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潜龙 > 五百六十二:亲戚

红楼潜龙 五百六十二:亲戚

作者:尚二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0 03:43:41 来源:笔趣阁

贾母歪在榻上,闻言笑道:“你还能有什么趣事?我看到你啊,就像是看了趣事儿了!”

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凤姐儿脸皮厚,闻言也不尴尬,只是高声笑道:“哟!我还不知道我这么讨老祖宗欢心呢!那可好!只要老祖宗看了我能多开口笑笑,再活个一两百岁,那我就是天天在您老面前都好!”

众人闻言都是笑,贾母笑看了王夫人一眼,点了点王熙凤道:“就你这个猢狲,果真天天在我身边,你不烦,老婆子我也要烦死了!你有什么事啊,就快说,说完就走你的罢!”

看到王熙凤被“嫌弃”众姐妹不由得都是嘲笑了起来,凤姐儿也不恼,笑着道:“这话说来有趣,去年年下里,打外面儿来了个亲戚,自称是姓刘,说是太太家里的,年景不好,来求个安生过年。”

众人闻言皆是沉默了下来,贾母更是看了一眼王夫人,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凤姐儿在给王夫人难堪?穷亲戚借着你的光上门儿打家里秋风,不怎么好听啊…………

王夫人心中也是纳闷儿这个凤姐儿今儿是玩的哪出,不过还是笑着解释道:“她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恍忽间是有这么回事儿,不是什么正经亲戚,只是早年间她父亲与我父联了宗,认作了子侄。”

邢夫人在一旁好一顿幸灾乐祸,颇有些戏谑挑衅的看着王夫人,王夫人自然是懒得搭理这个二百五妯里,所以只是澹然的笑着并不在意道:“既然求上门来,我也没见她,打发点儿银子回去便是了。”

贾母闻言心中暗自恼怒凤姐儿不懂事,面上却也是笑着给王夫人台阶下道:“正是如此,既是联宗,那便也算的是亲戚,亲戚若非有难处,也求不上门来,咱们既然能帮一手,拉一把又如何?”

彼时颇兴联宗之说,意思就是两个同姓的凑到一块儿明明没什么血缘关系,但是却认作一个祖宗,为的不过是利益罢了,大多是为了趋炎附势,搭上一个“亲戚”的名头。

凤姐儿看到贾母和王夫人面色中似乎都有些不悦的意思,不由得一笑道:“正是如此,我也是这么寻思的,所以打发了她二十两银子留了顿饭便走了,只是临走前嘱咐了两句,说是家里什么也不缺,独独老祖宗年岁高了,爱吃个地里的野意儿,若是来年年景好了些,现撷些自家种的那么些个瓜啊果啊什么的,送些进来给老祖宗和太太尝尝。”

贾母点了点头,这话说的还到位,人家虽然是上门儿打秋风的,好歹也算是个穷亲戚,你贾家是发达点儿,没必要平白无故的羞辱人,这样谁还愿意跟你们走动?

所以凤姐儿这话说的还算是照顾了刘姥姥的情绪了,毕竟庄户人家也就拿的出来个瓜果蔬菜之类的物事,人家虽然也知道你说的是客套话,可好歹心里是舒服的。

王夫人心里却越发的觉得凤姐儿今儿奇怪!这话揭过去也就揭过去了,你还一直说这些做甚么?

凤姐儿拍手笑道:“奇就奇在这儿了!我这话也不过就是随口一说,毕竟谁真的看得上他们穷苦人家那仨瓜俩枣儿的?偏偏是这位刘姥姥,竟挂在心上了!这几日眼瞅着连下大雨,她恐怕那些刚结了瓜果的架子蔓子倒了,匆匆的就撷了几篮子野物儿就来孝敬老太太了!”

这话一说完众人不由得都是有些新奇,就连贾母也不由得有些好奇的道:“果然吗?她如今在何处?”

凤姐儿笑着道:“正在前面,原本放了瓜果就要走的,我强留着喝口热乎的,这城门方开,晨露寒重的,怕她身子受不了!”

众人闻言不由得都是有些啧啧称奇,湘云闻言原本都有些犯困了,却笑着道:“这么说来,这位刘姥姥倒是还颇有几分古之仁人义士的风范!”

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黛玉笑着道:“什么仁人义士?若是这般也算是作仁人义士的话,那着史的人可就得忙坏了!”

