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5章 大丰收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65章 大丰收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1 09:55:10 来源:笔趣阁

七月中旬,伴随着炎热的海风,是夷州岛早稻丰收的季节,整个夷州岛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

蔚蓝的晴空,烈日骄阳,金黄的稻田随着滚滚热风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东宁府百姓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味,一眼望去,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家的,今年粮食大丰收了!去年一亩地产350斤米,今年居然有500斤米!”一位长相黝黑的农家妇女对着男人道。

“多亏了监国殿下的海鸟粪,否则哪里产得出这么多粮食!”男人感慨道。

今年的夷州岛确确实实大丰收了,得益于饱含氮肥磷肥的海鸟粪,老百姓们都乐坏了,可惜夷州岛开垦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一带,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

这次大丰收够四十万人一年的吃喝了,老百姓难得有余粮,夷州岛的粮食问题终于解决了。

除了稻米大丰收外,东宁府的百姓还有一件事情津津乐道。

那就是红薯和土豆也成熟了!

 “传言说新粮来自于遥远的殷洲,那里有商朝的遗民!”

 “确实如此,播种下去的时候,东宁日报报道过几次!”

“也不知道产量如何。”民以食为天,这才是这群百姓们最关心的。

 “想必应该比我们种的这些普通粮食高很多吧,东宁日报不是说了吗,播种的时候,监国下了旨意,以后咱们愿意种新粮食,出二两银子一亩保底收购。”一名百姓分析了一会后说道。

 “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保底收购啊,那赶紧去官府报名种新粮!”一名百姓感叹道。

东宁府周围,那些好奇新粮收成究竟怎么样的百姓们迫不及待地去看热闹了,因为《东宁日报》说了,今天就是收割新粮的日子,盛情邀请广大民众前去参观。

对于收割红薯和土豆,郑克臧早有准备,时间一到便在《东宁日报》上面刊登新粮收割的方法。

并且为了保护新粮的产出,郑克臧督促朱天贵派手下守好红薯地和土豆地,预防有人偷偷将新粮藏起来。

这也是逼不得已的,郑克臧不想把辉煌点数浪费在兑换红薯苗上,他还想要大规模推广到全夷州岛,可不想刚收上来就被疯狂的百姓偷没了。

不是郑克臧不相信百姓们,而是他太清楚红薯,土豆这两种新粮的产量了,有海鸟粪在,保底亩产都有一千斤,百姓们视粮食的产量如生命,一旦两种新粮的产量出来,百姓们必然会为此疯狂,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原来红薯和土豆是长在地里的!”一个百姓在看到东宁日报上的新粮收割方法后,稀奇的道。

说是收割,长在泥土里的甘薯和马铃薯都需要锄头来挖,或者用牛来犁。

随着一头黄牛拉着木犁地在一块红薯地犁了过去,新粮个收割正式开启。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明郑粮食产量的开始,明郑很可能会因此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先从红薯地开始,不需要多久,仅仅一会儿功夫,一株株红薯就被挖出来,摆放在田垄上面,一时间,整个田地都能够看到大量的红薯。

“开始称重!”

有人拿着箩筐装好红薯,有人拿着大秤和本子。

一筐筐红薯不断的过称,很快就超过了一千斤。

而这,还没称够一亩地的量呢!

郑克臧看了看已经过称的番薯,再看看田里面剩下的红薯,整个人的都笑的合不拢嘴。

“来人,给我拿锄头来,本监国要亲自挖几颗红薯看看。”

郑克臧的心情是相当不错,竟然要亲自来挖红薯。

“钦舍,给我也留一把锄头。”陈永华也忍不住加入了挖红薯的大军。

这边很快就有人拿了一些锄头过来,郑克臧、陈永华、杨英等人人手一个锄头,各自也是找了一处地方开始兴致勃勃的挖起红薯来。

郑克臧高高的挥舞起锄头来,一锄头下去。

嗯?挖偏了一点,不过,依然也是挖开了一片泥土。

红薯田都是垄起的一行行田土,泥土很松,挖起来并不费力、

很快,郑克臧就挖掉了红薯根周围的一些泥土,一颗颗红薯就露出来。

“哈哈,岳父,杨大人,我挖到了!”

看到红薯,郑克臧玩心大起,也是顾不上脏不脏了,直接用手扒开泥土,顿时一颗颗红薯就被扒出来。

这些红薯的个头都很大,小的也有几两,大的红薯甚至于有两三斤,一株下面跟下崽一样有好几颗红薯。

这时候,土豆也开始收割了。

随着时间推移,红薯和土豆堆积在一起,犹如一座小山,同时也是将数字汇报过来。

“出来了,出来了,红薯十亩地产四万五千斤,土豆十亩地产四万一千斤!”称完重,粮官激动地大喊。

“恭喜监国,天降祥瑞,我夷州岛再无饥荒。”户官杨英带头向郑克臧表示祝贺。

亩产四千斤啊,这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北方的小麦一亩年产量也不过三百斤左右,至于南方的水稻,亩产也不会超过四百斤,除非像郑克臧一样,有源源不断的海鸟粪。

现在这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它们的产量是小麦和水稻的十倍,这个产量是何等可怕。

周围的百姓也疯狂了。

“我的天!”

“这么多,不可思议!”

“要是早几年有这样的红薯,我那可怜的孩子就不会饿死了。”这时有收一个农家妇女忍不住跪倒在地里面,整个人都嚎哭起来。

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想起了早几年三藩之乱出现饥荒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被饿死的经历。

郑克臧、杨英等人都纷纷看了过去,听到了这声痛哭,顿时一个个都沉默下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还在丰收的喜悦冲淡了悲伤的气氛,面对如此巨额的数字,百姓们都在询问怎么拿到红薯和土豆的种子。

在现场的郑克臧发现情况有点混乱,赶紧站出来喊道:“不要急,下午的东宁日报会写怎么领红薯苗和土豆苗,大家稍安勿躁。”

“大家耐心等一等!”陈永华也发声了。

“良种就是要给大家种的,一切都等下午的东宁日报!”户官杨英一锤定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