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三国佣兵团 > 第十八章 姜家庄

三国佣兵团 第十八章 姜家庄

作者:潘上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4-01 08:32:45 来源:笔趣阁

诸葛孔明七擒七纵,终于收服蛮王孟获,系统显然是借鉴了演义中的这段情节。

不是每一个玩家都喜欢做任务,还有无数人更爱铁血的战场,所以系统设计了两套招募武将的路线,一是任务获好感,另一个就是“七擒七纵”了。

每次“纵”都加15个招募点数,七次就超过100,即使好感是-5,也肯定能招募成功。

那么,如果玩家与名将本身就有30好感,是不是只需要五擒五纵呢?理论上是如此,但问题是你既然与对方恶战五次,就算有好感也变负了吧……

这个“名将招募点数”与好感有重要的区别,比如好感度30、40以上,就能拿到一些不错的奖励,以及更好的任务,但招募点数再高,也跟任务奖励没关系。

要注意的是,只有在任务和战场中才能触发“擒”、“纵”,平时杀名将没有任何好处,同时该名将越接近历史上的死亡时间,在战场上越可能真的被玩家杀死。

游戏帮助里没有这方面资料,许强自己沉思了好久才清醒过来。

现在这样瞎想没用,不管系统是如何设定的,关键还得有机会抓名将才行。象樊稠这样,居然会接任务来杀一个玩家,那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至于战场上抓名将,樊稠在历史上总共才出现几次啊?很多名将更是只露过一次脸的。何况还得有一个要素,就是该名将在自己的敌对阵营。

所以说,收名将,做任务才是王道嘛,许强不再想了。

其实许强没意识到另一个重点,系统如此设计,其实主要是为后期,玩家互相抢名将服务的!

三国名将就那么一两千人,白名、黄名NPC,经过培养虽然也会有一些不错的货色,但现在可是几千万人的服务器啊,坚持到游戏后期少说也有几百万,每个人还都不会满足于一两个好将,在狼多肉少的局面下,抢夺他人的名将就成为后期最主要的活动了。

连续击败对手的名将七次,只要其没有加忠诚的手段,这个名将就到手了!

许强看看周围,樊稠被放掉之后,不知跑哪去了。

许强也该办自己的事去了,很快他就找到了冯绲部曲在西县的小儿子,居然是个白名:“林阿幺”。

“真是太感谢您了,没想到您从巴郡那么远的地方,把信带到我这里,最近路上可不太平啊。”林阿幺感叹之后,许强一下就拿到了30好感。

说得也是,巴郡到汉阳可是跨州的,用传送阵十几金呢。骑马坐车的话,时间不必说,被强盗和羌人截杀的概率也是相当高的。既然知道自己不容易,是不是给点啥好处呢?

“家里穷,没什么好感谢阁下的,不过,阁下也会木工?我正好对木匠这行有些经验,就把这个送给你吧。”林阿幺递过一本小册子。

“《木桶制作书》?”许强哭笑不得,这类制作书,自己在各个木匠作坊多做点任务就可以买了,也就是几千铜钱吧,尤其是木桶这种日用品,估计很多木匠都会做。

唯一的安慰是,还增加了不少的木工术经验,不过想想临羌那皮匠都在学中技技能了,自己根本没必要在生活职业上发展,需要箭啊、弓什么的,都可以找玩家木匠买的。

当然人也别不知足,另一位部曲给的任务,奖励更不咋样。这次只是因为自己凑巧会木工,才会拿到“特别奖励”。

其实很多任务,实物奖励只是添头,与NPC的好感才是主要的,毕竟好感高了之后,连人都是你的了、

“你既然懂木工手艺,怎么没做木匠?”真正的木匠,都开着店,至少也有个摊儿,而且点他们的时候,会弹出购买之类的菜单,所以许强会问。

“汉阳会木工的人太多了,泥瓦工也是,我会的技能正好就是这两种,虽然不比别人差,但他们有家族支持,所以我就算做木匠和泥瓦匠,也挣不到钱,更不敢挣这个钱。”林阿幺苦笑。

“陇右有材木出”,这个时候的黄土高原还是被森林覆盖的重要产材区,也因此,以木为业的人很多,木材还是各大豪族重要的财源,自然不容普通百姓插足,其实这也是变相地逼平民成为各家族的依附民。

许强心动,要是能把这个林阿幺招走就好了,可惜好感才30,自己又没那么多时间在这耽搁。

“汉阳太乱了,又挣不到钱,我早就想迁走,可惜道路不安全,又没有路费。”林阿幺感慨。

许强顿时得意地笑了,递过1金:“路费我可以给你,另外董卓和官兵马上就要来汉阳了,到时你就可以动身,去陇西鄣县的彰山,我在那有一片产业,不会亏待你的。”

