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540章 大明农民也能去秦淮河潇洒(求订阅!)

“来,换上耕地的犁!”

颜元将蒸汽机开了回来,看着傻眼的大臣,笑的非常开心,接着又开始炫技。

很快,学院学生们开始将收割机的部分拆下来,然后给蒸汽机装上犁地用的犁。

颜元再次驾驶着蒸汽机在田间走动,伴随着蒸汽机在田间走动。

在它的后面,拖着宽敞犁地机深深的深入泥土之中,伴随着机器的走动,非常轻松地将厚厚的泥土翻了出来!

比起用牛马来,翻出来的土还要更深,更加的整齐。

陈永华:“神器,未来农耕剩下来的马匹,可以用于开疆拓土!”

好家伙,大明帝国人均战犯,大明首相这句话让朱克臧也不由得陷入反思。

大明的战争机器是不是该停一停了?

其实朱克臧多虑了,大明文官的武德一向都是比较充沛的。

前明推翻蒙元之后,武将勋贵地位比之文官更高,为防重蹈唐朝藩镇覆辙,于是选择以文制武。

用文官制衡武官,虽然有一些效法宋朝的意思,但是其目的并非如宋朝一下将武将刻意压制低下,只是为了防止武将权力过大。

而大明文官也多善兵事,军事能力极其出色,相比宋朝文官不好言兵堪称是两个极端。

大明文官善兵者如铁铉,王骥,王越,罗亨信,项忠,韩雍等人,都是战功赫赫,那么为什么明朝文官这么能打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大明对于文官的培养机制了。

大明文官虽然由科举步入仕途,但并非明代科举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僵化死板。

各省生员在乡试之时可以额外加试射箭,如果成绩优秀的可以单独造册,将他们成绩进行“加分”处理。

而府州县学还要教授生员武艺,因此明朝文人别的不说,武力值这一块肯定比大宋高不少。

.......

“卖报!卖报!”

“应天制造总局制造出蒸汽机收割机,可一天收割千亩麦田!”

第二天早上,伴随着朝阳的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大明帝都的大街小巷,报童的声音再次响起。

夸张的标题立即吸引了早就已经等待买报人的注意力,很快,一个个报童的身边都聚集了大量的买报人,一份份报纸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帝都老少爷们的手上。

拿到报纸的进步工人们自然而然首先看向报纸的头条,在上面赫然写着六个大字,蒸汽农业时代。

“蒸汽农业时代?”

大家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蒸汽农业?

蒸汽机这些工人们认识,怎么工厂的东西也可以用来种田了!

皇明日报这样写,肯定是真的!

众人的脑海中充满了疑问,带着这样的疑惑,纷纷快速的看下去。

皇明日报前文用了很短的篇幅介绍了一下蒸汽机,也是担心有些人不认得这玩意。

蒸汽机在大明是广泛运用了,但也局限于火车、挖矿、锻造灯行业,其他行业的人不认识也正常。

随后,皇明日报讲到了现在蒸汽机一个极其重要的运用领域,那就是农业领域。

“如此小的蒸汽机竟然拥有五六匹牛马的力量?”

有人看着报纸上面介绍的数据,有些难以置信,蒸汽机收割机的出现,也是带来了如何计算力量的思考,经过了颜元的建议,大家也是以马匹的力量来参考,马力、匹成为了力量的单位。

一台蒸汽收割机或耕地机就是五马之力!

“还有这蒸汽收割机能够一天收割上千亩的麦田?”

有人难以置信的看着报纸上面所写的内容,一天收割上千亩麦田,这是何等的速度?

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顶了天也仅仅只能够管理十几亩田地,这上千亩地,那是需要上百个农人来耕作的。

现在你告诉我仅仅只需要一台机器就可以了?

一些对蒸汽机认识不够深刻的资深农民疑惑道:“皇明日报今天怎么开始吹牛了!”

一位酒楼厨子也赞同:“只需要烧柴、烧煤就可以了,不需要牛拉都能够走,那我们煮饭的时候,是不是要担心这灶台自己走掉?”

“哈哈,是啊,蒸汽不就是水汽吗,也能够用来收割麦子,那还需要农人辛辛苦苦劳作干嘛?大家都喝水汽算了。”

有人不断的嘲笑,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

也有制造业的工人极力维护蒸汽机:“你们真没见识,你们根本不懂蒸汽机的伟力,你们要是没事去坐个火车,就知道蒸汽机是大明最伟大的发明!”

纺织业的工业也深表认同:“你们没发现在大明不缺衣服穿吗?那是因为有蒸汽机帮助纺织!”

船运业的水手也站了出来:“你们平时坐的轮船就是靠蒸汽机驱动的,不能放下快子,就骂娘啊!”

随着各地工厂全面铺开,大明的工人数量不断激增,进厂务工与种田地位几乎一样高。

一位农民却反驳道:“俺老刘可没钱坐劳什子火车、轮船,俺只会种田。”

结果旁边他的老乡却揭短:“老刘,你这个老光棍,我知道你钱都投到了秦淮河边去了。”

这下子,农民老刘直接满脸通红。

在明清两代,秦淮河两边的夫子庙一带青楼林立,莺歌燕舞,以算作当时中国最大的“红灯区”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道:“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

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

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卷帘开窗。

河道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和河里月色灯光合成一片。

望着如闻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炫服。

招接四方旅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大明近些年免了农税,农民收入逐渐增多,也就有了闲钱,难怪农民老刘有钱去秦淮河潇洒。

在众人的一片嬉笑声中,老刘极力为自己辩解:“俺老刘一生就这么个爱好,你们取笑我作甚,别说你们没去过!”

好嘛,这高大的蒸汽机话题一下子变成了秦淮河哪位小仙女技术好,颜值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