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一品宫女 > 第一二四章 陛下的定情信物

一品宫女 第一二四章 陛下的定情信物

作者:弈澜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2-20 23:22:42 来源:笔趣阁

——————今天上传的格式很诡异,重传一遍,不是更新哈——————————

虽然那天在御书房里,淳庆帝曾经说过“江南你也不要再去了”的话,但是就算是淳庆帝那也不能朝令夕改,所以一任三年的吴州府知府,萧庆之还得继续当下去。经此一事,淳庆帝对萧庆之更温和,甚至可以看得出更加喜欢了,但是却似乎不再是那么器重。

就像是顾弘承,淳庆帝一直认为这是个好儿子,但不怎么看好这个儿子做皇帝的前景。萧庆之也一样,淳庆帝私心底喜欢这样重情重义的孩子,但做为一个臣子,他做的似乎就处处漏洞了。

少年人要有少年人的朝气,淳庆帝觉得还是应该观望一下,如果少年时胸中一点热血没有,老成得跟那些老朽一样,那反倒应该心怀不安。

“若不奉召再归京城,朕要治你的罪。”淳庆帝看着萧庆之唇红齿白地站在自己跟前,不由得心生感叹,这孩子越长越好了,江南的水果然养人,把个炭头都养成了玉面郎君。

“是,陛下。陛下,殿下……”

“再说朕就留下你让你去东宫陪太子禁足。”淳庆帝满面笑意,语调却凉冰冰的。

见状,萧庆之赶紧深深一礼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和玉璧一道骑马奔远了。轻车简骑的来,轻车简骑的回,本来玉璧说走陆路,但是萧庆之却坚持走水路:“走水路轻便一些,晕船症好像也不是那么严重了。”

于是一行人又上了船,这回却在出京后转了个弯,向着另一条水域去了。问明了船家才知道,要绕吉水经琴山。玉璧得到答案后,想了半天都没想明白,明明有船可以直到吴州,而且还不用绕道,为什么萧庆之却挑了这艘船绕这么大个弯子?

“你有阴谋。”站在船头,玉璧这么跟萧庆之说道。

“过几天就是子和生辰,去看看他罢了,能有什么阴谋。”萧应之在福田做县令,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福田县地处山区,书信来往不方便,萧庆之这回也是一时念起。

一听是去看萧应之,玉璧就不说话了,这家伙真是百折不饶,就算被萧张氏嫌弃成这样,就算是大约知道自己的身世,也照样是那么的热爱着这家人。到福田县外的码头下船,令武先去县衙送信,玉璧和萧庆之则领着俭书和桑儿慢慢走。

一路上倒真是见民风淳朴,但百姓的生活苦得可见一斑,这时不是农忙时节,大部分百姓都在屋里做着手工活计,或纺纱或织布,男人或打铁或做木工活,都是勤劳而淳朴的劳苦大众。福田县处江南西道边陲,深山老林纵横交错,从码头到县上走路得大半天,骑马也得一个时辰往上。

“穷山恶水啊!”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也不可一概而论,普通的底层老百姓,又能刁到哪里去。只要你不触犯他们生的权利,他们都是很好说话的。

路上,碰上大人小孩儿大多衣不蔽体,像看外星人一样围观着他们四个人,萧庆之竟站着看了半晌:“我小时候大抵也这样,泥猴似的,家里也不给穿太好的衣裳,穿了出去也是浑身破烂沾满泥浆子回来。那时候,不知道叫忧虑,更不知道这世间有多大,只知道满山遍野瞎乐。”

原来是想起自己小时候了,玉璧还以为这位犯了圣人癖,结果人家根本想的不是一回事:“我还以为你是怜悯他们生活不易,正要做散财童子呢。”

却见萧庆之望着一群正在拿杂草织昆虫的小孩儿,笑道:“一时散财,只能让他们心生侥幸,说到底这是子和的责任呐。”

“罢了,你不散财,我散。桑儿,桔子糖还有没有,让他们别围着看了,一人发几颗让他们赶紧回家去,难道真要跟着我们马后边到县城去。”玉璧说完就让桑儿去那不多的行李里把桔子糖拿出来,这是在京城街上买的,当时看着新鲜,随手买了点在路上当零嘴吃。不过太甜了,后来给谁谁都不爱,想来孩子们会很喜欢。

桑儿拿着一小袋子糖去发,小孩儿们一捅而上,倒也不抢,拿了糖就欢天喜地离开,也不见谁多要。得了糖果,有往嘴巴里塞的,也有往口袋里揣的,吃了糖的孩子一脸满足和高兴,把糖揣在口袋里的则大多快步跑走了。

不一会儿,一小袋桔子糖就发光了,桑儿把装糖的袋子和最后一粒糖都给了坠在后边怯怯地不敢上前的小姑娘。那小姑娘跟着桑儿走了几步,没过多会儿就被一个妇人跑上前来抱回去了,还向桑儿道了声谢。

玉璧和萧庆之相视而笑,正要走,却忽然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那原本抱了小姑娘走的妇人又急急忙忙地走上前来,用福田话夹着少许只能猜出内容的官话慌慌张张地跟他们说着什么。闹了半天都没谁明白,还是萧庆之看到家家都在关门闭户问道:“大嫂,可是有盗匪要来?”