成功,林阿幺当即答应,好感到了40。雇佣普通NPC,要不了多少好感,尤其在他们本来就想找活干的时候。当然如果对工作的地方和老板不满意,也可能几天就走了。

办完这件事,许强回到县城,传送到上邽。

上邽的第一大姓是赵,西汉出过名将赵充国,而整个凉州,赵姓都是望族。至于姜家,目前还只是县级家族中的二流而已。

汉阳已经有很多小家族因羌乱而毁灭或者迁徙,姜家能坚持到现在是有特殊原因的。据说羌人出自炎帝,因炎帝的姜姓而被称为羌族,汉人中的姜姓让他们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很少有羌人大举劫掠姜家庄。

许强看到姜家庄低矮的土墙也是颇为意外,再看庄子的面积,只容得下百余户人,更是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姜维的爷爷会在这里吗?

姜维是每个熟悉三国的玩家都想招募的,因此在史载的姜维户籍所在地:“冀县”,不仅有天下工会三名“天罡”坐镇,还有一些天下工会都不想轻易得罪的势力,比如星月工会的高手驻扎。冀县城外每一户姓姜的人家都被重点监控着,外地人根本别想插手。

但以许强对史书的了解,姜维之前,冀县姜姓并没出什么人物,倒是上邽姜姓史书有载。所以当许强在董卓的任务菜单里只看到上邽姜家,而没有冀县姜家后,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跑到上邽来了。

其实许强的考虑很简单,冀县是汉阳郡、天水郡的郡治,姜维老爹日后会到郡里当官,定居冀县很正常,但不代表姜维的爷爷也是冀县人……

姜家家主姜禾,是个黄名,听说许强是董卓的信使,显得格外恭敬小心,等看完书信,更是一分钟都不敢耽搁,赶紧叫各家长前来商议。没人敢忤逆董卓的意思,几分钟后大家就分头去筹备了。

许强赶紧抓住这些人中唯一的绿名老人:“姜端(58)”

“长者可是孟颖先生?”许强一揖到底,尊敬一下长者总是没错的。

“正是,不知阁下从何处听闻老夫之字?”老人看着许强。

《书断》有载:“姜守名篇”,指的就是这位曾任县令的姜孟颖,他是汉末的草书名家,所以赵壹才会叫许强来找他。

许强提了赵壹的名字,然后奉上《急就篇》。再次脸红,不单单因为启蒙读物,还因为这书上的字太烂了,比小学生还不如啊,拿给一位书法家过眼,太丢人了!

“唔……这抄书之人,看来……”姜孟颖不好说啥太过份的话,万一就是眼前这位董卓信使抄的呢?

“咦?”姜孟颖忽然轻呼一声:“妙啊!你看这个‘就’字,其状如‘熊’,别有一种风采!再比如这个‘良’字……”

许强哭笑不得地听着,心说这不就是百姓传抄的时候,有些字不太会写,所以“画”得似是而非吗,难道还有什么艺术价值了不成?

姜孟颖看来还真不是在拍许强的马屁,因为后来他干脆找来笔墨竹简,当场照着写了一次《急就篇》,然后送给许强。

“《急就篇》(姜孟颖抄本),2级内政书,装备后每天增加内政经验2000,草书经验200,知识15。”

“学会草书,草书:LV0,书写速度加快10%,指令传达加快10%,与部分文士的好感提升。”

想不到一个草书有这么多好处?貌似有些道理,草书在东汉文士间可是很流行的,而且确实能提升书写速度。

至于给部下的指令么,有时也要写成文书,就不知在游戏中什么时候用得上。

不过原来的《急就篇》似乎被没收了,相当于物品升级?

许强再看这本书,经过姜孟颖的艺术加工之后,同样是那些似是而非的字形,却有一种非常灵动的美感。

“如果阁下有机会见到张伯英,可以将此书给他鉴定一二。”姜孟颖显然还处于兴奋中,看来对这次的作品很满意。

收获这意外的惊喜后,许强看姜家人正忙着,还是赶紧去找姜维的爷爷吧。

姜维的老爹姜冏(没错,就是这个字……)史书有名,应该会设置成绿名,那姜维的爷爷多半是黄名以上。而姜维202年生人,字伯约表明是老大,167年他老爹应该是还没出生的,所以他爷爷的岁数也不可能很大,多半还是少年。

不过找遍整个庄里,除了姜孟颖和家主之外就再没黄名,看来许强不可能总是好运的,恐怕姜维的爷爷已经在冀县了。

许强叹了口气,罢了,退而求其次,打听下姜家另一位名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位的名声和地位,不在姜维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