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312章 天塌了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第312章 天塌了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08:25:11 来源:笔趣阁

“删除《道德经》《论语》《商君书》当中,关于治国方面的理论。任何与程朱理学有关的书籍,和驭民有关的书籍全部焚毁。秦先生说的对,这些都是糟粕。”

焚毁?皇上这是要焚书啊!毛镶听了,心中暗想。

“衍圣公的先祖孔子,在教育上有贡献。程家朱家的祖先,程颐,朱熹,就是完完全全的毒瘤了,对华夏是百害而无一利。”

“还是秦先生说的对,老子孔子,你们专心去修仙去教书就行了,妄谈什么治国?”

衍圣公,朱元典,程乐山三人闻言,面无人色。

此时他们心中无比后悔,自己为什么非要去招惹秦宇呢?

现在皇帝要将他们三家连根拔起了。

他们的家族将会万劫不复。

然而即便他们不来,他们这几家,也将会没落。因为秦宇主导的文艺复兴,已经在大明兴起,已经让儒家思想在华夏大地上式微。

也就是说自从秦宇这个人出现,他们家族的没落,就是定数。

“末将,遵旨!”毛镶道。

朱元章的这一道圣旨,把他听的是浑身冷汗,皇帝对程家,朱熹家的惩罚也太很了吧。不但要灭其族,还要在全天下游街示众,凡是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要游到。

彰显其罪,最后还要将他们凌迟。

这两家人,到底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

他们不是圣人吗?

毛镶虽然不是读书人,但他身处的环境,就是儒家思想的占领区,所以他完全想不通。

并且唏嘘不已:之前颐指气使的老学究,老夫子,圣人,居然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朱家完了,程家完了,衍圣公府也完了。

“禀皇上。”毛镶启奏道,“末将可以将三人暂时押解起来,但彰显其百条滔天大罪的事情,末将办不了,末将的能力不足。”

“末将只是个武官不通文墨,这些事情应该交给文臣们来做。”

“那就将他们暂时押解往刑部,关押进天牢。”朱元章道,“至于宣布其罪状的事情,咱自然会让刘伯温高启等读书人商议。”

神情逐渐凝固:咱今日动了这三个家族,恐怕又会和那些文官大战一场了,毕竟,程朱理学和儒家思想是天下读书人的根,影响太深远了。

必定会引起天下的轩然大波,暴风骤雨,黑云压城。

千年毒瘤,割起来肯定会很痛,必定会鲜血横流。

必定有无数儒家的遗老遗少站出来反对,如果他们冥顽不灵,不可教化,咱就全部坑杀。

既然都要焚书了,不坑儒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废除儒家思想,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千年未有之大事,不死人是不现实的。

不过咱朱元章,最不怕的就是流血。

咱朱元章头顶已经顶着了一个,擅杀功臣,杀人如麻的罪名了,再多一个焚书坑儒也无所谓。是非功过,自有后世之人去评说。

虽然始皇帝焚书坑儒,但他依旧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稳固他的江山,而咱的焚书坑儒是为了天下百姓。

咱,仰,无愧于苍天。

俯,无愧于黎民。

这就够了。

咱驱除鞑虏,再加上这次铲除华夏千年的毒瘤,说不定在功绩上已能和秦始皇比肩。

“记住。”朱元章冷冷的向毛镶道,“程乐山和朱员典二人,如果在途中自尽了,咱拿你是问。”

“禀皇上,末将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死不了。”毛镶冷冽的道。“而且末将判断,他们并没死的勇气。像他们这种读书人,比普通人怕死多了。”

“都这样了还连死的勇气都没有?还整天要求别人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朱元章鄙夷的对三人道,“咱最瞧不起的,就是这种孬种了。”

“什么是仁,什么是义,维护你们的私人权益就是仁义吗?”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绑架别人,让别人用生命,来成全你们的权力和贪欲?”

“把董仲舒,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铸成白铁跪像,跪我华夏苍天,黎民百姓!”朱元章继续道,“咱要让他们几个儒家祸害跪上千年,万年!”

“秦桧只是害了一个岳飞,民间就有不少人把他当成千古大奸,悄悄铸其跪像。”

“而他们这些人,比秦桧还要坏百倍,千倍,万倍,杀的人比秦桧还要多千倍,万倍。”

“秦桧在他们面前,都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尘埃。”

“咱要犁庭扫穴,荡平思想上的贼寇,将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在华夏大地上的影响,彻底扫除。将这些毒害华夏亿兆百姓的垃圾,彻底打入地狱,一点污秽都不留下。”

“让历史的滚滚洪流,将这些垃圾全部冲刷干净。”

“咱以前只是在军事上,荡平了胡元。而这次,咱是要在文化上荡平贼寇。咱这次在文化上的功绩,不亚于派徐达北伐驱除鞑虏,不比恢复汉家天下,收复燕云十六州小。”

“从此,大明举国不得学习儒家思想,都学习先生的教材,物理,化学,生物。”

“咱要将孔夫子拉下神坛,让他只当一个古时候的教书先生。”

“皇上,这也太……霸道了吧。”毛镶感叹道。

“我朱元章,向来霸道。”朱元章道。

“遵旨!”毛镶道。

……

应天府。

刘伯温府。

“父亲,出大事了,出了天大的事情!”刘伯温正在府里面作画,作为明初三大儒之一,他的书画水平很高。就在他专心致志的作画时候,儿子刘链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差点栽倒,口中焦急的叫道,“这件事情恐怕是华夏大地上,一千多年来最大的一件。”

“也是最可怕的一件!”

一千多年来最大的一件事情?刘伯温闻言皱眉,不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事情,而是华夏大地千年来最大的事情?这可能吗?

“链儿,你说的也太浮夸了吧?”刘伯温道,“作为读书人,我们做事要稳重,要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要有读书人该有的矜持。”

“父亲,这不是泰山崩于前,而是天塌了。”刘链道。

“什么天塌了?”刘伯温神情凝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