那妇人赶紧点头,又冲他们指了指自己家,一行人心领神会赶紧牵上车马进去。妇人刚把门窗关严实,外边的马蹄声就近了,大家在屋里大气也不敢喘。萧庆之和俭书一个站在门边,一个站在窗边,玉璧则和几个大大小小的女子在后头站着,一个个如临大敌。

“屋头的人听到,早说要纳平安钱,某家兄弟要得不多,算是给乡亲们留了条活路。不过,要是一不交,二不交,三还是不交,那某家兄弟就不客气了。某家兄弟在这等一刻钟,要是冒得人出来,那杀人放火的事,某家兄弟也不是不敢做。”喊话的汉子,半是官话,半是福田县土话,明显不是本地人,土话学得不怎么地道,倒是官话很地道。

玉璧在屋里睁大眼睛,心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土匪,玉璧和桑儿倒还好,两个男人也只是脸色难看一点。却苦了那妇人和小姑娘,抱在一起涕泪横飞,母女两哭得好不凄惨:“不要出声,刚才进门前我已经替你家把锁上好了,应该不会有事。”

原本俭书是好心安慰,但母女俩一听,更加哭得伤心了。玉璧凑上去,细声细气地问道:“大嫂,你放心,有我们在,不会出事的。”

但那母女俩还是啜泣着,一个赛一个的伤心。在母女俩的哭声里,萧庆之侧耳听着屋外的动静,他虽然不是什么大圣大贤,但真让他看着这群人杀人放火,那也不可能。门边的俭书看了眼自家侯爷,轻声道:“侯爷,不要冲动,他们有几十人,光凭我们会有损伤。”

“我们不能动手,我们打完甩手就可以走,来日他们会报复到这里的乡民身上。”萧庆之未尝没有想过杀出门去,但这念头刚升起就被掐了下去:“俭书,你在这里护着他们,我去跟他们说几句。”

“侯爷,你不能这么冲动。”俭书忙要去拦,但他的武功也就是花拳绣腿而已,哪里拦得住萧庆之。

玉璧也想拦,其实他们不出面就是了,让这位大嫂捧了银钱去,先渡过眼前。回头去了县城再让萧应之带得兵来把这群土匪给灭了就行,哪里用得着以身试险。可她也来不及拦萧庆之,萧庆之到底是军中的热血儿郎呀!

不过,萧庆之要没有把握不可能出去。

“哟,出来个小白脸,一人五十个大子儿,赶紧交上来。”领头的粗汉子原本还小心防着,一看萧庆之穿着襦衫,看起来文文秀秀的就笑出来。

“听口音兄台关西人,关西当地都是军中后裔,想必你父辈祖辈扛过刀剑上过战场,说不定还立过军功。兄台既然有这样的出身,为什么还要做这有今生没来世行当。”萧庆之问道。

“还是个熟门熟路的,得,你就不用交了。”领头的汉子见萧庆之一副云淡风轻,胸有成竹的样,心里直犯嘀咕,于是就抢先免了这白脸书生的平安钱。

“我在关西营里待过四年,我知道你是谁。”萧庆之说完走近前,骑在马上的土匪们个个严神戒备,三十步开外,萧庆之停下,冲那领头的汉子说:“沈大成,还认得我吗?”

“侯……侯爷。”

“很好,看来还认得。”

“侯爷……看什么看,还不快把刀收起来,别惹侯爷笑话了。”沈大成翻身下马,走到萧庆之面前行礼,然后恭敬地站在一边:“侯爷,您老怎么到福田来了。”

“我若不来,怎么知道你居然做起占山为王的勾当来了。”萧庆之冷冰冰地看着沈大成。

好半会儿,沈大成才带着哭腔地说:“侯爷,小的才上山三天,要不是被人一伙强盗抢了盘缠,小的哪里会做这勾当。小的也不知道小的居然这么倒霉,还没开张就遇上了侯爷您老人家。”

看了沈大成许久,萧庆之才确定沈大成说的是实话:“很好,那就还有得救。”

……

这结果,真意外。

更意外的是,沈大成身上居然带着件东西,还是当年沈大成在萧庆之帐下做先锋时,萧庆之赏给他的。

“玉凰。”

“是,玉凰。”

“你干嘛非要从沈大成身上要回来,怕他将来再混不下去给你当了?”

“不是,玉璧,这是陛下的东西。如果我没记错,不是陛下赏赐给我的,是父亲给我的。这样的东西,陛下也不会赏给父亲,这……这是陛下的定情信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