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六贼纨绔 > 第111章 朝廷封市

六贼纨绔 第111章 朝廷封市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3:49:57 来源:笔趣阁

老工匠们慌了,能寻到肯花大价钱瞎作的冤大头可不好找,一艘船没造出来,银钱就花了十万贯,田地、庄院应有尽有。

谁家都有三五个小子,也不是非得强硬要求他们的小子全都选择工匠,但每家多多少少拿出一两个吧?没人愿意研究船只建造技术,人一旦死了,船厂也就完了,那他还不如直接向其他船厂订购呢,也没必要花费偌大代价养着他们了。

船匠们唯唯诺诺却不尽心配合,辽国的那些先生们更是滑头捣乱,二期学子确实不愿成了船匠,若真的尽心劝解开导,他还真不相信会没有一个愿意入水务学堂的。

“没一个尽心尽力的!”

蔡鞗生闷气,苏眉苦笑叹气,说道:“我儿太过仁慈了,顾琴娘也不适合管着学堂,还是让秋月和冬梅接管两个学堂吧。”

蔡鞗一愣,想了下,点头道:“也好,还是让秋月姐和冬梅姐整治他们好了,孩儿确实不适合管着他们。”

苏眉默默拿出一封拆开了的信件,叹气道:“我儿……或许是对的。”

蔡鞗有些摸不着头脑,拆开了信件后,看到的正是“赐马植姓名赵良嗣,任直龙图阁,加佑文殿修撰”,一阵摇头苦笑道:“娘亲还是莫要管了,一时半会儿朝廷也拿不准联金抗辽的事情,至少在女直人还未占据优势之前,朝廷是不可能轻易决定了的。”

“唉……”

“想再多也没用,朝廷是不可能听了咱们的,自大的文人更加不可能听了一稚子妇人之言,还是管着咱自个吧。”

蔡鞗对大宋朝有些失望,苏眉轻声叹息,又说了句蔡鞗愣住的话语。

“数月前,苏家借了娘亲五十万贯银钱与人对赌买扑锦帛,只是如今锦帛的价格掉了许多,昨日苏老太爷找到了为娘,想要用锦帛来偿付五十万贯银钱,娘亲有些犹豫,我儿以为当如何?”

蔡鞗有些摸不着头脑,欠了债务,用锦帛价值物品来偿还也是一个法子,自然是可以……

“娘亲,今岁的锦帛是不是太多了,价值掉了狠了些?”

蔡鞗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犹豫问出,苏眉点头道:“比去岁低了近三成,主要还是因这马植缘故。”

见儿子疑惑不解,苏眉解释道:“官家关了北面的市易,锦帛无法贩到辽国,所以价值低了不少。”

……

蔡鞗一阵皱眉,突然开口道:“娘亲可以拿出多少银钱来?”

苏眉暗自计算一番后,说道:“四百万贯,若抵押了咱们的田地、店铺,可以筹到五百万贯。”

蔡鞗曾经看过后世胡雪岩的书籍,又特意查了些资料,知道满清时,一年熟丝不过五万包,一包百斤计,一年产出也就五百万斤熟丝,宋国的人丁远不如满清之时,宋国的海外市场也绝对没有满清时的庞大,仅仅只是因为宋国高赋税之下,这才造成的异样繁荣。

知道宋国繁华,也只是看着而已,从上至下,从普通百姓到了商贾,除了官吏外,所有人的衣兜里已经被朝廷四掏八掏的掏空了。想着满清时的熟丝产量,即使暂时还无法得知宋国的熟丝确切产出,也可以大致估算了出来。

一亩地,后世有化肥情况下,可以产出六百斤鲜茧,这个时代能够达到三百斤就已经难得,由鲜茧到干茧,到生丝、熟丝,三百斤能产出二十斤熟丝就已经顶天了,正常的熟丝价格是一斤一贯钱,纵使满清一年产出,五百万贯也足以吃下所有熟丝,事实上,仅宋国一百二十万军卒和数十万官吏,以及不知多少的富户,每年就需要吃下三百万斤以上,苏眉说出“四百万贯”后,蔡鞗不认为吃不下所有货物,脸上也露出了些笑意。

“抵押田地就算了,朝廷想要联金抗辽,故意拖延辽国的‘保护费’试探,辽国锦帛的价格肯定会上涨,低买高卖的好事可不多见,娘亲又怎么犹豫了呢?”

