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173章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国庆节快乐!)

“王上,迁移到夷州岛的百姓都已经安置妥当,但目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基层官吏严重不足!”

陈永华并没有只顾着歌功颂德,他指出了明郑现在最大的问题。

郑克臧点点头,对于这个问题,他自有办法,话锋一转,问道:“夷州岛扫盲识字班办得怎么样?”

目前,明郑已经完全解决了吃饭问题,正所谓,饭饱思淫.....

呸,正所谓,教育兴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崛起,教育就是根基!

古代为什么能做天朝上国,长时间的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对手换了好几轮,根本原因是教育搞得好啊!

古代华夏的识字率常年稳居世界第一!

就连明末这种乱世,识字率都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上下。

受教育的人口多了,国力可不就蹭蹭往上涨吗?

而且,明朝的识字率一定是高于清朝的。

明朝还真有全国性的鼓励政策!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

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也就是说,明朝有读书的氛围,官方也很鼓励读书。

需要说明的是,明代社学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私学的官学化,被严格纳入正统教育的轨道!

正因为明朝200多年对社学的推广,所以明朝很多市井百姓都能识字,不少人能粗通文墨。

到了明朝中后期,所以话本小说更是流行,除了说明经济繁荣之外,还说明普通人识字率高!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清军入关之后,连续150年实行文字狱,于是明朝话本小说的繁荣盛景不见了,识字率也急速下滑,百姓眼里只有“麻木不仁”!

虽然现阶段没办法搞义务教育,但以明郑的国力办个识字班还是轻轻松松的。

郑克臧相信,只要识字的人数足够多,总会有人才脱颖而出的。

谁说穿越到古代一定要去收集名臣,他相信自己就可以创造名臣。

“启禀王上,识字班效果还不错,只要上过识字班的,基本都获得了读写能力,最差的也能认识一两百个字。”

陈永华对于明郑的各种情况,都了然于胸,郑克臧一问,便能迅速答出。

郑克臧满意地点点头,识字班有效果,那缺乏官吏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如此甚好,那就开启公务员考试吧!”郑克臧决定让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句话提前在十七世纪实现。

户官杨英听到郑克臧的话,拱手问道:“王上,何谓公务员考试?”

郑克臧答道:“公务员考试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从民间择优录取吏员。”

选拔合格的公务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需求。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行政效率。

所以在后世,各国普遍实行以公务员考试为核心的吏员选拔制度。

英国于1870年确立了以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实际了一百多年。

英国的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鉴识”、“文书起草”、“集体讨论”和“会议实习”等部分,考选的是公务员的综合能力。

美国同样实行公务员考试,美国于1883年通过了文官法,并依法成立了文官委员会,全面推行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公务员的制度。

郑克臧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要摸着大英过河,而且,识字班的普及给公务员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户官杨英想了一会,问道:“王爷,这公务员考试,是不是就是和科举一样?”

郑克臧摇头说道:“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首先,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基础吏员,科举考试选拔的是官员,而吏员则被认为是贱职,由出身不好的人担任,而且官员是流官,吏员却是铁打不动的钉子户,如此一来,吏员的**根本没法控制。”

“以后,吏员,也就是公务员,都是要流动起来的。”

其实,郑克臧弄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目的。

大明有一句话,皇权不下乡。

基本到了乡下,大部分事情官府都插不上手,全是士绅、宗族、小吏说了算。

那这还算不算是郑克臧的天下了?

一个县令管一个县,人口少则二、三万,多则十余万,说的不好听一点,根本就顾不过来。

所以事实上,过去的大明官府,只管收税。

其它的权利,如果县令想管,也没时间管。

基本上等于让当地的士绅和乡贤自治了!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人品好的士绅在赈济,他们的善举是值得肯定。

但是更多的士绅是恶霸!

在大明末期,这些士绅都是给宠坏了,和大明是唱反调的。

这也是当年大明完犊子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他们终究具有软弱性,在大清的屠刀下,还不是夹着尾巴做人。

说到这里,在欧陆风云这个游戏里,有个版本,郑克臧最深恶痛绝。

这是郑克臧见识过最拉垮的一个大明!

那个版本,大明有个削弱自身的国家buff:士绅一体化。

因为这个buff,只要不是皇帝的直辖领地,自治度高达50%,还是70%,郑克臧忘了。

总之,这个士绅一体化的buff就是很恶心,搞得游戏里的大明税收少,后备兵员少。

只要满洲人过来轻轻踹上一脚,大明这个纸湖的巨人就会轰然倒塌!

纯纯的纸老虎。

所以,士绅独大的现象要遏制,今后明郑应该增加乡镇一级等的权利机构,公务员考试正是为此做准备。

关于公务员考试怎么操刀,郑克臧直接把后世的公务员制度直接照搬过来,在朝会上与群臣讨论实行的细节。

例如,统计各地都需要哪些岗位的吏员,几月几日在东宁日报上公示各个岗位,还有每年公务员都要年底要怎么考核。

甚至还能收报名费,降低考试举办成本!

朝会的最后,陈永华抚须说道:“王上,如此一来,千年来吏员弊端,一扫而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