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93章 摸着大清过河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93章 摸着大清过河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06:54:15 来源:笔趣阁

“岳父,近来可好?”郑克臧回到夷州岛以来,首次登门拜访老丈人。

“钦舍,无事不登三宝殿,我看你又想找我这个老头子麻烦了。”陈永华怕了郑克臧了,每次找他,准没好事,肯定是难事。

“岳父,瞧你说这话,我这不是带了点吕宋特产过来看望你吗?”郑克臧拿出了三只仓鼠作坊制作的水果干。

陈永华也不客气,看见新奇玩意,当即尝了一口,“还不错,吕宋还有这种好东西,打得好呀!”

“哈哈哈,头一次听说因为特产,打得好的。”郑克臧乐了。

“打仗原因很多,为什么不能是因为美食呢?”陈永华开玩笑道。

“岳父说的是!”郑克臧笑着应和道。

翁婿两人,一边喝茶,一边享用水果干,好不快哉。

两人越聊越开心,郑克臧突然想起此行的目的,聊着聊着,就聊到田地上了。

“钦舍,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陈永华一眼就看出来,郑克臧心里有事儿。

“岳父,我也不兜圈子了,你对夷州岛的田地制度怎么看?”

郑经经营夷州岛,向来是鼓励生产的,因而鼓励官员、军队、百姓去屯田。

从荷兰人手中夺来的庄园田地,称为“官田”,是由王府掌握的土地,文武百官开垦的田地,称为“文武官田”,军队开垦的田地叫“营盘田”。

“王上定下来的制度,目前很适合夷州岛地广人稀的情况。”陈永华实事求是地说道。

“可是岳父,如果有一天,我们入主中原、或者夷州岛人口太多了,会怎么样?”郑克臧问道。

陈永华陷入了沉默,这是历史上最难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

说到土地兼并,这就要谈到华夏历来的土地制度了。

在雍正皇帝以前,朝廷收税有一项叫丁银,就是人头税。

家里有几个人你就交几个人的钱,听起来这很公平当官的也好收税,照着人头数呗,只要会数数就能把钱收上来了。

其实不然,这个丁银对老百姓来说不公平,对当官的来说不好收钱。

华夏自古以来大多数人是农民,有地的自然是地主,他们地多钱多,地少的大多是贫民,钱少日子艰苦。

有钱的自然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口袋里是很干净的。

如果这样收丁银,问题就出现了。

可能一个地主家里有好几百亩地,可就五六口子人。

而一个贫民可能家里只有一亩地,却有十几口子人。

收人头税的时候,富人钱多,家里人少,交的钱少。

穷人钱少,家里人多,交的钱多。

这公平吗?显然不公平。

那些收税的官也难受啊,因为他们经常收不起钱。

穷人本来就没钱,现在又让他们交那么多钱,砸锅卖铁啥都卖了可还是凑不够钱。

有钱人呢,越有钱越抠门,他们一文钱都不想往外掏。

于是,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开始找借口不交钱,开始隐瞒人口。

不是说按人头收税吗?

好,原先家里有八口人,我少报点说有四口人怎样?

官家的人来收钱,他们就出门到处东躲西藏,反正只要让他们只看到四口人就行。

这样当官的收不上钱,他们没法交差,完不成工作,他们头疼。

朝廷也头疼,因为收不上钱国库里就没钱。

“确实应当考虑一二。”陈永华回道,因为近卫军的强大、郑克臧的神奇,让陈永华觉得这辈子能看到重返中原的场景。

“如果想要有所改变,则需参照张居正大人的一条鞭法,再激进一些,将丁银并入田赋中收取,不论一户人口几何,都不加税赋,只看田地多少。”陈永华说道。

“而且,据我所知,你在吕宋都护府已经这么干了。”陈永华继续说道,显然做过功课了。

“不愧是东宁诸葛,我称之为摊丁入亩,这正是我从张居正大人改革中,获得的灵感。”郑克臧竖起大拇指。

陈永华摇摇头,“说得轻松,做起来难!”

“何以见得?”

“文武百官倒还好说,你可知道夷州岛土地最多的都是谁?”陈永华反问道。

“我知道,自然是我的叔叔们,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郑克臧笑道,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清楚就好,你想推行摊丁入亩,最大的阻力就是他们,到时候他们往董国太那边一哭诉,你可咋整,都是亲戚,不好撕破脸皮。”陈永华叹气道。

“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一群虫豸罢了,考虑他们的感受,我们还如何能成事?”郑克臧以最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

而且,郑克臧就怕他们不闹,正好找个由头收拾他们。

历史上就是这伙鸟人害了他的命,他正愁没有理由整治他们,免得他把天下打下来了,这群人鸡犬升天,成了皇族,更加嚣张跋扈了。

陈永华喝茶的手一顿,他也是第一次听郑克臧骂他的叔叔们。

华夏自古以来,推崇以孝治国,尊老是传统,很少有人对长辈破口大骂。

对此,陈永华不予评价。

“还有一事,摊丁入亩同样不公平,土地又不一样,还是会产生收税不均的问题。”陈永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简单,将地按质量分成上中下三等,按等级缴税。”郑克臧早有对策。

这都是雍正皇帝的策略,郑克臧这是摸着大清过河。

“钦舍,你这是要改几千年来的税收惯例,推行起来必定阻碍重重。”陈永华不敢保证此事一定能成。

这种改革,一旦有差错,办差的官员很可能粉身碎骨,历史上案例不绝如缕。

“好在我们现在船小好调头,以后入主中原就更难推行了。”郑克臧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

连雍正推行的时候都困难重重,因为地主老财这些古代掌握发言权的人自然要使劲抨击诋毁对他们不利的制度。

攻击最猛烈的当属浙江。

南方人有钱,地主的本事都不小。

当时大清准备在浙江开展摊丁入亩时,瞬间就遭受到坚决的反对。

为了表明反对的决心,浙江一大批的乡绅地主联合起来,跑到浙江巡抚衙门门前闹事。

要不是雍正推行地足够坚定,说不定摊丁入亩就没招了。

寇可往,吾亦可往。

同样的,郑克臧也很坚定,因为他就是想恶心郑聪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