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奴牙郎 > 第531章 凉州之变(中)

大唐奴牙郎 第531章 凉州之变(中)

作者:夜尽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5 13:53:03 来源:笔趣阁

周钧找了张折椅,坐了下来,看向屋中的杨玉环,说道:“进门之前,我倒是想过不少可能,却怎么也没有料到,在这里等我的人,居然是贵妃娘娘。”

杨玉环那张绝色倾城的脸孔,在烛火的照耀下,满是不安和恐惧:“周二郎怕是不知,我的这条命,还有你的命,眼下都系在了一起。”

周钧看向杨玉环,沉默不语,等待着后者的解释。

杨玉环定了定神,说道:“差不多两个月前,从南方来了一只商队,入了凉州宫城,说是要献上一件宝物。起初,陛下因为房相收复长安不利,身体抱恙,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后来,高力士见了陛下,又提起此事,陛下这才会见了那群行商。”

周钧:“那件宝物,究竟是什么?”

杨玉环:“我不知,只知道陛下看了那宝物之后,居然将那群南方来的商人,留在了宫中,彻夜长谈,直至天明。”

周钧闻言,皱眉问道:“你可见过那群南方来的商人?”

杨玉环摇了摇头:“没有,我一直在万春公主的府中,很少回宫。陛下将那群人接入中殿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出来。”

周钧沉思片刻,向杨玉环问道:“适才你说,你我的命都系在了一起,这是何意?”

杨玉环:“大约半个月前,陛下派出内侍,来了公主府,说是要接我回宫住上一段日子。我告别囡娘,入了宫之后才发现,宫城内外皆是近卫,城门、城楼、府所等等,都是重兵把守。陛下那时又下了旨,宫城内外封锁通行和消息,一概人等,只许进不许出。”

“我心中惊惧,四处打探消息。长期跟在陛下身边的范吉年,私下里告诉我,陛下已经拟了一道圣旨,只等周二郎回来,就打算昭告天下。”

周钧:“圣旨?”

杨玉环长吁一口气,颤声说道:“陛下打算禅位,以太子李亨代为帝君。”

周钧眼神变冷,轻轻说道:“这般说来,那群南方来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行商,而是李亨派来的说客。”

杨玉环神色中满是惊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想要去找陛下劝说,请他收回圣旨,范吉年却告诉我,陛下已经下定决心,此时再去,反而会惹来圣怒。”

周钧听到这里,不自觉摇了摇头。

杨玉环心机尚浅,这种时候去找李隆基,求他收回圣旨,不仅无法成事,反而会连累通风报信的范吉年。

杨玉环身体微颤:“太子在马嵬坡时,勾连陈玄礼,杀尽杨家上下,又逼迫陛下赐死于我……倘若他上位,必定会心生恶念,再想尽办法除掉我。”

周钧劝道:“陛下禅位的圣旨尚未昭告,此事眼下尚有转机。”

杨玉环看向周钧,咬着嘴唇,用力摇头说道:“周二郎,你不明白!陛下在你回来之前,特意从河西军和凉州军中抽调了军卒,又将其与宫中禁卫编成一军,将整个凉州城团团围住,只等你回来,便举行仪制,正式宣布禅位!”

周钧见杨玉环声音渐高,言语之中有着压抑不住的惊恐。

他心中清楚,当年的马嵬坡之乱,在杨玉环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如今又浮现出来,引得贵妃失态。

周钧无奈,站起身来,走到杨玉环的身边,一只手将后者拉入怀中,另一只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低声说道:“隔墙有耳,勿要喧哗。”

被周钧搂住腰肢的杨玉环,浑身一颤,强自定了定神,微微点头。

二人保持这个姿势好一会儿。

软玉在怀的周钧,只觉得怀中女子柔若无骨,鼻中满是清淡的花香,他慢慢放开杨玉环,开口说道:“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些什么?”

杨玉环用手捋了捋耳旁的头发,脸上有些发热,不自觉向后退了一步,轻声说道:“我找人去打听了一番,陛下有意褫夺你天下兵马元帅一职,再封你为异姓王。”

周钧:“先解了兵权,再用封爵来稳住我?”

杨玉环:“不仅如此,那些忠于你的一众将领,也将会被各自剥夺兵权。郭子仪、李光弼、封常清等等,都会被调离原本的职位,去往其它地方任职……而周二郎你,将会留在凉州府所之中,再也不能外出。”

周钧:“看起来,陛下这是打算一网打尽。”

杨玉环点头,又问道:“周二郎,你打算怎么办?”

周钧:“当初,陛下令房琯领二十万大军,明面上是收复长安,其实却是令凉州诸多军队,归于房相,再与我麾下的军队互成均势。如此一来,房相收复长安,我平定河北,陛下以此来平衡朝堂,确保不会有人一家独大。然而,早在陛下打算用房琯南下之时,我就知道这二十万大军,必定会大败。”

杨玉环:“周二郎早就知道房相会败?”

