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121章 平乱(中)

六贼纨绔 第121章 平乱(中)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杨胜又是莫名一阵摇头。

“知府大人担忧百姓作乱,咱家也只以为是王家,是苏家,是孙家……是苏杭商贾们违约,既然与百姓早早签下购买契约,既然买扑了桑农手里的洁丝,就应该依照买扑契约支付桑农银钱,而不是因价格走低而背信弃义毁约,若他们可以肆意毁约于民,咱家是不是就要担心他们同样可以毁约于官府?”

“所以呢,咱家至始至终都不认为这场闹剧是作乱,而小五衙内门前也证明了一切……当然了,杀了人,侮辱了妇人,毁坏了良善百姓府邸……犯了法,官府也绝不能轻轻放过,敢藐视我大宋朝律法……必须要严惩一些人的!”

孙沫淼胸口一阵起伏,可看到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应奉局使朱勔、通判刘越四人不开口,心下知道,他们必然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听着眼前宦官尖锐话语,杭州城发生的一切又像并不简单……

陈建见孙沫淼、杨胜不开口,正要开口,一胸前挂着“义”军卒急匆匆走入厅堂,在他耳边一阵低语……

两浙路制置使陈建看向疑惑不解众人,沉默一息后,向孙沫淼郑重抱拳。

“知府大人莫要太过担忧杭州安危,此时义勇军已经在杭州城外五里,五千虎狼随时可入城弹压。”

听着陈建话语,厅堂内沉重气氛顿时一松,诸多官吏的脸上也略带了些满意笑容。

文书房官吏站起,抱拳道:“城内乱民四处骚扰百姓,此时还只对无良商贾泄愤,时间稍久也必会骚扰了城内良善百姓,还请知府大人下令义勇军入城平乱,还了杭州城安宁。”

孙沫淼点头,正要向陈建抱拳开口,朱勔却在此时突然笑了。

“呵呵……”

“小五衙内颇有些意思,诸位不如暂等一两个时辰,或许那个‘杭州讲武小学堂’让我等另眼相看也不一定呢?”

孙沫淼一愣,皱眉不喜蔡京的狗腿子,可转头一看……在坐的无不是与蔡家有些关系之吏。

通判刘越看向默然不语的陈建、喝着茶水的赵约、面露笑意看来的朱勔、点头赞同的杨胜……心下一阵苦笑摇头,向着冷脸的孙沫淼抱拳深深一礼。

“义勇军自周边各县调遣而来,虽为‘义勇’,实则为保甲之乡民,若无整顿军纪,入城亦难说是弹压乱民,或是为祸城中百姓,还请大人三思为上。”

满堂官吏皆是一愣,这才想起“义勇军”是怎样的一支军队。

……

熙宁年时,王安石行保甲法,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中有男丁两人者,选一人为保丁,家中超过两丁,则另选一丁为附丁,设都保正、副都保正、大保正、保正。

保甲军初时只参与缉盗,熙宁四年时开始演练刀兵骑射,并将保甲军分为四等,第一等骑射武艺胜出者授予官职,第二等兵免徭役一个月、役钱两千、马藁四十,第三、四等兵与第二等兵差不多,只不过根据当地情形,适当的予以一些减免。

五年,保甲军隶属巡检司,轮番入巡检司演练武技。

六年,保甲军设印符,轮值入巡检司时隶属于所在县令管辖,未轮值者隶属司农寺,并设“永兴、秦凤、河北东西、河东”五路和“荆湖、川、广”三路监司统属,正式被纳入正规军之中。

保甲军正式加入正规军序列,与禁军一般享受正规待遇,都、副保正月俸七千钱,大保正月俸三千钱,保正月俸千钱,另有月粮、锦帛,不仅如此,两千保甲军可选三人入京参与大武比,授武状元、武进士、武俊士、武选士,都保正、禁军指挥使者赐与下班殿侍,副保正、副指挥使赐予三司军将,正副都头与守阙军将,赐衣、马及银带、银裹头杖。

熙宁八年,保甲军不再隶属各县,直属于兵部,增一名判官、两名主簿、十名公事官吏,分按各州,政令属枢密院。

元丰元年,翰林学士、权判尚书兵部许将修《开封府界保甲敕》,二年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保甲二十二县立教场十一所,大保长计有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大保长设一名禁军教头训练刀兵,计有禁军教头二百七十人,都教头三十人,使臣十人。

三年,大保长训练完毕,遂立《团教法》,以大保长为教头训练保丁武艺,一大保改为一团,河北、山西、河东三路各增文武一人提举所辖保甲兵。

四年,五路义勇军皆入保甲军,府界、河北、河东、陕西路有保甲、都保共有三千二百六十六人,正长、壮丁有六十九万一千九百四十五人,熙宁九年,义勇军、保甲军、民兵共有七百一十八万二千二十八人。

熙宁四年时,王安石曾经算过一笔账,近七十万保甲军可以节省一百六十六万一千四百八十三钱。

将近七十万的保甲军,所付出的不过是提举、判官、主簿、公事官、都保证、副都保正、大保正、保正三十二万贯银钱和一些教头赏赐。

但司马光极为厌恶保甲军、义勇军,欲将所有保甲军、义勇军、民兵全部废置归农,看着王安石确实增强了大宋国实力,初衷是用半农半兵的保甲军、义勇军、民兵代替耗费颇大的募兵禁军、厢军,事实也确实节省了银钱,毕竟募兵最低等级的兵卒也要支付三百文的月俸,一年也需要三四贯银钱,而保甲军、义勇军、民兵不需要,保甲军兵分四等,待遇最高的一等保甲军岁俸也只两贯银钱、免役一个月和给了四十斤马藁。

但是有一点大宋朝无法解决,就是大宋朝除了放屁不纳税的高赋税制度,高赋税之下,必然会造成物价的居高不下,熙宁九年时,保甲军、义勇军、民兵达到恐怖的七百万,即使轮流巡戍,也会造成大量劳力流失,物价本就居高不下,劳力的流逝必然会造成生产物资的劳力不足,物少价必高,又一次隐形的推高了物价。

物价居高不下,这些半农半兵性质的民兵如何养活家小?

于是,本该缉盗的保甲军、义勇军、民兵,转身成了“盗贼”。

根据大宋朝税赋律法,坐商税率3%,行商税率2%,所谓行商,就是从杭州贩卖货物到开封,沿途不能停留贩卖,每次停留贩卖,税率就是坐商3%税率,从杭州到开封,究竟要经过多少州县?每过了一次州县,就要缴纳2%的税率,甚至于经过一个不大的县治被义勇军征收数次。

不仅保甲军、义勇军、民兵光明正大征收所在州县赋税,明里是兵,暗里为匪也不稀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