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328章 东瀛都护府、《大明文化普及项目》

朱克臧钦点的东瀛都护府大都护便是他的弟弟,朱克塽!

原因也一目了然。

自古以来,大都护一职都属于加官,文武皆可担任,但更多的是以亲王遥领。

随着时代的演变,华夏各朝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亲王不再到封国“登基”了,这种情况叫做“遥领”,跟职务上的遥领有些不同,但本质上的意义很相近。

遥领,就是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

直到明朝洪武初年,亲王的权力再度复苏。

朱元章给自己的儿子们分封,这些“王”统称为“藩王”,他们是有着藩府的,跟汉代的诸侯王一样,封国境内有着专门的官员,属于是“小政府”,从国君、丞相再到士大夫,都是比较完整的。

经过靖难之役后,朱棣也没有说废除这个制度,毕竟都是自家人,还是要给他们一些好日子过。

不过明朝的“王爷们”,也在朱棣以及朱瞻基等人的努力下,不断“削弱”,他们也成了一群只会拿工资的宗室了,大明的灭亡,在鞑清眼中看来,就是不断放纵大明皇室的后果。

所以在鞑清初期,也就是后金时代,努尔哈赤就对“封王”这个东西抓得很严格,不是有功,即便是他的亲儿子,也是不允许封王的,甚至在一开始,努尔哈赤只是给儿子们封了“多罗贝勒”,也就是清初的“四大贝勒”。

朱克臧则打算是糅合一下,亲王可以亲自前往封地任职,但是封地都不是华夏本土!

为了让朱克塽能更好地管理东瀛都护府,大明准备在应天府招募一万人左右的都护亲军,当然东瀛都护府亲军的钱粮,大明国库不负责,就地解决。

另外,还在文武百官里面的夷州岛派系挑选了一文一武,前去辅左朱克塽。

都护府的基层干部也需要大明空降的官员搭出一个框架,然后再以经受过考验的进步倭人充当枝丫。

此外,朱克臧作为大明天子,也要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东瀛都护府的发展方向。

首先,朱克臧指出,东瀛都护府位于神洲(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必然地震频发,所以不适合搞大型工业。

为了向众人说明什么叫地质板块和地壳运动,朱克臧又不得不在地理学上火线做出了突破,并在大明格物致知学院提出了朱克臧板块漂移假说。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大明不想让倭人去造船造自行车造枪造炮,而是东瀛的自然条件不允许啊!

而且东瀛都护府这个地方国土狭小,虽然水稻产量极高,但水稻生产过于内卷,并不适合大量种植。

因此都护府应当以发展轻工业,比如织棉花、纺衣服、捕鲸、渔业、林业等低附加值行业为主,让大明本土高产的农业来保障都护府的粮食安全,让大明发达的重工业来满足都护府的工业品需求。

为了让倭岛尽快摆脱贫困,大明将争取在两年内,在日本建成十家轻工厂,实现其与大明的产业互补。

......

“目前,由礼部牵头开展、户部协办的《大明文化普及项目》已经在神圣大明联盟的各个朝贡国和附庸国率先进行了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礼部尚书接着禀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大明归化司已经向暹罗、马塔兰、亚齐等国以及缅甸、澜沧、南洋等地区派遣了五百六十三名归化儒教监。”

“并在周边诸国建立了一百五十九所明学堂来普及汉文、汉字以及传扬我大明文化。”

“另外,我们在泰西诸国也以私人的形式开办了很多明学堂来加深文化渗透。”

原来,大明在光复华夏事业的同时,对于文化渗透方面的布局也没有放松。

为此,大明还在一年前牵头组建了一个“明学文化联盟”,并号召和大明贸易的世界诸国加入其中。

大明的各个藩属国自然不必多言,全都加入了这个所谓的“明学文化联盟”来学习大明上国的先进文化。

就连西方世界也有不少小国加入了“明学文化联盟”,就连英国也加入了。

因为,大明的各种商品,是英国老渴求的,加入一个文化联盟而已,小意思。

另外,逐渐复兴的大明已经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想要在日益繁华的国际商业市场上分一杯羹,掌握汉文、汉语那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很多远洋商人都开始主动学习汉语。

随着大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汉语大有被默认为第一国际通用语言的趋势。

连带着汉语翻译和汉语老师也成为了海外最紧缺的职业。

而各国商品经济过于依赖大明,也为大明对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趁着这股东风,大明也再次加大了对西方世界输送文化书籍的力度。

以此引导更多的西方人从心底里对大明这个东方大国充满无尽的憧憬和向往。

据礼部官员的设想:一旦大明在西方世界实行的文化渗透成功,未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百姓都成为了大明的“铁粉”。

下辈子大明人,将会成为各国百姓的口头禅!

可以想象,如果文化入侵成功,有朝一日大明与其他国家开战,这些已经被文化渗透洗礼的外国百姓转眼便会成为大明军队的“带路党”。

......

“嗯,不错!”听了刘殿的奏报,朱克臧满意地点了点头:“半年多在大明周边诸国建立了一百多所明学堂,这个进度还是非常喜人的。”

“对了,吕宋官商马和泰搞出来的话剧也可以利用起来。”

朱克臧突然想到了马和泰这人,听说他最近在应天府组建了一个戏剧社,在为朱克臧的伟大事迹编剧呢!

这也专业对口,之前马和泰就是靠着戏剧,打开了鞑清宫廷的大门,重操旧业罢了。

朱克臧随口补充道:“把话剧推向西方市场应该也会大受欢迎的。”

“至于剧本方面,待时机成熟后,可以让马和泰的戏剧社多准备一些宣扬我大明文化的剧本专门面向西方市场。”

“这样一来,既能赚钱又能借此推进大明对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可谓是一举两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