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531章 大明特色早朝、大丰收(求订阅!)

十月初二的早朝,火药味及其浓重。

因为早朝的主题就是新城新政。

前段时间大家都不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新城新政是这么玩的。

最主要的是,不知道皇家银行会介入进来。

许多人都认为那些地是卖不出去的,因为太贵了,民间没有那个商人会那么蠢。

洪磊等人都想好了好几套温和的方案来做局面的救火员,以此获得政治声望。

没想到皇帝竟然使诈!

朝会开始了,口水仗也就开始了,大臣们一个个握着小拳头,朝杨英和邵廷采喷口水,大有一副要上前干架的架势。

卖地新政也不是完全没有支持者。

例如应天府府尹邵廷采,例如管银行的陈永华,户部的杨英,工部的闾范,国子监祭酒颜元,左都御史黄宗羲。

这些全部都是当前一五计划的骨干。

为什么他们会支持?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的理论无处不在,立场问题。

洪磊等保守派在廷议上就公开炮轰首相陈永华和杨英:若是出了问题,银行负首要责任,户部就要付次要责任!

一个也别想逃!

大家现在也不是反对银行印钞政策了,而是反对目前这种银行大额度贷款给私人的做法。

用洪磊的话来说就是:左手给右手钱!

所以,这就注定了这一次的早朝,是火药味非常浓的。

洪磊的袖口里掉落一根木棒,他义正言辞:大家不必紧张,我牙齿不太好,所以要随身携带牙签。

黄宗羲的口袋里掉落一把扳手,他非常礼貌:大家都知道我最近在家里的自行车出了点问题,所以随身携带扳手很正常,不必紧张。

闾范的裤带里掉落一把铁锤,他说道:你们都知道的,皇上让我研制新的枪械,随身携带铁锤是表明我敬业。

气氛一度“融洽”。

短暂的死静后。

洪磊毫不客气地说道:“1500万两下发到应天城,迎来的物价暴涨,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而陈永华站起来,用手握住椅子的把手,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这个立意被颠倒了,1500万两下发下去后,朝廷不是要争论新政是否妥当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充实民间的粮食、肉类、布匹、茶叶、盐等民生物资,而不是在这里一味反对银行的政策。”

“所以银行就可以为所欲为,首相大人,你再这般下去,便是大明朝的罪人,届时无数百姓家破人亡,你难辞其咎!”

“这是皇上的圣意,吾等做臣子的,责任是要切实可行地保证圣意的实现,而不是如诸位这般,在这里整天只知反对这些,反对那些。”

“首相大人,你.”

早朝便在朱克臧饶有兴致的目光中不了了之,朱克臧还没看够了,结果大臣们没“谈”出个所以然来,居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朱克臧。

这让本来看戏的皇帝压力巨大,赶忙结束了这朝会!

大明南洋柔佛省,淡马锡周围。

淡马锡岛和柔佛半岛南部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土地平坦开阔、肥沃,交通便利,算是整个南洋比较发达的地区。

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田野之上,前期移民到此的李大牛一家带着柔佛奴隶正在田野之中忙碌不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紫禁城的强力BUFF,今年大明各地风调雨顺,南洋这边也是迎来了大丰收之间。

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以种三熟,产量非常高,质量也是相当好,南洋产出的大米直销到江南去,价格低,口感好,甚至于都已经超过了大明传统的苏州米。

柔佛奴隶林大忙碌了一会就停歇下来,来到路边的树底下稍微乘凉,至于他的老婆依然在田里面忙碌不停,没有要过来歇息的意思。

在南洋这些地方,女人比男人勤快,男人普遍都是比较懒,而且还非常的大男子主义,当然了。

大男子主义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大明人也是如此,不过却是很勤快。

而且,自从大明一统南洋之后,当地的原住民要么神秘“失踪”,要么就已经被文化统一了,改汉姓是最基本的。

“林大,又偷懒了!”

这时候,李大牛一边笑着骂道,一鞭子过来,不过没有用力。

这些奴隶,或者说奴隶是自己家的资产,打坏了,李大牛也心疼。

有意思的是,在大明南洋,有一个地方性法律,叫《南洋逃奴捉拿法案》。

其中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对逃亡奴隶的处罚要远远小于对那些协助奴隶逃亡的自由人的处罚。

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奴隶是自己的财产,处罚奴隶就是处罚自己,而协助奴隶逃亡的人,就是抢夺别人财产的强盗,当然要重罚。

历史书上通常会把奴隶主说得很残忍,事实上,大部分奴隶主对奴隶是很爱惜的。

奴隶主并不会没日没夜地让他们干活,毕竟累坏了,要出医药费,还要误工,累死了,白白损失一大笔钱。

一切无关道德,只是利益的计算。

“老爷!什么叫偷懒,我们男人就该要多享享福,事情让女人去做就行了,真是搞不懂你们这些汉人老爷,那么勤快干嘛。”

林大看了看李大牛,还是起身继续干活,汉人老爷的话不能不听。

“不勤快哪里有饭吃啊,想要过好日子就要多干活,都怪你没好好干,你看看你老爷现在都还住着泥土房,其他汉人都准备建水泥竹筋的房子了。”

李大牛笑着开玩笑,都怪自己心善,没有太过压榨这些南洋懒汉的潜力。

听了他这句话,柔佛人林大赶紧好好干活,他也担心老爷李大牛向其他汉人老爷学习,到时候他就没好日子了。

很快,林大的四轮马车上面装满了水稻,足足有好几百斤,当看到这些水稻的时候,李大牛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现在的日子过的真舒服。

他的老家在河南府,前明的时候地都是藩王和地主的,到了大清地都是八旗和地主的,总之地虽多,却不是他们的。

移民到了南洋,日子就完全不一样了,移民过来,李大牛一家足足分配到了上百亩的良田,再加上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朝廷对移民的政策扶持,日子过的是相当巴适。

“驾!”

这时,有身穿公务员服饰的人骑着马朝这边走了过来。

“李大牛,朝廷收粮了,价格公道!”

这个小公务员也是李大牛熟人了,

“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