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255章 三十个尚书

“专管矿务的官员出来组建‘矿部’,矿务主事同样升官,当矿部尚书。”

“金部的官吏组建‘金行’,原来的金部主事,当‘金行’尚书。”以前他在秦宇那里隐隐听过银行这个词,不过觉得银行二字不够有钱,于是自作主张改成金行。

……

群臣闻言一阵瞪眼。

堂堂一个户部,眨眼之间就被分成了六个部。

也就是说,吕昶现在的权力,就只有以前的六分之一。

以前的户部在六部之中,掌握的实权排名第一,在朝堂上权重非常大。比吏部,兵部还要强一点点,毕竟掌握着天下的财权。

但现在分化之后,户部估计要排倒数第一了。

以前的吕昶是妥妥的朝廷重臣、大员,在朝堂上举足轻重。但现在他只是管理天下户籍,其重要性在诸大臣当中,已经排不上号了。

一个排名前五的重臣,瞬间沦落成二流大臣。

吕昶呆在原地,如遭雷击。

从职位的重要性来看,他现在的权重,还比不上‘金行尚书’。

皇上这招毒哇!群臣心中想道,把户部原来的主事,侍郎,巡管都提拔起来当尚书,分走吕昶的权力。那些得到升迁的官吏,恐怕没一个不支持的。

就算吕昶这个户部尚书不满意,也无法联合原来户部的官员,一起抵制皇帝的改制。因为他们人人都会升官,傻子才会和吕昶站一队。

也就是说吕昶现在已经是独木难支,无法反抗了,只得乖乖的遵旨行事。

皇上这招,又和当初的‘推恩令’差不多。

推恩令是阳谋,没法反抗。

“禀皇上,老臣不想当‘户籍部’尚书,老臣觉得,老臣还是当‘金行尚书’一职,更为适合一些。”吕昶退而求其次上前禀奏道。

“吕昶你确定要当金行尚书?”朱元章道,“户籍部的尚书,还是沿用原来的户部尚书职位。”

“老臣确定。”吕昶道。暗自滴咕起来,户籍簿的尚书虽然还叫做户部尚书,但现在只管理天下户籍了,光一个名字有什么用?

虽然听起来我还是户部尚书,没有升也没有降,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大权力了。

老臣不要这样的的虚名。

而且老臣我就喜欢钱,天天看着金行里堆积如山的金银,也能安慰一下我失落的心灵。

“行吧,念在你的能力还不错,以前管理户部也管的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让你当‘金行’尚书,原来掌管金部的官吏,当户部尚书,管理天下户籍。”朱元章道。

“谢皇上隆恩!”吕昶谢恩。

总算拿到了一个重要的金行尚书职位,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陈亮。”朱元章又点名了。

动完户部,又准备开始动兵部。

兵部太重要了,他必须要对其开刀,分化其权力。兵部以前掌管武官的选拔,军士的训练,征调,戍边,还有军械的制造和库存……权位太重了。

一旦兵部尚书参与谋反,将士和武器都齐备了。

所以必须要分化。

“你兵部掌管那些事务,其下又有多少官吏?”朱元章用的还是那一套。

“禀皇上,兵部掌管……”陈亮一一叙述。

“兵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别掌管军械,征调,和军士训练。”朱元章道,“三个部直属皇帝管辖,其五军都督府建制不变。”

兵部因为起特殊性,因此划分的比较少,而且要直属皇帝管。

“臣遵旨!”陈亮道。

……

“皇上,如果非要改组六部的话,臣建议先改组一个部。完全改组完成,观其成效之后,其他部门逐步跟进。”这时刘伯温谏言道,“如果一下把六个部全部改了,朝廷的建制变化未免太大。各部官员无法短时间内,熟悉各自的职权和办理事务。”

刘伯温的建议也很有道理,什么事情都要慢慢来,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新官上任,需要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

如果一下改组很多个部门,新官太多,整个朝廷建制,很可能变成一盘散沙。出现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让朝务无法正常进行。

“不错,新增的各部官员上任之后,必须要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李善长也道。“老臣的建议,也是先试行一两个部,然后逐步推行。”

“你们二位的担心有些多余。”朱元章道,“新增的各部官吏,都是由各部旧官吏升迁上来的。升为尚书之后,处理的还是他们原来的事情,不过职位变了而已。”

“他们对自己的职务早已熟悉,何须熟悉过程?”

“况且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刚刚得到升迁,必定会为朝廷竭心尽力办事。所以他们只会比以前做的更好,而不是弄的一团糟。”

“此外,这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考验。如果升了官反而办不好事情,那就证明他们以前就没有能力办好以前的那些事情,是尸位素餐,咱正好换人。”

“皇上英明!”群臣闻言,纷纷说道。

“皇上,既然要新增诸多部门,诸多尚书,那么就需要新建一些官署衙门,给他们独立处理公务的地方。”中书省丞相杨宪道,“而新建这些官署衙门,也需要时间。”

“可以暂时让他们在原来的地方处理事务,换个牌子就行。”朱元章道。

“当然新增部门的官署,肯定是要建的,而且要快。”

“否则新增设的六个部,都挤在户部办公,大家都是老熟人,很容易产生勾连、结党现象。工部尚书单安仁,你下去之后,立刻着手办理。”

“臣,遵旨。”单安仁道。

之后,朱元章又把其余六部,和中书省的权力全部细分,共分成了三十个部。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王朝,已经有三十个分管部门,三十个尚书了。每个尚书掌管一个部门,目标性更加清晰,谁负责哪方面事务一目了然。

以前叫繁芜,现在叫精简。

谁要是在自己的职位上犯了错,或者做的不好,可以直接问责到他们本人,再也不会出现找人背锅顶杠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