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424章 缺态度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424章 缺态度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08:25:11 来源:笔趣阁

唐家村。

“秦先生,记得我们上次谈到,封建社会要清除儒家,然后以道立国。”太阳河边,二人相隔两米而坐,正在河边悠闲的钓鱼。

一边钓鱼一边闲谈。

“以道立国之后,建立自然之世界,自然之社会。”

“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构想而已,无聊之余的一个构想。”秦宇道,“你完全不必当真。”

“可先生这个构想,咱觉得非常有可行性。”朱元章道。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恐怕就只有朱元章一个皇帝,有那么一点点机会,把它推行下去。”秦宇道,“毕竟朱皇帝这个人很另类,是唯一一个真心想和百姓共天下的。”

“此外经过农民起义的洗礼,以前的旧贵族被打倒,新贵族还在摇篮阶段。”

“朱皇帝完全能够将那些在摇篮里的新封建贵族拿捏,并且他魄力也够,杀伐也够。那些人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开国功臣他都是想杀就杀。”

“呵呵。”被秦宇无意中拍了一顿马屁,朱元章觉得浑身舒泰。

“只可惜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朱皇帝和那时期的文人,没人有这种眼光。”秦宇继续道。

“以道立国是绝对可行的,因为道家,早就扎根在九州大陆几千年,比儒家的历史还要长远。在广大百姓当中,有深厚的基础信仰。”

“史记记载,孔子见老子之后,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三日不谈。”

“后来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由此可见,在道家面前,儒家就是个弟弟。”

“既然要以道立国,为什么又要发展百家,让百家治理行省呢?”朱元章问道,“这岂非和以道立国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以道立国发展道家就行了,发展诸子百家是几个意思?

“并不冲突。”秦宇道,“发展百家,恰恰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

“试想一下,如果森林里就只有一种动物……”

“那情形是可怕的。”

“那根本就不是自然之生态。”

“自然之生态,是百花齐放,各种动物千姿百态。”

“森林只有一种动物,就算这种动物外表再美,性格再温顺,也是一种灾难。而且时间久了这种动物还会变质,危害森林环境。”

“兔子可爱吧?不凶残吧。以前有人把兔子这种物种带到了澳大利亚,结果因为没有天敌,数量发展到几十亿,结果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将草原上的草吃的光秃秃的,挤占了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

“还有这事?”朱元章诧异。

他脑海里,还没有物种泛滥的概念。

“在治理封建王朝上,道理也是一样的。”秦宇道,“传说在古时候的天竺,有一个国度,叫摩托罗王朝。摩托罗王朝的皇帝,生了一万个儿子。”

“然后国王让自己的一万个儿子,去管理这个国度。”

“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一家人,某个地方的知府犯下了滔天大罪,被前来督查的御史罚酒三杯之后,又调任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当知府。”

“不同姓氏的官吏都官官相护,更何况是兄弟?”

“简单的说吧,以道立国,如果只有一个道家,是不可能治理得好封建王朝的。如果没有诸子百家当他的敌人,它就会像兔子一样泛滥成灾。”

“原本是好的,结果变成坏的了。”

“所以道家虽好,也不能只发展自个儿。”

“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生态规律。”

“嗯,嗯。”朱元章点头,“咱懂了。发展诸子百家,本来就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基本理念。”

“一个健康的生态,必须要有千百种植物,千百种动物。”

“百花齐放,百兽奔走。”

“对了,先生。”朱元章问道,“让诸子百家去管理行省,你觉得他们能管理得好吗?他们有那个能力吗?毕竟在先秦时期,他们都没有管理过州县的经验。”

“诸子百家,都是被春秋时代的诸国,弃之不用的思想。”

“管理一个行省,可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行省面积巨大,比春秋时期一个小国还要大,且人口增长了好几本。士大夫阶层和当地士绅勾结,拥有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

“如果诸子百家全都治理不好,导致民不聊生,那么稷下学宫,就会成为天下笑柄。”

你这个院长,脸上也不好看。

“我觉得他们,全部都能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秦宇道。

“先生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有信心?”朱元章闻言震惊,“要知道,诸子百家都没有任何实际的治理经验,管理的地盘比先贤的梦想还大。”

“而且各自的思想,都有不足之处。”

“先生凭什么认为,诸子百家初出茅庐,就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因为利益。”秦宇道,“能否管理好行省,关系到百家的核心利益。”

“在核心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在治理的时候,必定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一心为民。”

“的确如此!”朱元章闻言深表赞同。他已经得到了密报,百家在得知自己要被拉出去治理行省之后,的确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心态。

这次治理行省关系到百家的生死存亡,还有遗臭万年的可能。他们已经惶恐到,有好几家的祭酒,都产生了要退位让贤的念头。

“无论是谁,如果能用这种心态去治理一个地方,想治理不好都难。”秦宇道,“记住,能否治理好一个地方,态度是最关键的。”

“华夏古代不缺人才,缺的是态度。”

“而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能促使诸子百家,用最端正的态度,去治理他们所在的行省。”

“不错!”朱元章闻言深表赞同,“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会激发出百家,最大的潜力。只要他们态度端正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