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三国佣兵团 > 第六十八章 真的不可能完成?

三国佣兵团 第六十八章 真的不可能完成?

作者:潘上将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02-18 10:26:06 来源:笔趣阁

许强这几年干了不少大事,也算知名之士,但妫皓的态度仍然不冷不热,没想到的是桓彬和冯方同时上前见礼,把气氛缓和了许多。

窦武在永康元年上书的时候,称妫皓为尚书郎,虽然不知其具体任职时间,但至少算是桓彬和冯方的前辈,也可能是同事。

说起来,苑康也是当时的尚书郎,许强受到启发,于是把自己帮助窦武家人和救苑康这两件事都说了一遍,妫皓眼中才放出光来,送了近二十点好感。

许强看火候差不多了,便说出刘表书信一事,然而不管许强怎么说,妫皓都只重复一句话:“阁下真乃壮士也,不知我这老朽可有效劳之处?”

“这个……”许强有些头痛,他原本以为妫皓算党人一路,刘表这书信是想为党人谋一块避难之地,这之间应该有些关联,系统会自动生成选项,让妫皓帮自己出出主意才对,现在看来有些想当然了。

不过既妫皓这么问,表示他确实能帮上忙的吧。

许强便说得更细一些,把在朝作官的几位吴会名士列举了一遍,还好,妫皓在听到“高义方”和“盛孝章”这两个名字后,表示同他们关系不错,愿意修书为许强作引荐。

想与历史名人搭上关系,要么参与相关的战场和剧情,要么有人牵线,不然人家连mén都不让你进的,得到这两封信,总算是有了点收获。

又聊了一会儿,没什么新的进展,没想到许强临出mén时,妫皓忽然又叹息自语一声:“若是叔显得知窦氏之后得存,亦当欣慰吧。”

“叔显?”许强赶紧回头询问,妫皓却再不说话了。

不用检索记忆,许强前几天就把吴会名人都列了个表,当然知道妫皓说的这个叔显,是指淳于斟,灵帝时做过大将军掾,此人横跨桓灵二帝两代,推测其所效力的大将军应该是指窦武,与窦武有关,那就是与党人有关了,许强自然不会放过他。

淳于叔显是上虞人,然而许强重回上虞,问遍了朱、魏、度各家,都说难觅其踪迹。

不觉已是下午,龙腾发来消息,得意洋洋地说臧旻大军已退,龙腾工会获利甚丰,让许强安心做任务,许强便顺口问问他知道不知道淳于叔显的下落。

龙腾沉默半晌,才感慨道:“你的运气实在好,当初我为了找他,发动全工会的人,多了足足六个游戏日的时间圈定五个可疑人物,又多了四个游戏日才试出这位淳于大神的真身啊!”

“你们也找他?莫非是因为参同契?”许强想起这件事。

龙腾叹道:“就是周易参同契那个任务里面的,第五本书就在他手上,关键是他改了个名字叫淳于老农,还变成白名,系统太折腾人了。”

淳于斟作为窦武的掾吏,出事后隐姓埋名也很正常了,这样还能得到他的消息,许强不得不庆幸。

话说如果不是周易参同契这种大任务,龙腾工会肯定不会动用那样多的人力去寻找,这位淳于斟只怕就此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无人得识了。

从龙腾那里得到地址,许强很快找到在山下结庐的淳于斟,会稽象他这样脱籍的流民很多,自己随便开一块地不用jiāo税,生活颇为悠哉。

淳于斟之名见于《真诰》,后世学者把他和周易参同契的创作者之一淳于翼合为一人,事实上两人的事迹并不相同,淳于翼只在桓帝初期时当过洛阳市长(管理市场的),之后隐居,而淳于斟做到县令并且在灵帝时任大将军掾。

鉴于二人同姓同籍,所以系统将两人设置为父子关系,并让淳于斟继承了参同契的一部分。

费这么大劲才找到的人物,自然不会让许强空手而归,淳于斟非常感谢许强对窦家的援手,而与妫皓这种有大家族背景的人不同,淳于斟这种逸民,对会稽郡独立很有兴趣,因此修书数封,让许强jiāo给几位京官。

这几封信就不仅仅是引荐作用了,系统显示这几封信能对刘表的任务有帮助。,

许强信心提升,便又到几位吴会籍的官员家中走了一圈,借着击败山yin宿贼的声威,向这几家的族长各讨到一个捎带家书进京的任务。

熹平二年(173)十一月,在确认孙坚还在休“婚假”,短期没有出战迹象后,许强终于带着一帮手下,回到久别的洛阳。

怀里的书信还热乎,许强便首先拜访几位吴会名士,在京城那么久,他对这几位是仰慕已久,就是无缘一见。

第一位是会稽人盛宪,字孝章,前不久刚刚由尚书郎转任shi御史,妫、盛二家是世jiāo,妫皓的书信很有用,再加上淳于斟的书信、许强本身的声望、盛家的家书、桓彬冯方的见礼,盛宪的态度极为热情,并且接过刘表的书信认真阅读良久。

但就在许强认为有戏的时候,盛宪叹了一口气,将书信jiāo回:“此事干系重大,仆不敢承担,还请阁下另就高明。”

许强惊讶,赶紧说出一堆理由,想挽回盛宪的心,没想到盛宪的表情逐渐转冷:“此等割地之论,若是落在他人眼中,只怕就要向洛阳令举报了,阁下还是速速离去吧!”

