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43章 葬礼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43章 葬礼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06:54:15 来源:笔趣阁

“冯将军是得了肺痨。”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中医道。

“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倦怠⽆⼒,饮⾷少进,甚则痰涎带⾎,咯吐出⾎,衄⾎、⾝热,都是肺痨的症状。”老中医叹了口气道。

肺痨在古代是绝症,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生死由天。

因而,冯锡范醒来后,听到郎中说的话,差点又晕了过去。

“好端端的,我怎会得肺痨!”冯锡范不解道。

“当家的,你要振作起来,你天天练武,身体肯定好得快。”冯锡范的妻子安慰道。

可惜,冯锡范得的不是肺痨,而是百草枯中毒。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冯锡范呼吸便越来越艰难,一代沙场宿将、未来的奸臣就这样走向末路。

弥留之际,冯锡范已经无法开口,身旁只剩下妻子还有为数不多的儿女,他们哭着喊着,但也无济于事。

因为郎中给他诊断的是肺痨,明郑集团的重要人物为了防止被传染,都不敢来见他。

冯锡范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他还挣扎着想坐起来,因为他还不想死,还想看着女婿郑克塽当上延平王,他还想大权在握。

慢慢地,他已经无法呼吸了,只留下满眼的怨恨和一副残躯,以及身边人的哀嚎。

......

冯锡范身亡的消息,让明郑集团大部分人都淬不及,前些日子还在战场上活泼乱跳的人,转眼间就入了地府,让人无限感慨。

“复甫啊,前些日子我还和希范(冯锡范的字)一起喝茶,这才多久,就先走了。”郑经出席了冯锡范的葬礼。

如果没有未来的东宁政变这件事情,冯锡范对郑经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甚至郑经死时还专门喊他来托孤,可惜冯锡范没有完成对郑经的诺言。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想必希范的遗志一定是恢复神州故土,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帮他完全这个遗愿。”陈永华属实高估了冯锡范。

“哎,追封冯锡范为忠诚伯,希望他一路走好。”郑经望着前方的棺材,叹气道。

郑经对忠于自己的人都不会亏待,追封一个伯爵爵位,以冯锡范在明郑的地位,完全没有问题。

“诺!我明天就给希范操办这件事情。”陈永华答道。

郑克臧也在葬礼现场,听着耳边传来的激昂唢呐声,他有点怅然若失,一生之敌就这样走了一个,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下一个就轮到康麻子了,他就没冯锡范好对付了,不过没关系,郑克臧不怕。

......

翌日,郑经罕见地出席了朝会,就为了给冯锡范追封爵位,平时他都直接让郑克臧自己上。

冯锡范的追封仪式,没有人反对,毕竟都是死人了,他们也不在乎一个死人伯爵。

不过真正的重头戏,要属侍卫镇的分配了。

朝会上因为这件事人声鼎沸,活像秃鹫分尸的现场。

“我推举刘国轩将军任职侍卫镇署总兵官都督同知。”吏官洪磊建议道。

郑经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分配是好。

这时候,郑克臧突然发话:“侍卫镇的总兵人选,我认为暂时先搁置到一边去,目前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刘国轩将军已经是左武卫和右武卫的总兵官,不适合再兼任侍卫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听出来了,刘国轩兵权太重,不适合这个职位。

“不如推选征北将军曾瑞担任侍卫镇总兵职务。”兵官陈绳武推荐道。

很快地,就陷入了争吵,有的支持刘国轩,有的支持曾瑞,吵半天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有一策,不如将原侍卫镇的将士分配给左右武卫镇,侍卫镇暂不发展,等合适的机会,再重建侍卫镇。”郑克臧建议道。

一个折中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郑经等人的支持,刘国轩也满意了,虽然没拿到职位,但也给了他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谁都不吃亏。

而且少一个镇的编制对于现在的东宁是好事,本来岛上人口就不多,不能再穷兵黩武了。

至于侍卫镇还要不要重建,就全看郑克臧的心情了。

冯锡范一死,郑克臧心情特别舒坦,铲除了未来一大隐患,同时他的弟弟郑克塽也不会因此和他产生矛盾,两全其美。

心情甚好的郑克臧决定在系统商城购物一波。

“系统,请给我公元1680年的大事记。”郑克臧对系统说道。

他现在对历史的改变不大,这个时期买大事记非常划算。

【扣除5点数,余额30点】

【大事记已发货,请查收】

郑克臧拿起书桌上的1680年大事记,开始认真翻阅起来:

一月份没有事情,二月份康熙皇帝颁旨,设立武英殿造办处,专门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装潢。

看到这里郑克臧心想,要是点数充裕他也该发展印刷技术,把报纸行业发展起来,成为他的喉舌。

继续看,三月、四月没有事情,五月清廷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历时七年,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康熙皇帝在养心殿正间大宴百官。

看来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已经撑不住了,可惜了不能给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继续看,5月,郑军水师朱天贵率部2万余人、船300余艘献铜山降清,沿海诸岛复归大清所有。

靠,朱天贵投降,还带走了两万军队,怎么回事,郑家还有这一号人,赶紧唤来李老太监了解一下。

原来,朱天贵是渔民出身,因为出色的才华,官至左都督,统领水师二十八镇,驻防在铜山一带。

朱天贵投降此事万万不能发生,得想办法改变历史,难怪明郑后来败得那么快,原来是“海军司令”都跑路了。

整整三百艘战船投敌,他必须得想办法阻止这件事,不能让清军水师强大起来,他才能在东南沿海为所欲为,才能有空去征服吕宋群岛。

要是清军有了这么多战船,随时都能来偷他的家,哪能有机会为吕宋岛的华夏百姓报仇雪恨。

五月份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有机会。

还好冯锡范死翘翘了,郑克臧有机会整合东宁现有的水师和陆军力量,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铜山和东山岛,拯救迷途大将朱天贵,再把战船和人都带回东宁府,大事可成!

有了思路之后,郑克臧也不慌,继续看1680年大事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