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六十二章 他们的德行配吗?

“我堂堂五千年文明的华夏,世界第一,在地球上居然只是偏安一隅?”马皇后,朱英娆,徐妙锦听了后,心中也很震惊。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世界天圆地方,华夏地大物博居其中心。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只是欧亚版块上的东方一角。”

“原来大明之外还有如此广袤的土地没有征服啊,太好了!”徐达心则是激动不已,“那么大的地盘,我将来为大明开疆扩土,得打多少仗才能打完?”

徐达知名悍将,是对标霍去病的存在。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他最怕的就是没有仗打。只有不停的征战,才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一时间,整个教室里面鸦雀无声。

除了徐达一个人暗自兴奋之外,人群都有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他们的自信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他们以前一直都在以为华夏天下第一,华夏最文明发达,是全世界的主宰。如果有太阳系概念的话,他们绝对会以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

太自信。

或者说是太自负了。

“秦先生,你确定你的世界地图没有画错?”良久,朱标这才问道,他对秦宇的话表示怀疑。倒是陆黑蛋等三个地道的农村孩子自始至终都相信秦宇的话,他们都是文盲就像一张白纸,好教。反而那些文化很高的教起来麻烦,他们的疑问太多。

听到朱标问出这个问题,人群也在翘首以盼等待秦宇回答。朱标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朱元璋,马皇后,徐妙锦他们想要问的。

之所以没敢自己问,是因为秦宇不准许旁听者干扰教学秩序。

“没有出错,世界地图我都画了好几百次,熟练得很。”秦宇用教鞭指着地图的上方,“祖国的东北边这条江就是鸭绿江,过了江就是高丽国,高丽你们总该知道吧?”

“知道,知道。”人群纷纷点头。

周朝前期箕子逃到辽东建立箕子朝,汉惠帝时期,箕子朝改为卫氏朝。后来唐明皇彻底征服高句丽,因此人们对这块地方并不陌生。

“高丽地处高丽半岛,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北面大多是山,平原主要分布在南边靠海的地方。气候主要是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并不苦寒。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矿产丰富,地面水系两条,洛东江和汉江。因此他们的农业发达渔业发达……”

高丽北面是山,平原主要在南部?人群听了秦宇的介绍心中一惊:“以前我们都以为高丽大部分都是高山,没想到它是有富饶平原的,只不过藏在南边。”

“以前王朝的军队进入高丽半岛,遭遇了极其苦寒天气,就以为那是一片不毛之地。没想到南边却是气候适宜,农业渔业发达。”

“而且还有两条江贯穿半岛,降水量加上有两条水系,这不是风调雨顺吗,每年能生产多少粮食?如果以前的王朝知道是这种情况的话,恐怕早就把他们纳入版图了。”

这高丽藏的够深的!

把大家都骗了。

虽然华夏对高丽的探索从西周就开始了,但能够一窥全貌的,就只有今天。

“高丽出海口众多,其地理位置在东亚极其重要。因此他们早早就被老美惦记着,并且已经拿下了,用来发展全球战略。”秦宇道。

全球战略?人群被这个概念震撼到了。

朱元璋一代雄主,心中更加震撼。

“秦先生,请问什么是全球战略?”朱棣替朱元璋问出了他想要问的问题。

“就是全球化战略,俗称称霸全球。多国本土化,让其他国家的国土成为自己的本土。老美一直都在搞这个,目前已经完成了大半部分。”

什么,那个叫老美的国家何德何能,竟敢搞全球化?他有华夏的五千年文明?他的德行配吗?我大明都没开始搞全球战略,他们就开始搞了?朱元璋闻言之后神情凝固。

“行了,言归正传。”秦宇指了指半岛下方的一个岛屿,“这个岛屿叫做济州岛,上面有座山叫做汉拿山,也就是传说中的仙山瀛洲山。”

“秦先生,瀛洲山我知道。”朱樉站起身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自秦朝徐福出海以来,我们就对瀛洲进行了探索。因此学生认为,瀛洲山是我们的,不应该是高丽的。”

“三弟说的不错。”朱标道,“没想到高丽居然抢先一步,把瀛洲给霸占了,可恶!”

“这座瀛洲仙山,我们必须要抢回来。”朱棣道。

既然现在已经知道了瀛洲仙山的具体位置,当然要拿下了,那可是仙山呢!朱元璋神情一凝,心中想道。之前之所以没去占领,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它的位置。现在有了秦先生的地图指点,就是天佑我大明。天予弗取,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秦始皇当年苦苦寻觅的仙山,即将被我大明纳入版图。仙山之上说不定还有仙人居住,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可是找了大半辈子的。

“呵呵。”听了这几个出生在山沟里,见识短浅的学生的言论,秦宇微微一笑。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在想从别人手中抢济州岛,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他们都是一群半大男生,思想有点中二,心中有些幻想,也是正常的。

“过了南边就是南越之地,南越你们应该知道吧?那里的稻谷一年三熟。”秦宇继续带他们认识世界,“再下边就是印尼,马来西亚,当中的海峡叫做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通往世界最重要的海峡之一。其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极其重大。”

“南越的右边就是印度,也就是古时候的天竺,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去的就是这个地方,唐玄奘西游,你们应该知道这个典故。天竺的耕地,也是稻米一年三熟。”

“祖国的上方就是蒙古,也就是历史上的匈奴,瓦剌,金,女真等政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