苏眉苦笑道:“商贾自是明白低买高卖的道理,只是宋国已经封了与辽国的市易,半月前苏老大已经提起了此事,边境巡查的较为严格,所以……”

蔡鞗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不由自主想到了海运……

苏眉再次开口道:“你三兄已经领着船只巡海了,禁止宋国船只北上辽国。”

“……”

蔡鞗很是无语,这还没确定是否联金抗辽呢,朝廷就先阻止了两国经贸往来。想了一会,咬牙问道:“辽国此时的锦帛价格是多少银钱一匹?”

苏眉苦笑道:“在宋国封了市易后,辽国的锦帛一日涨了一日,此时上等绢价四十至五十贯,中等的也值十五贯银钱,下等的五贯左右,价值比往日涨了一倍,所有人都眼馋,却无法北上贩卖。”

“苏老太爷前来,意思是咱家以往日价值收了各家锦帛,各家给予相应的便利,毕竟海上巡查走私的是你三兄。”

蔡鞗一阵无语,摆了摆手道:“那还是算了吧,那些老狐狸也太会坑人了,锦帛比往日价值低了三成,他们却要咱家以往日价值收了市面锦帛,他们不仅不亏,反而还赚了,咱们呢?且不说三兄的事情,三兄是镇江知军,顶多也就管着江浙一带水域,三兄管不到淮南吧?管不到登州、密州、海州、楚州吧?”

“好嘛,咱家海上走私,一旦被截获,不仅货物丢了损失惨重,朝廷上不满老蔡的大臣们必会用此事弹劾,官家若不借机敲打两下老蔡太师,孩儿把头拧下来给娘亲当球踢!”

蔡鞗很是不满道:“那些老狐狸们算计够好,顶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自己腰包鼓鼓,咱们却要担负如此多风险,这笔生意还是别做了,坑人!”

……

“好像……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做了这笔生意……”

苏眉正要点头,听了这话语又是一愣,有些不解。

蔡鞗眉头微皱沉思,说道:“那些老狐狸都不是靠谱的混蛋,孩儿更愿意他们倒霉,他们倒霉了,咱们就会在今后占了便宜,顺势收了他们的田地和店铺,对咱们更为有利。”

“辽国锦帛倍余市价,咱们桑农所出却要低了往日价值三成,若朝廷禁令时间拖久了些,市面价值可能还要低了些,与粮贱伤农几若相等,终是不妥的。”

苏眉皱眉道:“娘亲也以为我儿是对的,正因此,娘亲才想着收了杭州锦帛,为蔡家积攒些恩德。”

这才明白了缘由,明明知道老狐狸们算计,还要往上撞,又不认为这种做法会让那些老狐狸们感恩戴德,或许会坑了她一把也不一定,摇头道:“孩儿不相信他们,人老为妖,心思太多的老混蛋不值得信任,他们也不会对娘亲感恩戴德,只会认为娘亲占了他们的便宜。”

蔡鞗说道:“此时还未真正到了夏税之时,买扑也只纸面上的数字,市价却已跌了三成,虽有朝廷罢市缘故,却也说明了不仅仅只今岁蚕丝量多,去岁同样有了旧丝屯积,否则不会比往年低了这么多。”

“这些大商贾一者自官家织造买扑上等绸缎,一者自民间百姓手里获取中等、次等丝绸,官家提前买扑就是为了避免市价低了,影响了税赋收入,这些商贾损失在所难免,一边损失,势必会一边赚取不足,从何处补足?只能更加打压了百姓手里的丝绸锦缎价值,只会导致百姓愈发艰难。不仅不能帮助了杭州普通织工农人,反而会成为他们欺压的帮凶。”

蔡鞗目光闪烁不定,一阵思索后,笑道:“娘亲不如让孩儿再胡闹一番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