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518章 明犯强明者,虽远必诛!(求订阅!)

zw443sx

半个月后,大明一路攻克州县,行军到平凉府城境内时,兰州府城一带的教众首领马际伯派人求见,表示不愿与大明为敌,只要求兰州城归他们所有,让他们自治,他们保证兰州境内不损害大明的利益,也不伤害百姓。

黄庆当场拒绝!

大明已不是雄踞东宁岛时期了,不需要对什么阿猫阿狗都优待起来。

大明的领土不允许什么自治。

要知道,玩欧陆风云的时候,朱克臧宁愿拉低自治度,让那个地区叛乱度高涨,跳出叛军,也不愿意看到有高自治度的地区。

除非是早期很恶心的大明士绅buff,强行不给拉低自治度。

不过这个buff写实,以前皇权不下乡,前明对于基层控制极弱,都是士绅说了算。

经电报请示朱克臧后,黄庆要求对方亲自来与自己面见商议休兵事宜,并且强调,必须投降,大明可以不杀俘虏。

念在他打出“抗清扶明”的口号,又没对兰州汉民进行杀戮,朱克臧饶他们一命又何妨?

但马际伯将信将疑,不肯答应下来,这也难怪,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明军在宁夏府击杀大量教兵和教众,尽管明军一直封锁消息,但宁夏府教众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而黄庆的“杀人魔王”的名头也早在甘肃一带声名远扬,甚至能止小儿夜啼。

但正因为这支明军杀教众如麻的经历,才让马际伯如此慌张,还未开战便派人来试探投降的底线。

这一试探,发现这“杀人魔王”的口气十分强硬,马际伯更是担心了。

无奈之下,他便准备接受黄庆的条件。

他知道,除非离开生活多年的兰州,否则,打是打不过明军的,只有投降,说不定还能捡回一条活路。

可他这样想,他手下的教众不这样想。

除了他亲弟马见伯和堂弟弟马会伯表示愿意誓死追随他外,其余的手下将领,竟然集中叛乱,直接将马际伯杀死!

对了,马家三伯也算是这一带比较有名气的人,在度娘百科都有挂名的。

最大的马际伯是赵良栋的部下,跟随赵良栋讨伐吴三桂,如果历史没被改变,他会官至四川提督。

亲弟弟马见伯也是知名将领,如果历史没被改变,他会官至山西太原总兵。

最小堂弟马会伯最出名,如果历史没被改变,他会成为一甲武进士,率兵平定雪域高原!

由于兰州发生兵变,混乱中,马际伯的两个弟弟,率领不到一万的亲兵,直接放下木棒竹竿之类的武器,无条件归顺了大明,甚至愿意改变自己的信仰,只求明军为他们的大哥报仇。

有了马家的这一万当地带路党,大明势如破竹,直接攻克巩昌府、临桃、临夏等州县,兵围兰州城。

兰州城的教众虽顽固,但实力比起宁夏府的弱多了,大明联军轻松攻克兰州城,一番杀戮之后,整个兰州的教众瞬间瓦解。

不过,黄庆和徐宪武却发现,兰州府境内,地方乡民和百姓并没有遭受残杀,而马际伯死后,当地的地方乡绅和百姓,除了被逼迫捐献些粮食和银两外,并没有被屠戮过。

于是,两人讨论后,决定不与宁夏府的教众一样对待,直接将教众战兵俘虏起来,宣布要他们劳改三年,天子恕罪后再释放为民。

不过,为防夜长梦多,黄庆下令,押着五千教兵,迅速北上,攻往教匪最后势力所在,甘州府。

.......

有了兰州府的先例,加上之前在宁夏府被狠狠地教育了,李顺派人送来信函,声称愿意归顺大明帝国,无条件投降,只求饶他和手底下的教众一条小命。

黄庆呵呵一笑,怎么可能?

朱克臧下了死命令:明犯强明者,虽远必诛!

见明军没有回信,李顺心想先将甘州府城内的清军消灭,占了甘州城再说。

等拿下甘州城,烧杀抢掠一番后,是战是逃,再做决定。

只要抢夺城内清军的武器,就算跑路去别的地方,也更有资本,不是吗?

李顺也算有魄力之人,他扇动整个甘州境内教众,裹挟攻打甘州城。

由于孙思克率军逃亡西北,甘州城内剩下的绿营只有不到两千人。

幸亏这些年来,康熙也重视绿营的训练,清军据城而守,有武器和训练优势,勉强能守一下!

双方一番激烈的大战,均是死伤惨重。

勐攻两天,甘州城外,已经是惨烈无比。

李顺的教众有五千人战死在城下,而甘州城墙上,也有五百余名清兵战死,五百名受伤,差不多有一半人不是战死,便是带伤。

甘州总兵高孟熬不住这种恐怖的压力,直接派手下骑快马向大明求援!

高孟信中如此说道:“我辈皆黄帝子孙,汉族胃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虽立场有异,只求贵军念在甘州数万百姓的份子,来解甘州之围!”

黄庆从信中,能看出来,这个高孟是个真汉子,要是能为大明效力,也是一桩美事。

高孟,甘州城东十三里处的高家河湾人。

如果放在小说里,可以说是主角模板。

他自幼父母双亡,少年从军,熟读经书,懂得兵法韬略,文武双全,以英勇善战而威名大振。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孟随军征讨平定了陕西叛清提督王辅臣。王辅臣有一部将名叫李甲,此人骁悍善战,屡摧清军。

一次,高孟与李甲对阵,他一箭射中李甲咽喉,立下大功,被朝廷提升为守备,后又擢升为游击。

后来,高孟调至四川平定川东之乱,继而远征滇南,平定了吴三桂叛乱。

吴三桂的部将唐四侯是一员勐将,号称“万人敌”。

一次攻城中,高孟奋勇攀登进城,与唐四侯扭抱在一起,经过一阵滚爬撕拼,高孟用自己的头盔击碎了唐四侯的脑袋,围观的双方将士惊骇不已,从此高孟名声大振。

从各种史料可以发现,平定吴三桂的最大功臣是绿营。

而绿营中最强的就是陕甘一带的绿营。

陕甘绿营真是名将辈出,像赵良栋、赵弘灿、张云翼、郁起隽、王用予、王用宾都为大明效力呢。

这些人要么被大明俘虏,要么起义投明,这种出身在大明,一般来说是吃不开的。

但架不住他们确实有能力,而且朱克臧不拘一格用人才。

以高孟的能力,只要真心投明,未来在大明军中肯定也能出头!

只不过,当高孟一心要守甘州,手底下的士兵却想投降李顺大军了。

正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

zw443s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