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750章 官绅骚操作(求订阅!)

zw443sx

然而,土地卷的吸引力比较差,反而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在全国爆发了比较大的影响。

“官绅要一体纳粮当差?!我大明天下是没民夫了不成,征收钱粮不是应当分出儒户、宦户吗,怎么让我等与庶民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扬州府。

当西安知府王心敬向西安的士绅们宣布朝廷要在西安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旨令后,当时就引起了极大轰动。

当地辞官退休的老文人此时就问起王心敬来。

面对他们的质问,王心敬不知道改如何作答。

而他的老师李颙却帮他说话:“朝廷旨意如此,诸位何必多问,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已是国策,望诸位积极响应!”

李颙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闻于关中的理学名士,与孙奇逢、黄宗羲并为“三大儒”。

清康熙十二年,陕西总督鄂善重新修复了明末废除的关中书院,邀请当时名气已经很大的李顒来主持书院。

李顒本来不愿为清廷效力,但是大明灭亡的教训让李顒认为书院讲书这种培育人才,传授知识的工作不应该放弃,于是在多次推辞后开始接手关中书院登台讲学。

李顒深刻反思大明灭亡时的教训,儒家弟子大都重视清谈,而不重视实务,导致儒生谈论道理的时候夸夸其谈,实际治理地方,处理兵患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

所以李顒对于学生要求他们要学会治理地方,明确武器装备,懂得农业治理,还要学习来自西方的水利知识……

随着李顒的名气越来越大,先后有陕西总督鄂善以“山林隐逸”举荐入朝,被李顒8次上书以疾力辞。

后有诏举“博学鸿儒”,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当时的太史亲到李颙家,一再催逼起身赴京。

李顒对此非常反感,以卧病为由力辞不就。

当时的清廷官吏将李顒连同卧床一并抬往省城,行至南郊雁塔,李顒坚不从命,拔刀自刺,血流如注,这些清朝官员只好作罢。

新大明崛起后,朱克臧讲究实用的真儒很对李顒口味,他还在议政院待过几年。

现在已经65岁,前年他就辞官回西安府休息了。

他在西安德高望重,而且他的弟子众多。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不少都在朝廷当官,比如王承烈、刘曾,近在眼前的就是王心敬,

李顒都这么说了,其他士绅们也不敢公然反对了。

但有个人敢反对。

”既然如此,那到时候需我等绅民当差之时,还请知府大人派人来吩咐,老身没钱代差,到时候只好亲自去服役!还有今年的税,老身也付不起徭役银,干脆自己去服徭役,反正丢的又不是老夫的脸!”

同样在西安府修养的李念慈在这时候对其他西安士绅说道。

李念慈只比李顒小了一岁,新大明入住中原后,他的官职没了,年纪也老了,大明没看上他,又考不上大明的科举,只能当个诗人和画家,因而对国家的怨气很大。

“诸位都是当地名士,还请不要如此为好,不然,岂不是给天下留下一朝廷不礼待读书人之名声?李家乃当地大族,良田数万亩,不至于这点徭役银也付不起,何必要陷朝廷于不义呢?”

“何况六十岁就不用服徭役了,李公三思而后行啊!”

知府王心敬劝解起来。

“哼!不止李公要亲自去服役,我们西安府的其他缙绅到时候都去服役!到时候,还请整个西安府的读书人都如白丁一样干些下力活,看看丢的是谁的脸!”

“没错,我们就这样做,号召族中子弟,考试也不考了,书也不读了,朝廷不少在搞第一次五年计划吗?我们就去驿站、堤坝、河道、铁路服徭役去,或者给送税粮去!让朝廷丢丢这个脸,纵观史册,就没有令读书人为力役事的!”

于是,西安府的士绅还真的这样做了起来。

他们知道现在的皇帝朱克臧极其强硬,国子监的数千学子直接拉入黑名单,官员更是直接流放,他们也不敢直接对抗,便采取躺平的方式对抗。

一些士绅,真的开始带着干粮,穿着粗布短衣,扛着杠子什么的,去了时下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的铁路上服徭役。

按照新大明现在的徭役制度,是可以交徭役银抵消徭役的,这样大明官府就用这笔钱雇佣工人。

但是如果实在不想交钱,想出卖劳力服役的话,就只需有衙门报备,由官府按照一些工程的月俸标准,安排所纳徭役需抵押的工期便是。

为此,知府王心敬没有办法,便按照这些士绅所需要缴纳的徭役银,安排他们都来建设铁路。

主要是这些人年老力衰,一个不小心就倒在铁路上,到时候他这个知府的名声不就臭了?

“快来看看啊!大儒李公来服役了!”

而当李念慈等来服徭役时,还有好事的士子因此吆喝起来,故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老朽年过古稀,如今也来此地服役,还请诸位乡邻多多关照。”

李念慈还因此笑着说了几句。

李念慈的骚操作看得王心敬头皮发麻,他也不好以扰乱公务的名头把李念慈强行抓回家。

因为李念慈以前算是个好官,在陕西各地都有不小的名声。

让王心敬头疼的不只这个,还有士子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罢考的事。

“大宗师消消气,非下官贪墨了倡学之款,实在是西安府士绅皆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事而不满!“

”目前的情况就是,西安府的士子们以需服徭役为名,不来参加考试,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顺利举行府试和府学科试。”

陕西提学使官来归德举行院试时,也因见无生员应考,所以就质问起当地知府王心敬来,问起是否有为政不善之处,而令生员罢考,所以,知府王心敬便据实解释起来。

陕西提学使官听完后也感到棘手,这算什么事啊?

犹豫良久,他说道:“王知府,你据实向朝廷禀报吧,但要说清楚,士子们并非因对朝廷新政不满而罢考,反而是因为积极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才无暇应考,以免惹得龙颜大怒!”

陕西提学使官也是听说过国子监的事情,他担心陕西的士子们也被列入不法士子。

“下官已向朝廷上报!”

zw443s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