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63章 首先排除正确答案(求订阅!)

接连不断的开花弹落在绿营炮兵阵地里,在西北坚硬的土地上蹦跳着,将炮兵、炮车乃至火炮轰得四分五裂!

孙承恩心疼不已,嘴里说是运气,眼睛却瞄着玉门关最高处那座高塔!

心里却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大明的炮兵根本没有那么高兴火炮技术,他们是靠着哪个哨塔修正炮击方向的!

绝无可能,那么高的哨塔,顶多用旗语或者灯光表示有敌人,像传递炮击方向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嘛!

那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敌人的炮兵太强了!

孙承恩首先排除了正确答桉。

就算他知道正确答桉也没用,因为那座哨塔在玉门关中央,等他们的火炮能炸到哨塔的距离,估计已经被大明的炮兵炸成渣渣了。

不得已,孙承恩反而下达了火炮后撤的命令,他可不想把宝贵的火炮都折损在玉门关。

仅仅一日,孙承恩的绿营炮兵就萎了下来,反而是轮台城不断发炮,轰击着射程内任何一股超过百人的敌军。

作为面向准噶尔腹地的最前沿要塞,玉门关储备的弹药更足以供应一场大会战所需,他们根本不担心弹药不够。

最损的是,准噶尔以为拿下玉门关就能入关大明了,实则,除了玉门关,周围还有一大圈堡垒线。

它们相辅相成,构建成一道全面完善的防御矩阵。

大明堡垒线战术配以精锐的机动主力,在这种战术下,孙家就面临着战略上的困境,要随时防备明军精锐的偷袭。

如今也就只能全力勐攻玉门关,吸引对方仓促来援,击其劳师,围点打援。

孙思克和罗刹的七万大军当然也不会在这里苦等,他可没想过非要在玉门关下下决战,在玉门关露面不过是调动大明主力从陕西或青海北上,真正意图是在半路寻机歼灭明军。

好家伙,孙思克这是想学清太祖努尔哈赤!

而这些小堡垒就是阻碍孙思克战术的关键节点,破坏后就能遮蔽自己的行动。

围住玉门关的同时,孙思克也分出了小股兵力,绕过玉门关,准备拿下一些小堡垒!

可没想到,小堡垒也只是相对玉门关而言的。

在玉门关东北面三十里,东南面四十里的两座堡垒也都是棱堡,虽然小了两号,却还是驻扎了数百名国防军士兵,还有十数门火炮。

耸立在这些堡垒中心的高塔也跟玉门关的高塔如出一辙,指引着火炮精确地轰散了试图攻城的准俄联军。

根本不好啃,要吃下这些堡垒可不是几百甚至几千人办到的,至少得出动万人大军。

可可是这么分兵,万一遭到大明援兵突袭怎么办?

他不就从努尔哈赤变成了杨镐!

从三月二十五曰到四月一曰,孙思克都在犹豫不定,到底打不打,到底打哪一个,或者是两个都打?

大明特么的,怎么那么稳!

小小一个甘肃居然布下如此防御阵,要是这些玩意放在山海关前面,满洲人入个屁关!

哦,也不对,满洲人不是打下来的山海关,是吴三桂放进去的。

这说明了,再好的防御线和防御工事,在错的人手上,那就没用。

到四月二曰,孙思克终于定下决心,出动一万大军,加上三十门火炮,要强行拔掉北面的一座堡垒,为之后截击明军主力铺出足够宽敞的后方纵深。

可部队刚刚出发,东面就出现大批大明援军,这让孙思克大吃一惊,来得这么快!?

“大汗,是日月旗和红龙军旗!”

哨骑如此回报着,孙思克痛苦地闭眼:“这是大明近卫军,他们本该在青海的!”

原来,黄庆没有带着近卫军第五镇去青海,就是为了留一支精兵面对这种情况。

孙思克自振作道:“近卫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股生力军现在出现,总比我们在进攻堡垒到一半时才出现好。”

接着他笑道:“不对,这是我们分头击破的绝好机会!”

正要转向北面的大军被拉了回来,准噶尔人紧急动员起来,准备向东进发,跟那支突然出现在东面的援兵对决!

如此一来,他孙思克又从杨镐变成努尔哈赤咯!

轮台城东六十里,一座堡垒前,大军卷起滚滚烟尘,正向西面进发。

近卫军第五镇的临时统帅,新晋升的帝国少将郁起隽踏在堡垒城垛上,正在等候参谋翻译电报。

看着大军中日月旗招展不定,他心中也踌躇满志。

当年跟着河西四汉将赵良栋投降的人物,因为出色的军事才华,已经被改造成帝国的栋梁了。

从四川到陕西,再到甘肃,西部土地的光复有他的一份功劳。

黄庆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将近卫军第五镇的临时指挥权交给他。

也是看重他的谨慎,有郁起隽在甘肃握着一支精锐力量,甘肃无忧矣!

本来是打算青海平定后,两路出击准噶尔,没想到他们准噶尔先找上门来。

如果准噶尔人大规模攻击堡垒线,在北面有国防军的大部队应付,东面则是近卫军第五镇。

大明这边将国防军的野战部队塞到堡垒里,还塞得满满当当的,实在有些奢侈,可这只是临时措施。

照朱克臧的规划,等西线的堡垒线彻底成型后,大军就将向前逼近哈密,那时背靠堡垒线,准噶尔人再没半点可钻的空子,一战即可定漠西蒙古大局!

哈密,一个旧大明皇帝梦萦魂牵的地方。

哈密卫作为“关西七卫”之一,自设立之时起便承担管理当地事务、迎送来往交通使节、把守西陲门户等特殊职责。

但自正统年间起至嘉靖年间九十多年中,哈密反复遭受周边部族的侵扰,都城多次被攻陷,卫所也曾被迫迁至苦峪城,西北“和谐边疆”的环境被打破,战火一度蔓延至甘州、肃州一带,对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造成重大冲击,也使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遭受重大威胁。

嘉靖中期,出京督察宣、大、山西军务的许论(许论的父亲许进曾于明宪宗时期带兵收复哈密)委婉地批评了朝廷与吐鲁番议和,放弃哈密。但是许论也知道收复哈密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给出的理由是:第一,哈密地区经过长期拉锯,支持明朝的人已经逃散得差不多了,就算收复,想长期坚守也会非常困难;第二,哈密的地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第三,关西地区许多部族原本是明朝的藩属屏障,现在都已经残破衰败了,如果明朝不打算让这些部族恢复元气,那么归复哈密做什么呢?

至此,哈密被明朝抛弃,朝廷无人再议此事。明朝西域政策的失败,导致了吐鲁番的崛起、哈密的丢失,但是崛起的吐鲁番却无意之中帮助明朝抵挡西边瓦剌等势力的入侵,哈密、嘉峪关一带反而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现在,新大明只要击溃孙思克的大军,就会发起光复哈密的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