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256章 天子降火罚(求订阅!)

朱克臧来到了这些垂垂老矣的新会士绅跟前,此时这些人都被绑着双手,跪在地上,像是害怕的鹌鹑一样,瑟瑟发抖。

他们都是参与过新会之战的人。

看到领头的朱克臧,这些人不住地向着他磕头。

“皇上,我等本是想献城的,奈何晚了一步啊。”

“皇上万岁,我们都非常景仰大明啊!”

“请皇上饶过新会父老一命!”

虽然被抓了来,但是这些老士绅们却不怎么害怕。

原因是城破之后,明军入城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明军也没有杀人,只是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了而已。

所以虽然害怕,但是这些人心里其实没有太多敬畏之心。

毕竟没有听说过明军屠城或者活埋百姓之类的事情。

有些人甚至已经在想,如果清军回来了,他们该怎么交代了。

于是有些人看着白明修的表情其实是忐忑中带着不善的,他们恼怒明军攻破了新会,陷他们这群大清良民于不义和一个尴尬境地。

这些人的小心思,朱克臧看得一清二楚,他心中冷笑,面上神色不露。

朱克臧走上前,来到县令谭文聪面前,道:“谭县令,你给朕指一指,这群人里面,谁三十年前吃过人?”

谭文聪一愣,他怎么都想不到是这个问题。

他等了三十年了,终于有人来追究当年的责任。

谭文聪咬了咬牙,脑袋向着新会士绅那一边甩了一道,说道:“那边跪着的人,都吃过!陈家族老吃了自己的小女儿,黄家老太爷吃了自家两个儿女,任家族老令家人上街抢火热给烹煮了,他们这群畜生,都吃过人!”

说着说着,谭文聪两眼都是泪,显然三十年前的经历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创伤,甚至变成了他的心魔,挥之不去。

那边的士绅们听到朱克臧和谭文聪的对话,都明白这大明天子是想要追究之前他们助清军守城吃人之事,一个个磕头如捣蒜,抱屈道:“皇上,我等只是迫不得已啊!”

“都是这世道的错。”

朱克臧修面无表情,他缓步走到了那些士绅的跟前,开口道:“据说晋王退兵的时候,新会城内,马有余粟,兵有余粮,而百姓却被吃了一万。清军入城还劫掠了你们一遭,抢夺子女为质,两藩兵马也抢了不少东西,你们却连一个屁都不敢放。”

朱克臧突然大声怒吼:“这世道到底怎么了?你们这群刁民,是明着欺负存有仁善之心,把你们当自己人的大明吗?你们宁肯吃人肉,做一条食人的恶鬼,都不愿站起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明人吗?”

那陈家族老颤巍巍地,鬼使神差地回了一句:“做人要死,做鬼能活……”

朱克臧听了他的话,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城外百姓上万,兵马上万,无人做声言语,唯闻大明天子的笑声传于四野,萧杀中带着恐怖。

他是怎么也想不到,诺大的华夏,居然有这样一群恶鬼在。

不一会儿,朱克臧收起笑容,眼神如刀,在数万被驱赶出家园的人们惊恐的眼光下,他一挥手,出言:“焚城!”

早已准备好的近卫军,推着一桶桶勐火油,浇在城内的建筑上!

勐火油其实就是石油,在古代主要是用于战争,只是在华夏这片土壤上很少有,所以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运用。

华夏本土少,但是南洋有啊!

南洋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都存在着不少陆上石油呢,可惜新大明现在没有提炼的科技,没法进一步利用好石油。

不过用来焚城效果还是可以的。

很快,大明皇家空军在新会人震惊的神情下升上天空。

他们朝下满是勐火油的新会城,抛下了点燃的炸药包。

只听见轰的一声,就是这个炸药包,把新会城彻底引燃了。

而那些吃人的老士绅,被这场大火,永远地吞噬了。

不久之后,时人流传:大明天子恼怒新会暴行,迁其百姓于吕宋,遂引天罚雷火于新会,从此世间再无新会。

焚城事件之后,朱克臧的状态有些低沉。他的做法无异是有点极端的,甚至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算是吃力不讨好,浪费了大量的勐火油,但是他仍坚持这样做了。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朱克臧各种实行仁政和德政,广东省各县投降的速度明显很慢。

新会一事传开后,广东东部又有几个县向新大明献上了降表。

明军声势煊赫,特别是天子一怒,引天兵天将,降下天罚雷火,将新会夷为平地这件事,民间已经将朱克臧当成是紫微帝星下凡,圣人转世,终止乱世的神仙,凡是惹怒大明天下的,绝没有好下场。

新会原本抗明叛逆,这一次又拒绝大明天子的天威,这才被灭。

好在,大明天子仁慈,饶了新会人一命,只是毁掉了他们的家园而已。

广东各县也都害怕了,此时不敢再于明清之间摇摆,赶紧向朱克臧的新大明献上降表。

有趣的是,好多县城也很有创意,到处派皂隶去抓老百姓,抓到人就把辫子卡察一下剪了,收集了几百上千条金钱鼠尾,献给朱克臧,以示反清之心。

朱克臧收到了送上来了一堆堆的金钱鼠尾,也是无奈苦笑。

不过,广东各地相继收复,也让新大明声势暴涨,更使得大明钱粮收入增多。

但却暴露了一个问题,新大明的行政官员数量太少了!

这一块确实是新大明的短板,就是因为人手太少,这新大明的第一次科举都还没组织起来。

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朱克臧只能让军纪严明的大明近卫军进入各地村县,组织百姓恢复生产。

在近卫军的帮助下,广东各地一面分田地恢复生产,清算汉奸恶霸和恶绅,一面设立基层的村社,招纳当地名声不错的读书人,来当大明的基层公务员!

这种情况下,读书人在评论时局的时候写道:“大明天子入粤不过两月有余,岭南焕然一新,气象大异,有大治之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