众人都是大笑了起来,黛玉是没觉得有什么的,不过是个打秋风的,或许是知恩图报了一点儿,但是本也是贾家先善待了她她才如此,再者说…………

黛玉暗地冷笑了一声,这几个月连绵的大雨,她庄户人家上哪里现撷的瓜果?果真有,也早就落了!

黛玉暗戳戳的瞥了一眼嘻笑的凤姐儿,这个凤丫头不老实!说的那个刘姥姥多不一般,实际上细细一想就能想明白,这数月的大雨,京畿靠种田生活的百姓有几个能活下去的?

正是秋收时节,粮食还没来得及晾晒,转眼就都泡了雨水了,白白干了一年什么收成也没有!岂不是连过年都成问题?

怕是这刘姥姥家里又是过不下去了,这才提了些瓜果上贾家又打秋风来了!去年来,今年还来,靠着贾家过活不成?这算什么仁人义士?黛玉不由得冷笑连连,凤丫头这话也就骗骗云儿这个傻丫头罢!

一旁的宝钗看黛玉如此,心里便也清楚黛玉想的些什么,于是不由得微微一笑,她虽也厌恶这种人,不过倒也无所谓,不过是个不常见的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罢了,打发个十几两银子又能如何?总得是面子上过的去便好。

那边贾母听闻如此果然十分感慨刘姥姥的品行,于是颇为感慨点了点头道:“既然来了,也别着急走,我这儿正缺了个可以讲古的老人儿,快快请了来与我说话。”

王熙凤听了便喜滋滋的应了一声下去叫刘姥姥了,而一旁的王夫人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和贾母说道:“到底是庄户人家老实些,这么些年来也不知道走动,若非果然过不下去了,怕是快忘了咱们这门儿亲戚了!”

贾母也笑着应了两句,之前还说刘姥姥是“算不得什么亲戚”这番刘姥姥给自己长了脸,成了“仁人义士”了之后,王夫人倒是认了这门儿亲了!

没过一会儿,便见凤姐儿领着个干瘦黑黄的老太太走了进来,一面走着一面招呼道:“快来!刘姥姥,来啊,来见过我们老祖宗!”

刘姥姥牵着小孙子板儿,两股战战,一脸的推脱,她哪见过这架势?本来就是今年遭了灾想着过来讨口饭吃,谁料想不过在下面坐了一会儿,人家居然说荣国太夫人想见自己!

乖乖!那可是国公夫人!

刘姥姥虽然是个村妇,可好歹也是在京畿周围的村妇,国公夫人的概念她还是理解的,除了皇后王妃这些天家人之外,顶数人家最尊贵了!

她一个庄户人家,见过最大的“官儿”是村里的保甲的人,哪里还敢见贾母?连忙的就要跟凤姐儿告辞,求她放自己去罢,谁知凤姐儿不依,只说老太太看上她了想叫她过去讲个古!

刘姥姥推脱不过,这才无奈的被拉了过来,只是到了门口儿到底还是有些心中打颤!

凤姐儿见状笑着上前扶着她道:“姥姥别怕!这满屋的太太小姐们个个都是菩萨心肠,你只管大大方方的就是了!”

这话引得里面的众人又是笑了起来,刘姥姥好歹来过一次荣国府了,多少也算见识过几番世面,故而闻言勉强笑着应了两声,这才进去了。

刘姥姥进去抬头一看,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只觉得满屋子的仙女儿浑似不在人间一般!

又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银发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王熙凤上前跟贾母说话,刘姥姥便知哪个是贾母,于是连忙上前冲贾母和王夫人福了一福:“请老寿星安,请姑太太安!”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之父原是一个京官,虽品阶不显权位却重,王夫人之父当时也是在京的大官,有用的到王狗儿之父的地方,而王狗儿之父也贪图王夫人之父的权势,两家如此这般才联了宗,王狗儿之父认作子侄辈。

故而刘姥姥虽然老,其实是和王夫人一辈,合该称呼王夫人一句“姑太太”称呼凤姐儿一句“姑奶奶”。

王夫人闻言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贾母见刘姥姥进来了便连忙让鸳鸯扶自己坐了起来,也欠了欠身问了句好,随后便叫人搬来板凳请她落座。

刘姥姥落座之后便拉着板儿问人,那小孙子板儿乡野孩子,哪里见过这场面?认生的含着手指不肯说话,急的刘姥姥直拉他,又是逗的众人笑了起来,刘姥姥见众人笑了也忙赔笑,不再管板儿。

