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潜龙 > 九百五十三:遗诏

红楼潜龙 九百五十三:遗诏

作者:尚二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8 08:16:48 来源:笔趣阁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朕蒙皇考太宗文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

“惟仰体太宗之心以为心,仰法太宗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无一时不深其袛敬,,,”

“十六年以来,竭虑殚心,朝乾夕惕,励精政治,不惮辛勤,训戒臣工,不辞谆复。”

“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臣民遍德,遐迩恬熙,大有频书,嘉祥叠见!”

“朕秉此至诚之心,孜孜罔释,虽至劳至苦,不敢一息自怠,方翼图安保泰,久道化成!”

“今朕躬不豫,奄弃臣民,在朕身本无生,去来一如,但皇考太宗文皇帝托付之重,至今虽可自信无负,而志愿未竟,不无微憾,,,”

“宁亲王璟,秉性仁慈,仁明刚正,孝友英明,太宗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今既遭大事,着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璟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诸皇子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

“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

“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也!”

“越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吴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汝弟兄友爱,既为臣弟,当用心辅左,不可心生怠惰,,,”

“宁亲王璟,虽年轻力壮,然久战伤重,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君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大学士杨继盛,器量纯全,抒诚供职,仕宦朕考三代老臣,殊功卓着。”

“大学士林如海,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

“大学士宁直,洁己自为,内德交修,忠君明理,上恭顺下,朝政多有仰赖之处。”

“此三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三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另有早有定议,大学士上官仪,亦当如此!余者陈兴,李春芳等诸位贤良忠臣,老成持重,又当重用,必不使国家生乱。”

“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数,惟不能光承列圣之洪业,终奉圣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虽殁弗宁,宁亲王璟,又当替朕尽孝驾前,则稍为心安。”

“丧礼悉遵皇考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母禁音乐嫁娶。”

“嗣君继承,为重婚礼,不可过期,百日外有司请行,母得固违。”

“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遣官代行。”

“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虽然大多数皇帝都是没有心思留下遗诏,或者大多是太急了根本就来不及留下遗诏,所以大多由大学士来代笔,但是很明显,这封遗诏,就是真真切切的出自永熙帝之手!

因为字里行间慢慢的都是永熙帝对这个帝国和所有人未来的担忧,也正是这封奏折,让大家都是想起了永熙帝的恩德,而非刻薄寡恩!

前面自然和其他的遗诏没什么两样,都是说自己多不容易,说自己多么勤劳,这个永熙帝还真是没说错,他即位以来可以说是比太祖皇帝还要勤政!所以这样一说,众人没有不信服的!

随后便是开始嘱咐自己的后事了,首先要提的肯定是新君,不出意外的果然是李璟,在场众人甚至都没有丝毫的惊讶,包括几位皇子也是如此!

李璟默默的跪在最前面,身后是诸位皇子,上面两侧坐着的是太后和皇后,两人都是垂泪听着宣读旨意,再旁边的则都是永熙帝的妃子们。

大臣们则是在诸位皇子之后,其实也就是几位肱骨大臣,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还有内阁的诸位阁老。

关于李璟的几句话虽然不长,但是可以说是给李璟的身份做了最后的保险,说李璟是太宗皇帝最宠爱的皇孙,自小被养在宫中,又是朕亲手抚养长大的。

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让李璟从此往后彻底的摆脱了“篡位”的嫌疑,因为是有永熙帝亲自背锅,表示朕是知道这件事的,朕知道李璟是我的侄子!

有了永熙帝背锅,虽然后世读起来可能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毕竟还有养侄子跟养亲生儿子似的?再加上皇位都传给侄子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但是此时在万民心中,甚至是以后在史书上,李璟都是当之无愧的顺位继承!就算是后世再如何揣测,也改变不了李璟这个名正言顺的事实!

所以李璟默默的跪在那里又是落下泪水来,直到去世了,永熙帝仍旧在为自己着想,想尽办法的替自己除掉一切障碍!二人虽没有父子之实,却情同父子!因此此时的李璟虽然还强撑着,毕竟要给永熙帝准备葬礼,但是却是泪流不止!

紧接着的一番话可以看作是对李璟的嘱咐,让他友善兄弟,友善宗亲,亲近贤臣,好好治理天下!

虽然方才在里面没有说,但是此时永熙帝却把他对李璟的话,对李璟的教导和担忧说了出来,谆谆教诲的话语仿佛慈母严父一般,让李璟心都快碎了!

