤,蔡京罢职,朝廷以“兑五、兑十”收回大钱,事实上朝廷并未因此获利。

朝廷收回了“劣币”大钱,百姓因可着劲花钱,兜里空空,一时间市场上没有银钱流动,市场萧条,各大商贾又想起了“丰、亨、豫、大”的蔡京来,官家喜爱奇石,朝臣看到蔡京乱花钱下场,谁也不敢支持,结果又把蔡京生生抬入汴京。

对“丰、亨、豫、大”的便宜“老爹”,蔡鞗不置可否,大钱当五也好,当十也罢,其实并无过错,骤然施行下流言四起,百姓不信任朝廷信誉恐慌而乱花钱,但只要官方认可,愿意回流兑换,有了足够信誉,就算“当百、当千”,就算废弃铜钱货币,时间长了,百姓习惯了,也就算不得什么,也可以从根子上彻底解决了铜荒一事。

可“花石纲”一事……只能说是个臭棋,花钱纯粹是为了官家喜好,这笔巨额金银也绝对不会流入民间金钱流中,只会落入相关商贾兜里,还不如招募流民大肆清理河道呢。

蔡京究竟是真的希望搞活经济,还是纯粹为了满足官家喜好,蔡鞗也不清楚,也不想管……管也管不了,一个几乎还在穿开裆裤的小屁孩,能管得了谁?

一小屁孩成了蔡家山长,可不就笑掉他人大门牙么,本还没几人愿意靠近蔡府,在小屁孩为山长传出后,人流量骤然增加,每一个往来百姓、士子,总是有意无意往蔡府大门里偷瞧几眼。

蔡府大门中开,蔡鞗似模似样坐在正当门的小几后,绿桃站在身边就没抬起过头,小脸红扑扑,总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自个身上。

蔡鞗若无所觉,神情专注看着《百家姓》,桌面上还放着《千字文》、《四书五经》、《诗经》、《史记》……杂七杂八一大堆,除了门外百姓只能看到一小脑袋外,诸多书籍几乎将他生生掩埋了。

……

“呵!这么多书,读的玩吗……”

“嘿嘿,读得完读不完不知道,本公子却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蔡家有的是书册!”

“哈哈……”

众人大笑,纷纷调侃,蔡鞗也不闻不问,也没这么多工夫搭理,正咬着笔尖为《百家姓》注音,不认识的,拿不准的一律画个圈圈,事后只需寻苏氏或四大婢女请教,哪有工夫去搭理门外讥讽嘲笑,若要嘲笑,除了他不通古文外,谁嘲笑谁还不知道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