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530章 朱克臧才是最大受害者(求订阅!)

“且放宽心,今年很快就会有一大批粮食进入大明,煤矿今年也会大大增加。”

如何做到?

大明的南洋粮仓马上要大丰收了,缺粮,不存在的!

至于煤矿就更不用担心了,大明有完善的蒸汽机,开采煤矿的效率会大大增加,还有附庸国工人、旗人俘虏、南洋土著这些廉价劳动力帮忙,只怕没地方消化挖出来的煤炭!

所以,现在朱克臧是有底气玩这么大一笔数额的基建的。

听皇帝这么一说完,首相陈永华脸上的愁容明显没有了。

这财政收入突然之间多了这么多钱,他当然开心。

虽然有1500万两是银行发出来的,但如果能用商品填充进来,相当于是朝廷提前把钱给赚了。

而且还没完呢!

这大几百万两只是买地的收入,那8家公司,在开始基建后,还要交税。

例如许德海要建立商业街的道路,就得大量采购水泥。

例如他采购20万枚银元的水泥,按照商税法,国营水泥厂的这20万的收入,就要拿出15%来交税。

也就是3万枚银元。

所以,这样做,税基也扩建了,税额自然就提高了。

不仅如此,还造就了一批人的就业,刺激了消费。

就是陈永华感觉,怎么商税法一出来,朱克臧才是受害最大的!

那些国营、皇营的工厂、公司大部分都是朱克臧的财产!

十月初一这一天的土地售卖,截止到下午三点就结束了。

消息立刻在应天城的官场里快速传播。

“什么!卖完了!”洪磊大为吃惊,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都是哪些人买的?”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疑惑,要拿下那些地,可不便宜啊。

大家都愿意给皇帝面子,可是兜里的钱不允许啊!

要是兜里有个上千万枚银元,拿出十分之一讨好皇帝,都是小事。

洪磊在想:会不会是假新闻,真有人愿意倾家荡产拿那么多钱出来?

到了晚上,准确的消息才传出去。

洪磊高呼:“银行也参与进来了!难怪!难怪!这怎么成!这是左手的钱给右手的把戏!这是玩火**啊!”

为什么洪磊说这是左手的钱给右手的把戏?

这应天新城卖土地,就是让那些公司去找皇家银行借钱,皇家银行开动铸币机和印钞机,把钱印出来给他们,然后他们再去将钱支付给户部。

也就是说,到户部的那些钱,大部分就是皇家银行给出来的钱。

例如这一次,一共卖出去了420万平方米的地,户部的直接收入就是1680万枚银元。

因为土地的收入直接是归属到财政收入里的,不算做税收。

后面的各种税恐怕还有个二百多万枚银元,当然,这些就是帝国税务总局的事了。

加起来最后的总额也快2000万了!

这种玩法大大出乎洪磊等人的意料之外,他们没想到皇家银行会参与进来。

要知道,皇家银行一下子贷出去那么多钱,万一收不回来,就会引发大坏账,引发金融危机。

洪磊高呼:“这是恶政,这是恶政!”

十月初一这一天晚上,几乎整个应天京城的官员的世界观,都被皇帝给重新刷了一遍。

有的人批判朱克臧是在刀刃上跳舞。

有人则高呼这是有史以来最英明的敛财之术。

官员和皇帝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是朱克臧发不出钱了,苦的不还是他们?

锦衣卫逼得那么紧,他们要是敢伸手出去贪,留下了证据,后面就不得安生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卖地,才刚开始,眼看一场大规模的争论就此要爆发了。

而此时的一五计划的总设计师朱克臧在做什么呢?

他还在算账。

卖地的收入,仅仅是那些商人买地给的钱吗?

如果你真以为这么简单,就太年轻了。

接下来还有几项收入在这里面。

一是税收。

二是贷款的利息。

朱克臧现在并没有将商税定得很复杂,就是不想将商人的成本抬太高。

至少初期是要大肆鼓励商业。

这里面,只要有交易,就涉及到交税,这些公司带走了皇家银行的钱,这基本上都是要拿来盖楼、修路的。

而且参与进来的人,要有工资,只要工资达到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标准,也要交税。

税收到这里就完了么?

并没有!

你卖出去一套房,就是你的收入,你有收入,就得按照税法交税。

这个商业模式在这个时代是行得通的,前提就是要有人来买房。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商业模式中,皇家银行也是有收入的,这是银行的收入,银行的支出就是除了银行的基本运营费,剩余的就是给老百姓的存钱利息了。

按照目前皇家银行的存款利息,银行肯定是赚钱的。

皇家银行赚了钱,要怎么办?

一部分留给自己做运作,一部分上缴国库。

上缴国库之后,当然是投入民生建设和对外出口贸易,赚更多的钱来去拉动其他地方的发展。

等等,还没完。

买房的人找皇家银行贷款,也要交利息。

那么接下来到底有没有人愿意买房?

假如城区的房子6银元每平,买100平的房子,600银元,找皇家银行贷款,总还款额度1000银元,分30年还完,每年还33银元,每个月还2.75银元。

买不买得起?

以目前大明朝国民的收入,许多人都买不起。

但有一部分人肯定买得起。

甚至有不少人可以全款买。

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买不起而已。

那么问题又来了。

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只有有钱人买得起,这不是与朱克臧搞民生建设相悖了吗?

这里要搞清楚一个经济学规律。

任何一件新的商品问世之初,都是给小部分人用的。

为什么?

因为产能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呀!

产能决定了商品的数量和边际成本,技术水平决定了商品的单价成本。

新大明的城市化也不得不走这样的道路,

当洪磊等人在哭天喊地、担心天崩地裂的时候,皇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新大明的城市化算是往前踏出了稳定的一步。

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尝试,这也是一种大明新的收入方式。

朱克臧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