紧接着便是对几个皇子的话,永熙帝一辈子没有夸过他们哪怕一句,但是此时在遗诏当中,第一句就是自己最看不上,骂的最多的越王李铭!

也证明了李铭却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儿子,在遗诏当中不仅没有骂一句,相反还肯定了李铭的一些品质。

随后的就是曾经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李镌,虽然他让永熙帝又失望了,但是在遗诏中却将李镌给说成了辅左治世的贤王,也是没有骂一句坏话!

同时也是对李璟的一种嘱托,让李璟好好对待他的几个儿子,不要对他们做出什么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也是希望几个儿子能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不要再多想什么,这番心思,只是相让李璟和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能友善!

他一辈子没有体会过兄弟之间的亲情,只有年幼之时在宁王的抚育之下感受过几分弟兄情感,所以对各种感情都是认为弥足珍贵!

就算是他和宗室的关系十分差劲,但是他本人却还是希望能够融入宗室,并且希望李璟能够继承他的愿望,和宗室打好关系!

在听完这一段的时候,李铭直接当场崩溃,一个脑袋磕在地上放声大哭了起来:“父皇!”

几个皇子们也都是在此时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永熙帝的慈父关怀,也是不免抽泣了起来,在场众人便是又没忍住放声痛哭了一回!

戴权也是哽咽着落泪继续念了起来,永熙帝到最后还是放心不下李璟,又说了一轱辘话说回李璟,虽然李璟年轻力壮,但是还是请诸位大臣照顾一下李璟,怕他一直打仗伤了身体,其间对李璟的关怀,可以说是溢于言表!

又提了几位自己的得用的大臣,以后李璟可以接着用,又害怕李璟忘了,又嘱托了一边,以后杨继盛林如海和宁直是要配享太庙的,自然又是将杨继盛林如海等大臣感动的无以言表!

帝王遗诏之中特别的提出了他们几个的名字,可以说以后就光凭着这份遗诏,他们几个就相当于有了一层金身!不管最后结局是什么,最起码一个荣归故里肯定是保定了的!

最重要的是,当所有人都以为永熙帝忘了或者刻意的没有提起的时候,永熙帝却还是宣布了上官仪的处置,说是早有定议,叫李璟直接把上官仪配享太庙,陪葬帝陵!

这又叫在场的硕果仅存的几位新党的代表人物们不免落泪,在这个要清算新党的时候,永熙帝还是念及旧情出手保了他们一下!这种君恩,让他们如何能不感动落泪!

遗诏的最后除了例行公事的提了一嘴不用搞得太大,简便的处理就行了,其他太偏远的官员也不用进京上香来了。

在这之前,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嘴皇太后,让李璟以后好好孝敬太后,虽然他没有在太后这里得到太多的母爱,但是很显然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惦记的,还是自己的母亲!

这也不免叫太后想起了永熙帝的好,不免的也是哭的死去活来,直到这一刻太后才是微微有些后悔,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给这个孤僻的老四多少母爱,自己宠爱了那么多“争气”的儿子,但是到最后最惦念自己的,却是这个自己几乎没给过多少好脸色的儿子!

永熙帝的遗诏字里行间写满了两个字:“不舍!”

他对这个帝国,对自己的亲人,对宗室,对很多甚至恨自己的人,对李璟,对自己的儿子,他有太多的不放心和不舍得,但是却又有着不得不走的无奈!

遗诏甚至没有完完整整的读过一遍,几乎是读完一段,便是引得众人放声大哭一回!

到最后太后实在是撑不住了,李璟只能是先派人将太后送回了慈宁宫,皇后也是哭的晕厥了过去,到最后就只剩下李璟和诸位皇子并大臣们还在了。

戴权读完之后,李璟接过遗诏,又是跪在低上放声大哭了一回,四周大臣们也是跪下放声大哭,直到戴权劝阻,方才将李璟等人劝起。

李璟抹了抹眼泪,这方才振作精神的要为永熙帝准备葬礼,李璟先是将遗诏交给了杨继盛道:“先生,遗诏您已经听过了,还请明日在众臣前宣读。”

杨继盛叹息了一声接过了遗诏一句话没说对李璟点了点头,李璟随后对林如海和工部尚书章拯礼部尚书李春芳道:“接下来先帝的葬礼,还要劳烦诸位。”

