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143章 大明离开了你们照样转

王莽只是篡权,而不是推翻前汉。

而朱元章则是推翻了元朝,元朝的封建贵族经历了大清洗。整个中原大地死了几百万人,血流漂杵,那些贵族势力的人死了一大半。

甚至有些旧的封建贵族直接被灭族,新的封建贵族还没成长起来。

朱元章牢记着秦宇给他说的那句话,新王朝建立,是把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最佳时机。

而且还有一条理由,为朱元章实行公田制最终成功提供了可能性,那就是朱元章可以用比王莽更强的手腕。

王莽篡权,背后靠的是封建贵族的支持,他实行公田制触犯了支持他的贵族的利益,就会众叛亲离。而朱元章身后没有封建贵族支持,他靠的是兵马把天下打下来的。

朱元章背后的底牌,是那些淮西将领,是他们手底下的兵马。

如果那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封建贵族不听话,他可以杀之。

再者,王莽是篡权,被万民所唾弃,不得民心。而朱元章则是从外族手中恢复了汉家天下,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深得民心。

王莽是在没有任何成功条件的情况下实行的公田制,而朱元章实行的条件非常成熟。

不过这几个理由,显然是不能和大臣们明说的。

“皇上,篡逆之贼王莽,的确没法和皇上相提并论。”此时,李善长又说道,“不过王莽新朝的败亡,就已经足以说明公田制是弊端丛生,不可效彷。”

“请皇上取消这条新政。”

“王莽的新朝就是前车之鉴。”

“请陛下三思啊!”

……

看到中书省丞相李善长出来说话了,群臣彷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说道。

李善长刚才那句总结性的发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理由,只是简单的和王莽的新朝类比,没有营养,群臣也说不出公田制的具体弊端在哪里。

这一点,已经被朱元章敏锐的捕捉到了。

心中冷笑:你们都站出来反对,还不是因为把土地收归朝廷,动了你们所有人的利益?

现在是朝廷上下集体反对,竟然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朱元章此时,已经体会到了当独夫的感觉。

当年雍正实行新政的时候,朝廷上下几百人集体辞官相威胁。他当时孤独站在朝堂上面对众臣,估计也和朱元章现在的感觉一样。

众叛亲离。

朱元章神情冷冽,目光扫视着众人。

触碰到朱元章的眼神,瞬间,嘈杂的朝堂,又安静了。

“请皇上收回成命,摒弃已经被世人所遗弃的,篡逆之君的王莽的弊政,让朝堂上下君臣一心,”此时,一名叫做顾济时的大臣站出来道。

他本不想站出来,但有人让他站出来。

让他站出来的是他的上峰,上峰只需要使一个眼神就够了。要是他敢不听话,下场会很惨。

在大家都不敢忤逆皇帝的时候,炮灰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好,好!”朱元章道,“好一个君臣一心。来人,拖下去,斩!”

像这种把私田改为公田的重大举措,不流点血显然是推行不了的。皇帝杀人,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好恶,也不因为对方犯了罪,而是非杀不可。

朱元章这么做就是想告诉群臣一个道理:

王莽离开了支持他的那些贵族,新朝无法运转。但大明朝离开了你们,朝廷照样转。

眼睁睁的看着顾济时被拖出去斩首,巅内巅外的文武大臣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说话。人群心中已然明白,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反对,谁就是下一个顾济时。

朱皇帝杀伐果断,想杀谁就杀谁。

所以皇帝的决策,最好还是不要反对。

大明天下,目前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他们不是王莽时期的王公贵族,左右不了大明政局。

就算皇帝把所有文臣都杀光,再换一批就行了。

能让朱皇帝忌惮的,估计就只有所有淮西武将都联合起来反他。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淮西将领中大多数都是他的心腹,都是他的义子义侄,对其忠心耿耿。

“还有谁站出来反对咱?”朱元章澹澹的道,“大胆一点,或许这又是你们青史留名,一次难得的机会。”

群臣闻言更加惊惧,上次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汪磊被诛了九族!

最关键的是汪磊后来并没有青史留名,而是一群文臣给卖了,现在坊间都说他鼠目寸光,差点误国。他和他九族,算是白死了。

不但没有留下美名,反而留下了骂名。

……

“皇上。”就在此时,刘伯温站出来说话了。

“伯温,怎么,你也想反对咱把土地收归朝廷所有?”朱元章问道。李善长胡惟庸那些人想反对,都是把手底下的喽啰推出来,而他却是自己站出来。

“不是,臣只是想讲述一件史实。”刘伯温道,“王莽当初施行公田制的时候,一位叫区博的大臣,面谏他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意思是说按照新朝当时的情况,就算是尧舜复生,也实现不了他推行的公田制。因为当时是天下刚刚安定,百姓刚刚归附新朝,没有办法施行。”

西红柿小说

“列为臣工,你们都听到了吗?”朱元章道,“井田圣王法,其废久矣……公田就是圣王的法度,只不过是荒废的太久而已。井田制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施行了,在周朝的时候得以完善。孔夫子经常说要恢复周礼,恢复周礼,咱如今把土地收归朝廷所有,就是在恢复周礼。”

“你们这些整天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居然一个个都站出来反对,你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你们这是在反对孔夫子的思想!”

群臣闻言傻眼,顿时纷纷明白了,朱元章可不只是单单会打仗而已。刘伯温的话中只有少许‘漏洞’,就被他敏锐的抓住了。

而且他还说井田制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就开始施行了,在周朝得以完善。关于这段历史,《史记》中都只是记载过一两句且语焉不详,所以就算当朝的文官学问再渊博,也找不出史实来反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