灰溜溜跑出盛宪的官舍,许强暗作检讨,照有限的史料来看,盛宪应该是反对国家分裂的,否则日后他应该为孙策效力,而不是被孙策杀死了。

许强调整心态,第二个拜访山yin人,议郎韩说。

韩说是个老好人,看过刘表书信后,没有对许强变脸,却是微笑道:“景升之书有理,只是吾家于山yin,朝廷若是弃去会稽一部,吾家或举家内迁,或沦为叛民,若是由我上表,帝君会作何设想?”

许强愣了半刻,确实无话可说,韩说还真的不适合上这个表啊。

许强的第三站是无锡人高彪,现任郎中,在东观校书。

许强在无锡解过高家之困,又有高岱的家书,所以高彪的态度还要更好一些,好感也达到了14点之多。

然而刘表的书信还是被退了回来,高彪只说了四个字:“时机未到!”

高彪是有名的“讷于言”,再问也没有更多解释,许强只能怏怏离去。

下一位是尚书仆shè,会稽乌伤人杨璇,这位杨璇曾经在零陵用石灰、火马战术大破苍梧、桂阳贼,可称名将,许强是最期待一见的。

(《资治通鉴》将杨璇破桂阳贼的事迹放在180年,错得离谱,看看杨璇的本传,再加上集解提供的资料,就会明白那次战斗发生在165年左右。)

没想到,在杨璇的官舍里,许强居然还见到陈球和张温两位大人物。

陈球仍然是廷尉之职,他与杨璇的关系是,先后任零陵太守,与桂阳悍贼jiāo手皆获大胜,二人惺惺相惜,而且还能共同追忆零陵风土人情。

而张温,则是在任尚书令时举荐杨璇的。

许强与三人分别jiāo流一番,杨璇对许强在吴郡和会稽等地的作为表示赞赏,加上书信和陈球从旁介绍,倒也有了12点好感。

而在窦武事件中,许强帮助张温的弟弟张敞护送窦辅脱险的事,张温自然也知道,送了几点好感。

说起来,胡腾、张敞逃到零陵、桂阳一带后,就托庇于陈球与杨璇的故吏家中,所以张温与这二位的关系又更深了一层。

从张敞这件事来看,似乎这三人都应该是同情党人的,许强心里蠢蠢yu动起来。

不过许强之前受的打击多了,也变得谨慎,先试探问道:“不知诸位如何看待会稽战事?”

陈球、杨璇同时冷哼一声:“江南恶贼,杀之不尽,若是我任会稽太守,一定不会让他们肆虐至此!”

许强脑袋嗡地一声,幻想彻底破灭了,这二位本身就是平叛出身的,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向皇帝提出割地的奏章?

张温的反应虽然没这么ji烈,也表示叛贼绝不能姑息,这立场与他日后领军平叛也是一致的。

许强只能退坐到一边,听三人jiāo谈,这才知道陈球和张温是一起过来挽留杨璇的。

“我肯应征这仆shè之位,完全是因伯慎任尚书令的缘故,如今伯慎出任颍川太守,我还留在京城做什么?何况会稽战luàn,我也须回乡主持宗族自保,你们不必再劝了!”杨璇虽已年老,但xing子仍旧刚直。,

张温任颍川太守见于熹平四年《李咸碑》,杨璇则是在辞官后卒于家,这二位即使愿意接受刘表的书信,也没机会上表了。

如此,许强在吴会各县奔走一天,对刘表所jiāo的任务却完全没有帮助,而陈球原本是许强寄望极深的一个目标,现在也破灭了,许强现在收获的只有挫败感。

临出mén时,杨璇报出了家族的坐标,张温则提到他弟弟前不久已经回到南阳家乡,但许强都已无心多想了。

走在洛阳街道上,被寒风吹过,稍稍清醒后,许强心头忽然一动,陈球、张温、杨璇是没办法,但之前被盛宪、高彪和韩说拒绝,恐怕并不是他们口头的那些理由,应该还是好感度不够高,毕竟上表劝朝廷割地,其实有很大的风险,没有足够的jiāo情,谁愿意听一个máo头xiǎo子的话呢?

“还是去找我最敬爱的师傅吧……”自谓相jiāo满京城,谁知可用唯一人啊,许强一边感慨,一边向刘宽府行去。

刘宽今年二月刚刚接替杨赐,任九卿之一的光禄勋,他也是许强目前能指望的京官里面,职位最高的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议郎、谏议大夫这类负责朝堂应对的官员,都属于光禄勋管的,如果刘宽肯出面,很可能应者如云!

“哎,我的故疾风眩之症又发做了,最近无法上朝,你有什么事,过些时日再说吧。”刘宽捂着头,斜卧榻上,恹恹说道。

许强呆了一下,随即只能苦笑:“还说找十个人很容易,现在看来,能找到一个都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