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595章 日记强国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595章 日记强国

作者:临江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9:21:48 来源:笔趣阁

穆斯塔法帕夏掏出了自己的小本子,拿出笔,开始详细的记录下这里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来。

盐,八文钱一斤,余姚盐场出产上等的白盐。

糖,六十六文钱一斤,产自南洋的上好蔗糖,非常甜,非常白这样的糖如果是在欧洲,只有贵族和真正的有钱人才能够享受的起。

保守一斤起码要好几银元,而且买不到。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明的白糖是限购的,每人一个月只能买五斤。

这让穆斯塔法帕夏疑惑不解,糖不就是一种香料吗?

当然不,白糖在大明可是战略物资!

菜刀,应天炼钢厂出产的上等精钢刀,弹一弹声音,绝对是好钢!

放在奥斯曼帝国,这绝对是用来锻造刀剑的,根本就不可能用来打造成菜刀。

要让奥斯曼帝国的锻造师看到了,肯定会直呼浪费。

因为大明钢铁泛滥,菜刀越来越好,让民间的赊刀人生意都难做了。

据考证,最早的“赊刀人”出现在宋朝,当时叫卜卖,一些商贩卖货时分文不取,但会留下一句谶语,等到谶语实现的那天,再上门来收钱比如说等到米价五文一斤的时候来收钱。

卜卖大多是一些锅碗盆瓢等生活用品,此后逐渐演化成了售卖刀具,进而有了“赊刀人”的说法。

很多人会有疑问,商贩们就好好卖东西就得了,干嘛非要赊给陌生人呢?

万一将来人家不认账,那不就亏了吗?

其实,这里存在一套逻辑。

首先,赊刀人所售卖的刀具,由于当下不用出钱,会给人一种占了便宜的心理,刺激购买**。

而且赊刀人立下的谶语,与当下物价或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不相信有那么一天,总觉得一定不会出现,抱着占便宜的心态,购买意愿被大大提高,用现代话说,就叫“预期心理”。

如此操作,一些本来不打算购买的人群,也会鬼使神差的买一把,毕竟很多人只在乎眼前利益,不会考虑太长远,只要觉得当下赚到就够了。

那么赊刀人这样的做法会亏本吗?

短期看只出不进亏了,但长期看还是有效益的。

赊刀人留下的谶语,通常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本身波动就很大,几年甚至十几年中价格大幅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有很大几率会出现。

再比如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只要不发生大的变动,一般都能实现,毕竟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对于赊刀人来说,这更像是一次长期的投资行为。

那么,万一别人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赖账了,不承认咋办呢?

这也不用太担心,一般人是不会赖账的,毕竟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不是天价的东西。

如果赖账,让自己的信誉受损不说,心理也会产生阴影,因为赊刀人早已被传得神乎其神,被包装成洞察天机的人,面对一个几年、十几年前就能准确预言的人,就问你怕不怕,你还敢赖账?

他们大概就是最早的期货商人吧!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移祸说”。

像刀具这种尖利之物,一般预示着流血,难道说赊刀人卜算自己会遭遇血光之灾,那会不会赊刀是假,转移灾祸是真?

这仅仅只是一种猜测,没什么根据,卜算灾祸也是一种不可轻信的说法。

穆斯塔法帕夏继续看,鸡蛋,两文钱一个。

正宗草原风干牛肉,来自漠南、漠北蒙古,一斤牛肉干只要四十文钱。

可惜牛羊从草原上运输过来成本太高了,新鲜牛肉很少,导致新鲜牛肉价格居高不下,因而超市一般不卖新鲜牛肉,容易亏本,除非以后有连通草原和江南的铁路。

而景德镇出产的瓷碗、碟、盘子等等,按照大小来卖,一个在欧洲能够卖出几两银子的瓷碗,在这里只要十文钱。

茶叶,一块福建武夷岩茶茶砖,一斤一块,只要五百文一斤,这算是比较贵的商品了。

当然,这个价格对于武夷岩茶来说已经不算贵了,在宋、元时期,它可是贡品来着!

但是这样的一块武夷岩茶茶砖在奥斯曼帝国至少也是需要卖五两银子,是这里的十倍以上。

一匹上好的羊毛布匹,在这里仅售九十九文钱,可是这个布匹如果在奥斯曼帝国,同等重要和质量的布匹,至少也是需要二两银子,而且还没有大明人织出来的质量好,花色多,颜色亮丽、漂亮。

.......

穆斯塔法帕夏不断的记录着一个个超市商品,越是记录,他越是感到吃惊。

“太便宜了,太便宜了!”

旁边见过大世面的犹太大臣沙因也是震惊了。

作为奥斯曼帝国犹太人的领袖,他对世界各地的商品、物价、出产等等了如指掌才行。

现在来到大明,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他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大明帝国的物价实在是太便宜了,难怪来过大明的人都说大明人生活在天堂之中。”

穆斯塔法帕夏也是直点头,眼睛都看花了。

此时的穆斯塔法帕夏心里却在想,那个大清国一定要防着!

据他在大明小学课堂旁听课了解,大清国曾经打败过大明,而现在那个大清国离他们奥斯曼越来越近了。

新大明的历史课倒是不作假,坦坦荡荡地承认自己被鞑清打败过,但也打回来了,不丢人。

穆斯塔法帕夏回奥斯曼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和大清国的军火生意给断了。

他记得,奥斯曼好像和大清是有贸易往来的,还卖过不少枪给大清国,他们打下天竺,起码有奥斯曼一成功劳。

原本是指望着清国强大之后,和奥斯曼一起夹击波斯帝国,这下子会不会成了引狼入室?

作为奥斯曼第一个精明份子,穆斯塔法帕夏认为,奥斯曼与大明这下算是有共同敌人了,到时候可以作为和大明皇帝的共同话题,从而吸引更多大明的军火援助。

将这一点记在日记本后,穆斯塔法帕夏发现,日记也是可以强国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