那便贾母笑着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闻言微微眯眼向众人道:“哎哟,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姥姥闻言连忙赔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家活也没人作了。”

贾母笑了之后也没当回事儿继续问道:“眼睛牙齿都还好?”刘姥姥道:“都还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贾母慨叹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我,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

刘姥姥连忙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也不能。”贾母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

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叫她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刘姥姥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贾母点了点头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你也算看亲戚一趟。”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她,贾母笑着让凤姐儿别打趣刘姥姥,说她是乡屯老实人搁不住凤姐儿玩笑话,随后又叫人带着板儿下去玩耍,仍旧和刘姥姥说话。

鸳鸯瞅着时间差不多了,便悄悄的找到凤姐儿,凤姐儿便上前叫了刘姥姥出去用饭,贾母便也和王夫人邢夫人并贾家姐妹们用了早饭,又吩咐人叫取了自己桌子上的几道菜去给刘姥姥送去。

等到用完了早饭,凤姐儿和鸳鸯看老太太似乎意趣正浓,故而便叫人领着刘姥姥下去洗了个澡,鸳鸯自取了几套随常衣裳给她换上,凤姐儿便又打发了她来。

这个时候贾母正在和王夫人邢夫人并贾家姐妹们用茶,天色也逐渐的放亮了,众人正自说笑着,洗漱一新的刘姥姥便进来了,看着似乎都少了几分穷酸相,挨个问了个好,贾母叫她坐下,便也跟着王夫人等人一起聊天讲古。

贾家姐妹们也都在这里坐着,她们何曾听见过这些话,自觉比那些瞽目先生说的书还好听!不由得一个个也是聚精会神的听刘姥姥讲些乡野诡事。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想起了一遭事便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众人皆是点头,刘姥姥便接着说道:“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贾家姐妹们并宝玉都是屏息凝神,贾母便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熘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刘姥姥正说着,忽然听见外面外面人吵嚷起来,紧接着便又听见几个声音说道:“侯爷传了,不相干的,且歇着罢,别唬着老太太。”

贾母等人听了仔细,贾母哪有个不过问的道理,捂着额头道:“这又是怎么了?”外面的丫鬟滴滴咕咕了一阵后回道:“回老太太,外面的人说不相干的,是东府的马棚里走了水,侯爷已经差人救下去了。”

贾母胆子小,听外面人这般说哪里还坐的住?连忙起身鸳鸯见状上前扶着她,领着一众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果然对面东南方东府的方向火光犹亮,贾家姐妹们皆是掩口大惊,也不由得有些担忧贾璟的安危起来。

贾母唬的连忙双手合什闭目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急忙的差人去问贾璟的安危,又叫人去给后面佛龛里的祝融神像上几柱香。

过了片刻才见人回来道:“回老太太!火势已经下去了,侯爷请老太太进房休息去罢!”

贾母犹自不放心,驻足许久,看着火光彻底消失了,方才领了众人进来,姐妹们都记挂着贾璟,没了心思听刘姥姥的故事,宝玉却兴致勃勃的忙问刘姥姥道:“你那故事还没讲完呢!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

贾母连忙劝宝玉道:“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罢。”宝玉听说,心中虽然有些不高兴,却也只得罢了,心里暗暗的想着一会儿趁着没人了再向刘姥姥问个详细,好歹也要找找那姑娘便是了!

那边刘姥姥也有些心中惴惴,生怕贾母是以为自己妨了东府生火,好在贾母并没有责问她的意思,刘姥姥也便松了口气,挑了几个喜庆事儿讲了。

众人不自觉的便又聊到了湘云上次宴请众人的螃蟹宴,贾母等人便要还湘云个宴席,湘云立马大气的表示不用还,等我有钱了天天请老祖宗宴!

众人都笑她耿直,却也还是准备办个宴会的,毕竟今天人也齐全,还有刘姥姥这么个“外客”,不光是为了湘云,也是众人一起乐呵乐呵。

众人商议定了,又叫人去请贾璟,回人来传说贾璟说还有事忙着,让老太太并姐妹们先用,若是一会儿自己这边没事了便来。

众人也不失望,本来贾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忙的,几乎每次请他都是如此所以大家倒也习惯了,倒是刘姥姥狠狠的松了口气,跟这帮太太小姐们自然是没什么,可要是遇到了那话本儿里的侯爷,只怕是吓也吓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