三人连忙道不敢,随后李璟便是留下三人一会儿去偏殿商议葬礼该怎么处置,三人便是先退下了。

紧接着李璟又是对任京礼和吴逵吩咐道:“一切还是按照太宗皇帝大行时候办,九门戒备,调军队进京戒严,皇城封锁,锦衣卫接替皇城守卫。”

“是。”

两人应下了,随后任京礼叹息了一声拍了拍李璟的肩膀道:“璟哥儿,你要挺住,现在不光光是这些事情扛在你肩上,整个天下可都在你一身,你可千万注意保重。”

李璟强笑着点了点头:“我知道的,多谢伯父。”

任京礼点了点头,随后李璟便是看向了一边还跪在地上大哭不止的李铭,当即便是上前沉声道:“别哭了!给我站起来!”

李铭闻言跪在地上抬起头看着李璟大哭道:“二哥!父皇,父皇他,,,”

四周正在搀扶着李铭的众人也是落下泪水来,李璟闻言沉声道:“谁不想哭?谁都想哭!你要哭给我滚回去哭去!等一会儿灵堂立起来,你想哭到什么时候都行!现在给我滚起来!一点儿出息都没有!”

李铭闻言这方才收了眼泪点了点头道:“二哥说的对,先,先办正事。”

一旁的李镌也是上前对李铭道:“先办正事罢,小七你要是实在受不了,就先回去歇一歇?”

李铭连忙摇头:“不!不用,哥哥们都在,就我走了像什么话?我以后也没脸再见父皇了!”

如此一说,李璟脸色才算是好看了些许,随后李璟便是对李镌道:“这里就有劳五哥了,我还得跟礼部的官员去商量一下后面的事情。”

李镌点了点头道:“你去罢,这边有我们呢。”

李璟点了点头,李镌叹息了一声,拍了拍李璟的肩膀道:“你也别太伤心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你,保重身体。”

李璟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便是转头进了偏殿了,而外面李镌等人便是去了乾清宫等着李璟安排,也是守着大行皇帝的遗体去了。

皇帝驾崩的程序非常复杂,反正就算是学历史的李璟,也没记住甚至是都不太了解,但是好在因为太过复杂,就算是皇室都没几个人知道,所以一般都是由礼部官员来处置的,李璟只要听他们准备怎么办就好了。

因为太过复杂繁琐,所以也是需要不少部门参与其中的,礼部官员一面的命钦天监去查看合适的小殓时间,一面的在这边跟李璟科普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首先是礼部官员上来请李璟这个即将登基的新皇帝写下大行皇帝的庙号谥号,随后是牌位,这些都是要新皇帝来写,因为除了皇帝之外,也没谁敢写另外一个皇帝!

李璟写完之后,礼部便是火速的派人去工部定制灵位去了,要定制好几个,大行期间摆在乾清宫灵堂内的,还有摆在帝陵隆恩殿的,还有摆在太庙里的,总而言之需要很多灵位。

再之后就是跟李璟科普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让李璟心里有个数,首先李璟得去慈宁宫和坤宁宫请太后和皇后以及诸宫太妃嫔妃们来给永熙帝沐浴遗体,换上丧葬的龙袍。

皇帝下葬穿的龙袍早就准备好了,比之以往的其实也没华丽到哪里去,真正华丽的是皇帝的龙冠,由金丝编成的翼善冠,两条金龙掀着红珠,可以说是华丽异常!

就是因为太过华丽了,所以皇帝平常是不戴这样的,一般都只是一个黑纱的点缀点儿金龙的翼善冠,这样华丽的,只是丧葬时候穿戴的冥器,所以很多影视剧中皇帝平常戴金丝翼善冠的,有点儿想当然了,,,

沐浴更衣完毕之后,钦天监那边应该也就有消息了,等他们告诉什么时候小殓的时辰,这期间灵堂也得尽快摆起来,等到了时辰,就由皇子们抬着入殓。

棺材也早就已经备好了,其实每个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先给自己修皇陵弄棺材,所以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皇帝的棺材,当然不能叫棺材,,,当然也不是龙棺,是叫梓宫,这个梓宫很大的也很复杂,用料当然也不凡,是上等的来自云南的金丝楠木,造一个最起码也要花费四十八万两白银!最起码也要一百二十八个人才能抬得动!

平日里这都是储存在帝陵隆恩殿的,这个时候就要命人抬出来了,抬出来之前,还要在上面刷四十九道金漆,等到阴干之后,便是送到乾清宫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