周钧:“陛下也是看准了我将安西军和北庭军主力,派到河北,手中再无可用之兵,这才敢铤而走险,囚困我于宫中,打算做成一盘死棋。”

杨玉环轻声问道:“周二郎可有破局之法?”

周钧:“棋局是死的,但身为棋子的人,却是活的……回凉州之前,我就与麾下谋士推演了局势,自然也有了应对之策。”

杨玉环听到这里,心中稍安。

周钧看了眼窗外,对杨玉环说道:“娘娘,时间不早了,该回去歇息了。过不了多少日子,一切自然会有分晓。”

数日后,凉州城中,一间佛刹的地下密室之中。

孔攸走入房中,看见最里间坐着的一名将领,躬身行礼道:“王将军。”

那被称作王将军的中年男子,正是房琯二十万大军东路军的主将王思礼,只听他苦笑摇头道:“某在潼关大败于安守忠,愧谈将军二字。”

孔攸:“倘若不是王将军力挽狂澜,东路军的八万将士,在撤退的途中,怕是要尽成了贼军的俘虏。”

王思礼闻言,摇摇头,面上尽是苦笑。

孔攸又说道:“二十万大军收复长安,朝廷执意要以房琯为帅。房琯此人,从未上过战阵,不过是一纸上谈兵的文官……长安一战,倘若朝廷知人善用,舍弃房琯,无论是由程千里老将军,还是由您来领军,此战的结果必定不同。”

王思礼也不说话,只是喟然。

孔攸:“想当年,潼关之战,也是一般的境遇……王将军曾在哥舒大帅帐下效力,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后来兵败灵宝,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听见哥舒翰这个名字,王思礼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哥舒大帅,是因杨国忠进了谗言,这才不得不仓促出战,最后才酿成大祸。”

孔攸:“王将军,攸有一问,潼关之败,是因为杨国忠进了谗言,那长安之败,又是谁进了谗言呢?”

王思礼听见这个问题,整个人愣在了当场。

孔攸又说道:“我听人说,哥舒大帅驻守潼关时,王将军曾经进言,劝大帅清君侧,率军回身攻入长安宫中,可有此事?”

王思礼闻言,惊到站起身来,问道:“你是听何人说的此事?!”

孔攸侧过身,双手拍了拍。

只见房门处走进来一位老者,却是昔日哥舒翰幕僚府中的掌书记高适。

王思礼瞧见高适,身体一震,连忙走上前来行了一礼:“高长史,当年潼关陷落,某曾经派人四处寻找你的下落……”

高适摆了摆手,向王思礼说道:“王将军,高某今日的来意,你怕是能猜中一二。”

王思礼抬头看了高适一眼,又侧头看了孔攸一眼,犹豫不决。

高适打开随身的行囊,将一柄宝剑放在了案台上,对王思礼说道:“此剑乃是哥舒大帅的佩剑,老夫携着它去了灵武,又见到了周大帅。在那之后,老夫陪在大帅身边,四处征战,最终眼见大军兵临范阳,大唐光复指日可待。”

王思礼看着宝剑出了神,剑鞘的末端上,还有些许暗褐色的痕迹,想必就是哥舒大帅自刎时的血迹。

高适:“这么多年下来,老夫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哥舒大帅的潼关之战、房相的长安之战,唐军有二十万之众,占尽了优势,为何打下来会是这个模样?而河北战场,周大帅麾下只有十万大军,却能势如破竹,兵临范阳?”

王思礼闻言,面露思索,心中隐隐约约有了答案,但却不敢承认。

高适:“朝廷重用奸恶,却掣肘贤能,致使河北叛乱至今已有两年,不仅丝毫不见结束,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放眼天下,万马齐喑,只有周大帅领军破敌,兵临范阳,有望结束这场浩劫。”

停顿了片刻,高适又向王思礼问道:“你已经见过了那群南方来的行商,又领旨率河西军驻防凉州,宫中打算如何对待周大帅和他麾下的那些将领,想必你也是知晓的……王将军在潼关败给了叛军两次,难道就不想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且,太子当年在马嵬坡,勾连禁军叛乱,事败之后,又不顾盟友,远走他乡,已是不忠不仁不义不孝,王将军觉得这样的人,又如何能主持大局?”

王思礼面露挣扎。

高适:“当年,你曾经密劝哥舒大帅,回宫清君侧,可惜最终功败垂成……如今,你又有了一个同样的机会。这一次,将军打算如何做?”

半个时辰后,孔攸和高适一起出了密室。

孔攸向高适躬身行礼道:“攸谢过高长史仗义执言。”

高适看了孔攸一眼,沉声道:“伯泓,从见你的第一眼起,我就不喜欢你。”

孔攸闻言,也不气恼,只是听着。

高适:“只是这一次,范阳开战在即,倘若陛下此时撤了大帅之职,再调走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河北长期累下的心血和努力,将会毁于一旦。情不得已之下,我才出面,帮忙去劝说王思礼。”

孔攸拱手说道:“长史高义。”

高适:“先前,你曾代大帅,答应我一事,莫要忘了。”

孔攸:“长史放心,某言出必行。”

高适点点头,转身离开了此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