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17章 土法水泥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17章 土法水泥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9:21:48 来源:笔趣阁

在府里过上了几天温柔乡的日子,郑克臧又开始发愁了。

青年营那班小伙子们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郑克臧想再招募一期学员。

但是这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东宁军校宿舍不太够用了,纪念碑那边的民夫不能轻易动用,他也不好意思再找陈永华给他征集民夫。

这阵子他上朝殿议,那群郑经小朝廷的老头给他的压力很大,工官谢贤经常哭诉纪念碑那边抽调太多匠户,工部工作快开展不下去了。

他拿这群小老头没什么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还好有岳父陈永华给他顶住大部分压力。

自古以来,大臣都是反对皇帝大兴土木的,因为要用到糯米,古代没有水泥,糯米汁就是一种很好的建造粘合剂,材料容易得,但太过浪费粮食呀,古代粮食就是生命,有粮食,就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源。

等等,水泥!这阵子光顾着练兵,郑克臧都忘记把水泥给发明出来了,这玩意没什么技术含量,郑克臧这个土木工程的高材生,知道怎么造水泥的。

要知道,郑克臧以前的项目经理是这么劈头盖脸教育他的:干工地,你拿起钢筋就是钢筋工,拿起锤子就是木工,什么都会,到哪里都不会被淘汰。

当时郑克臧特别想回一句:拿起茶杯,我就是项目经理。

郑克臧仔细想想,穿越到这里,算不算是一种另类的提桶跑路。

往事都成了回忆,多亏这个把他当牛马的项目经理,郑克臧还依稀记得水泥要怎么制造。

水泥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了它,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都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各种穿越者有能力情况下,必须生产的拳头产品。

怎么做也很简单,郑克臧记得配方是:粘土砖头、各种陶土器碎片、各种陶瓷碗碟碎片、以及各种耐火材料,如缸、盆等物的碎片、水淬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炉渣灰(各种煤烧后的残渣),以上每种材料可单独取75%,亦可混掺一起共取75%。

然后生石灰取20—25%,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加熟石膏,由石膏矿石或废石膏模型碾细,用铁锅加热至130—180度炒至黄灰色即成,用以调解水泥凝固速度之用,但也可不加。

制法也简单,将以上各种材料洗净,用火坑烘干,并磨细成粉,可掺混后共同磨细,也可各自单独磨细后再均匀掺混,可用最常见的石碾磨细。

把以上各种磨细的材料按比例掺混在一起,便是水泥,也称混合水泥。

这种水泥耐酸碱腐蚀性能好,早期强度低,在高温养护下强度增长很快,使用时吸水性强,放热量低,一般需2到3个月可以达到标准强度,抗冻性不如普通水泥,养护期需要20天。

做法简单,接下来就该招募工人,开水泥工厂了,有了水泥,想必纪念碑的工程质量能大幅度提升。

开厂是一件大事,郑克臧唤来李老太监,拿起桌上一叠纸,道:“老李,按照这个章程,你去招募一批民夫,人数不用多,百来个就可以了。”

老李接过监国殿下手里的纸张,一头雾水地仔细翻阅,只见上面有几个大字:水泥工厂开设章程。

李太监心想:水泥是什么,难道是水里的淤泥,这玩意能干啥?

带着疑问,李太监继续看下来,越看越心惊。

没看多久脸色就绷不住了,苦着脸色说道:“这些民夫,不对是工人,一个工人月钱要500文,还包吃包住,殿下,你就算是杀了我,也不能这么败家啊。”

一边说着,李太监一边捶胸顿足,这阵子郑克臧虽然在英国佬托马斯那里赚了不少钱,但赚得多,花得也多啊,每天看着银子哗啦啦就没了,李太监非常心痛。

看到李太监反应这么剧烈,郑克臧觉得他还是适当让一下步,免得老太监被他气坏身子,便安抚道:“别慌啊,老李,这钱花出去了,迟早赚回来,这可是日进斗金的生意。要不这样吧,月钱改成400文,其他不变。”

这个待遇,李太监算是勉强能接受,只是面带疑惑:“监国殿下,你说日进斗金是怎么回事,水泥到底是什么玩意?”

