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305章 大明牌“劳斯莱斯”、北方出事了(求订阅!)

“对,就是这样。”

朱克臧拿着工匠们刚打制出来的一叠从下到上逐次变短,又略为翘曲的钢条,满意点头。

“再将弹黄片的中间铆合,隔半尺再加一个铁框固定。”

“是,小的这就去做。”为首的工匠忙应道。

零部件是昨日便打制好的,几名工匠熟练地在钢条上打孔、铆接、安装固定框架,一支八十厘米长的钢板弹黄很快便有了雏形,与后世汽车上常见的减震装置颇为相似。

大明制造总局的工匠们多少都认识点字,能看得懂工业图纸,也经过工艺标准化的训练,但朱克臧这个微操帝,还是有点不放心。

于是,朱克臧手把手地指导了他们两天,大明第一根车用减震黄很快就有了眉目。

当然,这是给马车用的。

其实这钢片减震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把几层钢片铆合在一起,并留有一定翘曲度即可。

熟练的铁匠一天就能打造出好几副来。

不过这东西虽然简单,却是后世之人经过反复改进才优选出的最佳结构,在十七世纪时根本还没有出现过,绝对属于这个时代的高精尖科技。

另外钢片减震黄对材料要求也极高,若用普通的铁来制造,不但弹性极差,而且用不了多久便会折断。

朱克臧为了打造这东西,还专门令人从承天府炼钢厂运来了优质的钢材,才解决了材料问题。

在工厂另一边,工匠们正在安装一只带轮子的“大木箱”,工作显然也已进入了尾声。

那木箱前面装有车辕,轮子有半人来高,正是一辆马车的车厢。

与大明时下常用的两轮马车不同,这车有四个轮子,通过两根轴安装在车架上。

最为独特的是,这车架前后各自分开,用一根纵轴连接在一起,车子的两个前轮能够沿着这根轴左右摆动。

这是一辆标准的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比两轮马车有不少优势,比如载重量大了两三倍,不需要马匹费力维持水平方向的平衡,行驶平稳等等。

不过由于四轮车在转向的时候左右两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如果将车轮直接安装在车厢上,就会造成转向时外侧车轮卡在地面上的尴尬状况。

好在这个问题用个简单的车架转向结就能解决,通俗说来,就是将前车轴独立分开,用纵轴连接在车架上,转弯时前后轮独立偏转,转差的问题就自然消除。

其实华夏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种结构的车子,多用作大型货运车。

不过由于两轮车对起伏不平的道路适应性好,加上造价低廉,两轮车始终是东方人的首选,以至四轮车的转向结构也逐渐失传了。

朱克臧此次出于迁都和运货的需要,便抽空带工匠们试制了四轮马车。

对了,集装箱早已在黄履庄的主持下,研制成功,新款四轮马车,就是为了适配集装箱才开始研发的。

在运送重型货物及节省马匹体力方面,四轮马车都有不小的优势,若能趁此机会开始大量生产,以后在军事后勤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且朱克臧的四轮马车还有远超西方的“黑科技”,那便是减震黄和橡胶车轮。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马车都是木头车轮,直接用车轴安装在车厢上,加上没有柏油马路,行驶起来那个颠簸简直能把人震散了架。

相比较起来,装有钢片减震黄以及橡胶轮胎的车子能过滤掉九成的颠簸,虽然仅是实心的软橡胶轮胎,但乘坐舒适性绝对“秒杀”这个时代任何一辆马车。

加上四轮结构在水平方向本来就比较平稳,车体也更为宽敞,就算作为“轿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说,他令工匠们正在打造的这种马车就是新大明的“劳斯来斯”!

当然,四轮马车也有自己的劣势,那便是通过性不如两轮马车。

不过这车子的主要是面向大城镇的“豪华车”市场,在繁华城市中使用倒也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此外,依照朱克臧的大明基建规划,往后会将驿道按照“高速公路”标准改建,那么四轮马车可以一展拳脚的范围就更大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朱克臧自小便听在耳中,便捷的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支点,他对这方面绝对是不吝投入。

铁路已经在夷州岛比较完善了,但引入华夏大地成本太高,不如先建设公路。

可以想见,若干年后,大明土地上“铁路”加“高速公路”遍布,不论是工业、商业的发展,还是兵力及后勤调动,甚至通讯、旅游等方面,都将会受益于此而变得十分便利。

朱克臧正叮嘱了工匠如何将减震黄安装在车架上,便有侍卫来报,“禀皇上,承天府的工匠们现已入城。”

“总算到了。”朱克臧现出轻松的笑意,人手总算到位了,先前迁移过来的工匠人数少,完全不够用。

“让他们安顿一下,便来这里一起造马车吧,样品早就给他们备好了。”

应天府给制造总局的地盘,就是原先的南京军器局。

南京军器局规模虽大,但仍是旧式手工作坊的模式,与大明的“先进生产力”显得格格不入。

朱克臧考虑承天府往后应该没什么军事压力了,便干脆将大明制造总局的技术骨干全都调来应天府。

以南京军器局连绵近四里的工棚和超过三千名的工匠,一旦完成工业标准化改造,必能爆发出恐怖的产能,差不多他一家就能担起大明七成的武器制造工作。

待传令的侍卫离去,李老太监又端了茶过来,“皇上,休息一下吧。这已到了晌午,您看是否先返回皇宫用午膳?下午还要赶去船厂那边……”

“回皇宫?”朱克臧皱了皱眉,皇宫城东,龙江宝船厂在北面,一来一回太浪费时间了。

下午,他还要龙江宝船厂视察工作,这个宝船厂可不简单,是六百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出生地”。

“不必麻烦,就地吃饭即可。”

就在朱克臧准备去吃饭的时候,随即又有侍卫捧了火漆封口的信筒交给朱克臧,“皇上,这是锦衣卫刚送来的情报。”

朱克臧一打开看到内容,笑道:“哈哈,北面又有乐子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