“老李啊,你知道糯米汁吧,这玩意能代替糯米汁粘住砖头,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无比坚固的城墙,还能节约粮食,以后本监国大兴土木就再也不怕浪费粮食了。”心情不错的郑克臧给他科普道。

郑克臧心情不错,李太监听完是心如死灰,前面的他听不懂,后面听到那句以后大兴土木,顿时双腿一软,差点没站住。

“监国殿下,我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隋炀帝是怎么造成天下大乱的,就是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监国殿下请三思呀。”李太监满是担忧地说道。

话音一落,郑克臧就不容置疑道:“老李,这个你不必担心,本监国自然有办法,你就安心按照这个章程去办事就好,至于水泥怎么制造,到时候我会亲自去教授工人。”

眼见劝不动,李太监也放弃了,他认识的郑克臧一向有自己的主意,很多时候看起来平易近人,实则有自己的主见,他认定的事情,即使是郑经来了,也不一定能搞定他,索性就不说了,监国殿下心里有数就好。

老李的劝告,郑克臧是不可能听的,因为他的奇观系统,以后免不了要大兴土木的,而且他认为隋朝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大兴土木,追根溯源的话,还是因为隋文帝。

这是因为,所谓的隋文帝“开皇盛世”其实是极端畸形的国富民穷。

隋朝也算是历二世而亡,老百姓活不下去才造反,这种“盛世”和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隋文帝严格土地和人口的统计,由此建立了一套极端高效的抽税系统,民间财富迅速枯竭,而皇帝又掌握了充裕的财政,花钱的**腾腾而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冲动像青春期的少年渴望异性一样难以遏制。

这是人的本性,你如果突然得到一大笔钱,也会升起这种**。

在那个年代,什么是“大事”?当然是基建项目和对外战争了。

隋炀帝大兴土木,开凿连通运河,修建宫殿,发动征高句丽和土谷浑的战争,而此时,人民已经非常贫困了。

古代创立的编户齐民制度,本是为财政建立稳定的税源,然而为了不过度压榨百姓,这种户籍制度又要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或者说模糊性,这样老百姓能逃避一部分苛捐杂税。

因为古代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秩序,上级对下级的压榨基本没有什么太大风险,官对民的压榨可以说是随性而来,下级官员向百姓增加额外税费,基本没有任何制约。

但从朝廷来看,只要别把百姓逼的活不下去造反就行。三国时期蜀国一些县归附魏国,曹丕发现这些地方的户籍残缺混乱,人口、土地统计高度不准确,于是想严格统计。

然而司马懿却看到了这其中的窍门:正是因为蜀汉采用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对这些地方压榨太狠,他们才叛变,魏国不应延续蜀汉的错误,应该给这些人留有一定的模糊空间,于是他劝阻了曹丕。

隋文帝在当北周相国时,就看到了财政的重要性,北周之所以能灭掉北齐,就是北齐人口统计混乱,税收大减——北齐规定光棍纳税减半,很多人结婚就不登记,北齐朝廷毫无办法,导致税收减少60%以上。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对崤山以东的地区,进行严格的人口普查,所有人都要到官府登记,如果发现隐瞒,不仅本人面临严厉处罚,连里正都要发配。

由此,隋朝建立了非常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从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各州各县每年清理一次户籍,这套户籍管理制度使得朝廷控制了民间各个角落,几乎没有人能逃避税收和徭役了。

而对土地的统计,隋朝则是大大浮夸。开皇九年的统计,全国共有十九亿四千万亩耕地,换算成现代亩为二十一亿三千万亩,比现在的耕地还大,可隋朝的版图不如现在大,而汉唐时代,中国的耕地一直在五亿现代亩左右,可见隋朝土地统计浮夸到何种地步。

这种统计给民间造成的灾难不言而喻,朝廷按照这个土地统计征收了过高的税赋,实际土地产出没那么多,老百姓能不穷吗?

由于朝廷征税机器过于高效,财富迅速向朝廷手中聚集,而民间则不断滑向贫困,这就埋下了隋炀帝时期官逼民反的种子。

隋文帝也曾发布过免税、降税,可这都是短期性、临时性的,对于征税系统长期高效的抽取民间财富导致国富民穷的趋势,并无缓解。

隋炀帝即位后,如此丰裕的财政给了他极大的错觉。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全国共八百九十万户,四千六百零二万人,这一年,隋炀帝发动了征伐土谷浑的战争,而唐朝贞观年间,全国总户数才三百多万,到开元年间,户数才与此时差不多。

隋炀帝的军队纪律相当不错,他本人也是军事统帅,也发布过减税措施,可这一年的土地统计是多少?五十五亿八千五百万亩,这已经同实际土地亩数相差十倍。这意味着老百姓要交这么多土地的税赋,民间已经不堪忍受了。

大业八年九年和十年,隋炀帝发动三次征伐高句丽战争,各地发生灾害,开大运河、军事行动和修建宫殿又要加税加役,终于超过了民众承受的临界点,于是发生了社会大崩溃,各地揭竿而起,官员也纷纷叛变。

想这么多,郑克臧也有点领悟,极端的国富民穷不可取,虽然这一切离他还很远,他现在只是临时岛主,要想转正还得过冯锡范那一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